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后培田,游人滋味

2015-08-17钟祥瑜

海峡旅游 2015年2期

钟祥瑜

历史上的培田,早在清明时期便是长汀连城两县官道上的驿站,同时又是汀州府、漳龙道竹、木、土纸及盐、油等日用百货的水陆中转站。清代邮传部官员项朝兴为此在村中“至德居”题联“庭中兰慧秀,户外市尘嚣”,可见那时培田村庭内的优雅和街市的繁华。如今,走在培田的卵石路上,千米古街人流穿梭,虽不似当年的车水马龙,却也别有一番热闹。作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培田,它已是国内乡村旅游目的地,一到周末,天南地北的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忙着张罗生意,忙着讲故事,这是他们期盼了多日的小高潮,一周生计全在于此。我们来到容膝居,再次拜访正在剪纸编织的曹林凤大姐,想要夜宿她家民宿,并品尝一桌培田特色的餐食,她欣然答应。

培田之夜

曹林凤的家在村口的小坡上,是建国后新建的院落,有厅堂天井,小院木屋。院子里种着百香果,采下一颗,挖出果肉,和山里农园割来的冬蜜一起冲水一泡便是绝佳的饮品。丈夫吴亚春主要经营200亩左右的山林,种竹子,椴木,红米,果蔬。这晚,他正好从山上收获来已烤干的椴木香菇,摊在盘笼里挑拣,大小香菇分别装袋,明天要邮寄给香港的客户。坐在桌边一旁的妻子,正和儿子一起做灯笼,儿子糊纸,她剪花样,贴在纸上做装饰。

这几年,培田的游客增多,受到的关注也多,不时有摄影家、媒体、纪录片拍摄者来到村中。曹林凤、吴亚春一家,则因为剪纸、红米等特色而受到媒体的青睐。接受采访虽已是常事,但他们仍旧过着自己踏实的日子,只是返乡后的生计有了较好的改观。和游客们的接触,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并交到了很多朋友。说起住在自己家中的一位纪录片拍摄者邓伯超,就像提到了邻居家的孩子一样,他们虽然不是很理解他的创作意图,疑惑他为什么要来拍摄培田生活,但是他们很喜欢这个86年的“孩子”。在拍摄经费紧张的时候,他们不介意邓伯超帮忙田里活计,以此支付日常住宿开销。在吴亚春夫妇看来,这个孩子很勤快,踏实,说起他最近去非洲拍片,认为这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能生活就好”。坐在桌旁,我们聊了很多,他们的朋友,他们如何外出打工,如何经营小赌坊炸金花却因良心不安而毅然关门,如何返乡放羊6年,如何在山上农园收留了一只取名“妖怪”的小狗……曹林凤说,他们也有过“日进斗金”的赌坊日子,想挣钱想得两眼发亮,但总是不能心安。现在,她剪纸编织,丈夫忙农田,勤勤快快,总能生活得好。一旁的吴亚春打趣,城里人赚得多但吃得差。我们一边喝着温热的米酒,一边闲扯家常,家中乖巧的小狗“九十九”则静静地趴在地上,听着主客间的谈话,偶尔几声爽朗大笑,引得它抬头注目。

雨后田园

下了一夜的雨。在这样的小雨后,踏上培田,想必是最好的时节。梅花在村头灿烂地绽放着,掩映着被雨水打湿的石子路,古村落沉浸在蒙蒙云雾里,不时有炊烟高高升起,飘向远山。卖豆腐的村妇,挑着竹笼子,一路叫卖,为一幅水墨画配上了最鲜活的背景音。这座有近800年历史的古村落,从我第一眼看着村妇们在溪边浣洗衣物开始,就想,这绝不会是我的最后一次。

一大早,吴亚春到村子里去碾客户预订的红米,曹林凤则开始准备早餐。因有客到来,她特意准备了培田特色的“涮九品”。不同于连城道地的“九门头”,她不用牛肉、牛肚等原料,而是用寻常的猪肉,将家中米酒煮开,放入买来的猪肝、猪舌、猪肉、猪肠等物料,因下雨潮湿还加了去湿气的药材。餐桌上,有粥有菜,有姜糖。先喝下一碗涮酒的肉汤,暖暖肠胃,舒服得很,只是不胜酒力的我们,差点一早就喝倒在餐桌上,触不及防,虽晕晕乎乎,却为这一大早的醉酒而自嘲许久,笑声不断。

曹林凤喊来村里的好友秀梅,带着我们去摘菜。田垄阡陌间,她们谈笑快步前行,我们则歪歪扭扭地跟着。放眼望去,远黛青山,白墙黑瓦,绿油油的菜地里,露珠闪亮。芥菜、萝卜、菜头、芋子,她们信手摘来,放在竹篮子里。挎着竹篮,随她们来到溪边,洗洗沾满泥土的双手,洗洗蔬菜,继续前往市集。在不是赶圩的日子里,培田的市集显得清冷了许多,往来都是邻里亲戚,大家相互招呼着,见我们脖子上挂着相机,也已习惯,熟稔地向我们介绍当地的特色小吃,并配合我们拍照。买来今天需要的米冻、黄兔、公鸡等物料,我们来到了大夫第,准备在这里烹煮美味。

游客的宴席

大夫第是培田典型的“九厅十八井”建筑,建于1829年,因主人吴昌同荣膺奉直大夫、昭武大夫之位而得名,又因取中庸“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而称“继述堂”。这里是秀梅夫家的旧居,不久前他们才刚刚搬到新村。秀梅丈夫是大夫第的后人,他们夫妻二人原本常年在东莞打工,因近年外贸生意受挫,他们所在的工厂倒闭,这才想到返乡生活。秀梅是四川人,虽不习惯培田的山居生活,为了孩子,也就安定下来,在古街处开了一家小杂货店,丈夫则在村里开游览车。

