APP下载

又见波比,在香江春夜

2015-08-17王士昭

音乐爱好者 2015年6期
关键词:菲林波比乐队

王士昭

2015年3月13日晚,在位于维多利亚港北岸尖沙咀海滨的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在第四十三届香港艺术节的现场,当我和其他两千位观众一起掌声雷动,将飞渡重洋而来的波比·麦克菲林(Bobby McFerrin)和他的乐队伙伴们迎上舞台时,随意盘起的辫发和浓须皆已明显发白的波比令我眼窝有些湿热——和十一年前一样,他还是穿着一件灰不溜秋、忒不起眼的T恤和半旧的牛仔裤,但刚刚过了六十五岁生日的他,分明已老了不少。

这场名为“灵魂之声”(Spirit You All)的音乐会与他2013年推出的同名个人专辑一样,主旨是向他已故的父亲、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兼黑人灵歌手、首位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签约的非洲裔美国人罗伯特·麦克菲林致敬,演出的曲目类型为宗教赞歌、黑人灵歌、爵士、蓝调与民谣,其中既有传统经典,也有他自己的创作歌曲。

现场,波比常年休闲到家的穿着自不待言,他的乐队成员也一个比一个随意,比如身材壮硕的“巨无霸”型低音提琴手杰夫·卡尼(Jeff Carney)穿的是紧身型的灰色抓毛衣,看去甚至像睡衣;身材瘦小、一头鬈毛的小提琴手兼曼陀林手、共鸣器吉他手和滑棒吉他手戴维·曼斯菲尔德(David Mansfield)面庞瘦削,戴副硕大的眼镜,看去似乎有些神经质;钢琴手、键盘手、手风琴手兼音乐总监吉尔·戈德斯坦(Gil Goldstein)年纪已老大不小,一头白发煞是醒目,身形颇肥;年轻的黑人鼓手路易斯·卡托(Louis Cato)扎着盘辫,虽是男儿,形象却很有些难辨雌雄;吉他手阿曼德·赫尔希(Armand Hirsch)还很年轻,和波比的女儿麦迪逊(Madison Mcferrin)年龄相仿,略显羞涩,穿的是长袖恤衫……

波比和他的伙伴们都貌不惊人、衣不出众——他们的“高人一等”,只在音乐上。

开始曲是《荣耀》(Glory),宗教意味浓郁。作为人声艺术大师,波比的声音表现才能横跨爵士拟声演唱(Scat)、无伴奏声乐“阿卡贝拉”(A Cappella)和“节奏口技”(Beatbox)三大领域,而《荣耀》一曲就以他的“节奏口技”表演引入,以爵士化拟声接上,十几个小节过后,路易斯·卡托用双掌敲击着套鼓中的两只通鼓进入,戴维·曼斯菲尔德弹奏的曼陀林紧紧跟上,随后,各类键盘、弹拨乐器次第进入,和波比在无词即兴拟声和有词演唱之间自由切换,原作本来连贯的旋律被淡化,即兴变奏、音程大跳俯拾即是,波比宽达四个八度的音域得到了尽情的展现。Beatbox 即“节奏口技”,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已起源于美国的“说唱”(Rap)音乐中,但直到本世纪初才在“嘻哈”(Hip-Hop)乐坛兴盛起来且形成独树一帜的音乐文化。表演者主要用嘴唇、牙齿、舌头、口腔和喉咙的声音来模仿各类鼓声、打击节奏和器乐独奏,也用针对额头、脸颊、下巴颏、胸部、腹部、腿部等人体自身部位的拍击来丰富和强化节奏。其实Beatbox的英文直译 “节奏箱子”还是更形象的,突出了这种音乐表演方式充分利用口腔、声带、喉部的灵活运动及敲击、摩擦人体诸部位来发声的技术特点以及模拟乐器、张扬节奏、渲染共鸣的艺术特性。

《约书亚》(Joshua)一曲同样以波比独步天下的Beatbox开始,铃鼓拍击紧紧伴和,低音提琴拨奏急急如风,很快就营造出立体的节奏世界。之后波比以有词演唱、无词拟声Scat和Beatbox三种方式无比轻松而自由地演释着他心中的宗教信念“耶和华是救恩”,令人惊喜的是他女儿麦迪逊的女声演唱也加入了进来,音色清亮中兼具绒缎般顺滑的质感,父女俩的歌声先是次第叠加、错拍相随,而后并行为双声织体,营造出即兴、惬意而矜持的重唱境界,吉尔·戈德斯坦演奏的手风琴恰如其分地给父女俩的人声表演抹上了一层曼妙而富有诗意的色彩。

波比2013年的专辑《灵魂之声》中时长为四分钟的歌曲《耶稣令它美好》(Jesus Make It Good),在此次香港艺术节的演出中被改编成长达九分钟的长曲:钢琴引入,键盘以电风琴音色即兴奏出点染情绪的乐句,滑棒吉他弹出的颤音仿佛是一双魔手揉按于听者的心灵,慢板悠悠令人心醉。接着,在套鼓渐进的节奏引领下,乐队整体速度渐渐加快,竟有些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影子。在电吉他大段的solo(独奏)和女儿麦迪逊的一段极富灵歌味道的独唱过后,波比的拟声歌唱开始占据主流,直至曲终尾句时高扬上行,歌声中呈现出一股波澜不惊、从容坚定的信仰力量。