现在还有零星几户人家住在大夫第,他们开起小店铺,招揽来客。这里的主人家有种植花草的习惯,天井里绿意盎然,兰花枝叶挺拔,墙上的竹竿上挂着主人家新灌的香肠,晾干后就可以等待正月下锅烹饪了。曹林凤、秀梅还有主家大姐都开始忙活开了,各自分工。此次桌宴,有培田特色的芋子包,漾豆腐,白斩兔,盐酒鸡,炒米冻,珍珠丸等,我们虽不熟练,也加入到准备宴席的大军里,勤勤恳恳。

芋子包是培田特色小吃,当地人在冬至,或者其他节庆里,都会准备这一道菜。先将芋子洗净,放入水中加热,大火煮至熟烂。厨房里仍用的是柴火灶,灶旁堆放了几袋稻壳,用来生火,从山里砍下的木柴、竹子劈好晾干用来烧灶。大锅做饭,火旺,煮菜速度较快,所以,遇上多人的宴席就会用到这些老灶台,大锅烧饭,小锅还可烧水,冬天里就不缺热水来洗刷锅盆了。待芋子熟透,捞出去皮,倒入木薯粉中,揉散和匀,少许热水冲入,增加芋子皮的弹性,等到面团柔软、绵细后,就可准备做芋子皮了。芋子包的馅料,也并不简单,需将糯米放入锅中大火蒸熟,放在一旁冷却,再准备切丁的香菇、菜头、胡萝卜、葱等配料,大锅烧热,放入些许猪油,倒入配菜翻炒,最后加糯米饭炒匀,香气扑鼻,装盘待用。芋子包形似饺子,手法也相似,先将和好的面皮分成小团,用手指慢慢摊开,包入馅料,在边缘掐出花样即可,下热水中煮至浮起,就可将芋子包捞出品尝啦,虽很费功夫,但为了美食,还是可以忍耐的。

珍珠丸的做法,也很相似,芋子皮和馅料都可沿用,只是需要团成圆形,放入生糯米滚成糯米团,再放入锅中蒸熟。漾豆腐的做法稍有区别于连城其他地区。此次用的是炸豆腐包裹馅料,下锅蒸熟。米冻是培田人非常喜欢的家常菜,用糯米和槐花加工而成,金黄软糯。盐酒鸡和白斩兔同时进行,热水腿毛后,先放入大锅中蒸熟,而后切块,取出内脏。白斩兔的肝胆必须保留,在当地人看来,这是这道菜的精髓所在。在外如果吃到没有肝胆的白斩兔,大可以要求店家退菜的。只见曹林凤眼疾手快,已将肝胆放入口中,满足地咽下,而来迟一步的吴亚春还在苦苦寻找,念叨着这好东西去哪儿了,看得一旁的我们窃笑不已。盐酒鸡切块,保留头尾四肢,将鸡肉平铺在盘上,较为讲究的做法是,将盐和其他调料事前调好,放在鸡肉上,烧一壶热米酒,从调料上冲下,再放入锅中蒸腾几分钟,出锅后可谓酒香四溢,妙不可言。白斩兔也同样切块,留头尾四肢,加入调料即可。女人们忙碌地不亦乐乎,吴亚春也时不时来凑凑热闹。他尝尝菜品,觉得滋味不足,便自己动手重新炒制,见还有几道菜没炒好,撸起袖子自觉地在大锅前翻炒,看着他们夫妻二人共同忙碌的场景,叫人感到家的温暖。

围桌话家常

忙碌了一上午,终于开始美味地道的培田宴席。他们招呼着大夫第里的老人小孩一起过来围桌吃饭,我们则招呼着朋友们快快坐下品尝。因大家都不是喝酒的好手,吴亚春颇是遗憾,在无酒不成席的客家,不喝酒怎么能吃好饭呢。不过,在我们这些外来人看来,能在这古朴的地方,吃上一顿地道的午餐,和村里好客的人家一同吃饭,真是莫大的幸福。他们还打算将这些饭菜都挨个送到宅里的老人家,省去他们一顿做饭的功夫,大家一起高兴。围坐在桌旁,终于可以放松下来聊聊家常。谈起以前村中的妇女生活,大家很是感慨。在培田原有宗族妇女学校,就在她现在工作的容膝居,由吴昌同创办于咸丰年间。在这个不大的居室里,妇女不仅可以学习三字经,千家诗,还可由族中老秀才教学诗词联对、四书五经、练字练画等;除此之外还教习写算、裁剪、绣花等。而容膝居旁还有一个拯婴社,是培田村民对抛弃女婴现象的拯救善举。他们在山上开荒种粮,部分变卖筹款,后买田捐田,有个固定的经济来源,可长期收养救治将被溺毙或抛弃的女婴。这样关注女性的社会风气,想来真是让现在的村妇们羡慕。曹林凤遗憾自己不识字,只能做做剪纸而已,但也感叹如今的妇女比较自由,不用承受小脚之苦,可以光明正大地走在大街上,抛头露面地做起生意,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养活自己,相比之下,也足以欣慰了。

培田已不是当年货卖繁荣,耕读传家的培田,但它的气场依旧笼罩在村民们的心头。他们依旧努力生活,保护宗族遗产,享用着几代人共有的山田气息,用地道的美食招待着各路宾朋,为他们述说祖辈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