全场气氛最热烈的歌曲应当算是爵士风味浓郁的《整个世界》(Whole World)了!此曲一开始就是波比的拟声和Beatbox演唱,引出乐队后又和乐队相互伴和。突然,波比脆喊一声“Stop!Reggae!”(停下!雷鬼!),乐队马上切向牙买加雷鬼音乐轻松、跳跃的鲜明节奏,在这极富鼓动性的节奏逗引下,包括我在内的全场观众一起击掌与波比和他的乐队相和,同时在波比的现场教授下学唱曲中的“He’s got the whole world in his hand”(意思是“他把整个世界抓在了手中”)一句,之后,身在环形音乐厅中心舞台的波比走到舞台边缘,一屁股坐下,双腿耷垂在台边,微笑着对观众们即兴改词唱道“I’ve got an extra mic in my hand”(我多拿了一支话筒在我手中),我们这些观众自然马上心领神会——他这是在邀请咱们过去同唱呢!举手甚至高喊呼应者众多,但幸运者当然有限:先是坐在第一排的一位妙龄少女几步抢上前去,从波比手里接过话筒,在波比的歌声和手势牵引下像模像样地反复唱这句“He’s got the whole world in his hand”,数次转调变化,全场观众以掌声鼓励喝彩,之后,又先后有两男一女共三位西方人争到台前,分别和波比“合作”唱这句“He’s got the whole world in his hand”,速度或快或慢,声音或强或弱,尤其是最后那位中年女士,唱来娴熟动听、音准上佳,博得全场如雷的掌声!

和《整个世界》的全场热烈同唱、同击掌、同欢声雷动形成对照的,是之后一段别有意味的插曲。波比生于1950年3月11日,也就是说,就在此次演出前两天,他刚刚度过了自己的六十五岁生日。香港的一支中学生合唱团的所有团员都是波比的崇拜者,早就知道他的生日,用心作了准备。他们坐在舞台左侧楼座上,预先通过艺术节工作人员递了张纸条给波比,希望波比能指挥他们现场合唱一曲赞歌,以此作为给波比庆生的礼物。除了人声艺术,波比还是优秀的古典乐团指挥家和钢琴家、单簧管演奏家,他果然不负孩子们所望,先是以诙谐的口吻说了几句话向正面的观众作“插曲”说明,然后转身面向楼座上的二十多个孩子们,以言语、歌声加手势示范的方式指挥他们唱起了圣咏歌谣……

波比在全世界各地所开的演唱会从来就很重视和台下观众的歌声互动,在他的指导、牵引、鼓励和激发下,经常有看似貌不惊人的普通观众开声唱出令人大为惊艳的美妙唱段,早年他担任德国莱比锡“摇摆巴赫”(Swingin’ Bach)音乐会的音乐总监和主要歌手时,曾经以无比绝妙的爵士化拟声演唱方式循循善诱地引导台下数千名冒雨观演的观众跟他一起唱起了《圣母颂》,那种台上台下水乳交融、同唱一首颂歌的场景令人大为动容,而此次在香港艺术节的舞台上和观众席上,在越洋而来的世界级人声艺术大师波比·麦克菲林和一群醉心于人声合唱艺术的香港“学生仔”“学生妹”之间,就有了这么一节虽显生涩却无比珍贵的忘年合作,相信孩子们若干年之后回想起这个春夜在自己家乡和来自美国的艺术偶像之间发生的奇妙邂逅甚至“合作”时,还会眉飞色舞、记忆犹新吧?

旧约《圣经》中的“诗篇”第二十五篇第十五节,也被波比唱成了一首蓝调歌曲,歌云:“You know my eyes are ever on the Lord, for only he will release my feet from the snare.”意思是:“我的眼目时常仰望耶和华,因为他会把我的脚从网缚里拉出来。”原本同样是宗教赞歌的一曲《耶稣令我安宁》(Fix Me Jesus),此番也被改编得颇为蓝调化,长达十分钟,成为波比和女儿合作演唱的示范曲……

这次“灵魂之声”音乐会的曲目涵盖了宗教赞歌、黑人灵歌、爵士乐、蓝调和民谣等领域,恰恰体现了波比·麦克菲林在爵士乐、蓝调和民谣等多个音乐领域的超凡造诣,他在有词演唱和无词拟声两者间的切换极其自然、神乎其技,在歌词的内涵诉求和旋律的情绪表达之间实现了无间融汇,同时也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听觉体验凸显出他在人声艺术上的即兴演释境界和创新探索价值。

波比·麦克菲林曾经说:“没有信念,我将一事无成,我甚至不能张开眼睛,不能行走,不能言语,不能歌唱。我希望每位观众听完我的音乐会后都能感受到这种喜悦。我不希望大家只是被我的表演震撼,而是希望唤醒听众内心最深处的喜悦。”听完这场尽显了他将音乐世界所有魅力融为一体之毕生追求的“灵魂之声”音乐会,我始信诚哉斯言!

猜你喜欢

菲林波比乐队
花的乐队
自动FOF邦定机上料部分中菲林、垫纸和吸塑盘检测的探讨
波比露营
花的乐队
波比洗澡
波比睡觉
波比跳水
菲林唯识 神凡两忘
FOLLOW FOLLOW 《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