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5-08-17褚克坚仇凯峰贾永志叶桂阳华祖林

四川环境 2015年6期
关键词:河网指标体系水资源

褚克坚,仇凯峰,贾永志,叶桂阳,华祖林,2

(1.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3. 江苏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南京 210029;4. 句容市水利农机局,江苏 镇江 212400)

· 生态环境 ·

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褚克坚1,2,仇凯峰1,贾永志3,叶桂阳4,华祖林1,2

(1.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南京210098;2.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8;3. 江苏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南京210029;4. 句容市水利农机局,江苏 镇江212400)

基于水生态文明理念,结合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的区域特征,分析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因子内涵,从水资源安全、水生态环境、水文化、水管理等4个方面,构建了共3个层次,26项指标的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以基于专家咨询法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依据柯西分布函数确定隶属度,建立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选取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某城市进行实例应用研究。

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水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

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水库塘坝星罗密布,河流交错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水资源的开发强度与日俱增,点、面源污染物大量进入河网水系,同时丘陵地区固有的水土流失、河库淤积等问题仍难以彻底解决,区域水生态状况面临严重威胁。在当前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保护好水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开展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已刻不容缓。为此,亟需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能够表征长江下游丘陵河网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状况的指标体系,以客观评估其水生态文明状况,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指引方向,并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生态文明理念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1,2],在其后的数十年间国际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针对不同区域特征,提出了一系列评估城市生态文明程度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譬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构建了由134个指标组成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3];Maureen Hart[4]介绍了总共由12类、104个单项指标构成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英国政府提出了由68个单项指标构成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5]等。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首创式提出了开展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学者们加快了对这一新概念的研究和探讨,尤其在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国内诸多学者均取得了一定成果,崔东文[6]等构建了由水生态和经济社会两大系统,24个单项指标组成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随机森林回归水生态文明评价模型;唐克旺[7]提出了由水生态系统及社会经济系统,20个单项指标构成的水生态文明多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水生态文明状况指数模型;王建华[8]等提出了包括水生态系统、水供用系统、水管理系统和水文化系统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各项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等。

然而,迄今为止,针对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研究尚鲜见报道。由于该地区低山丘陵岗地连绵,地势落差明显,是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9],同时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显著[10],库群塘坝等蓄水构筑物密布,其水生态格局特色鲜明,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难以客观、全面的反映城市水生态文明状况。因此,本文根据其他相关领域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6~8,11,12],立足于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特点,分别从水资源安全、水生态环境、水文化、水管理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能够客观反映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程度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水生态文明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该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并为同类型地域水生态文明评估提供的理论借鉴。

1 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1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特点

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低山丘陵水库塘坝众多,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1)山水环绕,地势高低起伏,水体随地势变化流动,动态水体以单向流为主[13];(2)河道支干之间层次较为简单,下游水体与上游来水关系较为紧密;(3)河床较平原地区窄,河流流速较快,水体自净能力相对较强[13];(4)水资源季节性差异较大,丰水季易发山洪,旱季山区供水困难[10];(5)河流多建有蓄水构筑物,抵御洪水,又可利用地形构成蓄水设施,主要以人工控制为主;(6)水库、河道间水力联系紧密,农业、渔业等开发利用程度高;(7)水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9]。

1.2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12]。将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实现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是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具体体现[14]。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低山丘陵岗地连绵,河道交织纵横、水库塘坝等蓄水构筑物密布;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显著,局部水灾害与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水生态环境承受巨大压力, 城市面临水质性缺水的威胁,区域水资源、水生态格局特色鲜明。同时,该地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山水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对于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其安全保障、水生态环境状况、水管理体系的完备高效、水文化的传承弘扬是其水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反映。

为此,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6~8, 11,12],基于水生态文明理念,结合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特点,遵循全面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导向性等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本文从水资源安全、水生态环境、水文化、水管理等四个方面,构建了由3个层次,26项指标组成的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及计算方式如下。

1.2.1水资源安全(B1)

共包含6个单项指标,分别为人均水资源量、再生水利用率、供水保证率、生态用水保证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率以及防洪除涝达标率。

人均水资源量(C1):主要用于衡量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反映了区域水资源利用的潜力,在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计算公式为:

(水资源总量÷人口总数)×100%

(1)

再生水利用率(C2):反映经污水处理后循环水利用情况,对于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再生水利用率可以弥补一部分水资源量。计算公式为:

(城镇污水再生水利用量÷污水排放总量)×100%

(2)

供水保证率(C3):用于表征供水保障程度,综合反映工业、农业以及生活供水等方面的供水水资源量是否充足。计算公式为:

0.5×农业供水保证率+0.25×工业供水保证率+0.25×生活供水保证率

(3)

供水保证率公式为:

(供水保证率达标面积÷供水总面积)×100%

(4)

生态用水保证率(C4):用于表征生态用水保障程度,反映了生态用水的水资源量是否得到足够的保障。计算公式为:

(河道生态供水量能够充分满足的年数÷评测的总年数)×100%

(5)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率(C5):表征饮用水取水安全程度,反映了城市达到饮用水取水水源标准的水资源量是否充足。计算公式为: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个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数)×100%

(6)

防洪除涝达标率(C6):表征城市抵御洪水涝灾,保障水资源、生态安全的能力,反映了城市防洪除涝等水利工程的安全状况。标准参照《防洪标准》(GB 50201)。计算公式为:

(现有防洪除涝能力÷防洪除涝对应标准)×100%

(7)

由于该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显著,丰水期易发山洪,旱季丘陵山区水资源不足,因此,确定供水保证率和防洪除涝达标率为该地区水资源安全方面的重点控制指标。

1.2.2水生态环境(B2)

共包含12个单项指标,分别为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鱼类生物损失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生活污水处理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系连通率、生态岸坡率、湿地面积增长率、透水面积率以及水土保持治理率。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C7):表征水体中浮游植物完整程度,反映河流生态健康状况的指标之一,采用Shannon-Weaner指数进行计算。

鱼类生物损失指数(C8):表征水体中鱼类生物完整程度,反映河流生态健康状况的指标之一,选用1980年作为基准年,参照历史调查成果《中国内陆水域渔业资料调查与区划(1980~1988)》,计算公式为:

区域内现状年鱼类种类数量÷基准年(历史参考年)鱼类种类数量

(8)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C9):表征水体中底泥的受污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水质健康状况,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9)

Ii=Ci/Si

(10)

式中,PI为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MaxIi、AveIi为底泥沉积物污染指数的最大值和平均值;Ii、Ci、Si分别为底泥中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监测值、标准值。

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C10):表征水体中底栖无脊椎动物受水环境的影响程度,采用Shannon-Weaner指数进行计算。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C11):表征城市工业废水排放有效控制程度,反映城市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能力,是水环境污染控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100%

(11)

生活污水处理率(C12):表征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有效控制程度,反映城市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通过计算城区污水处理率与城镇污水处理率的平均值得出。计算公式为:

(污水处理量÷污水排放总量)×100%

(12)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C13):表征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完整程度,反映水功能区水质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计算公式为:

(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个数÷所有开展检测评价的水功能区个数)×100%

(13)

水系连通率(C14):表征水系在纵向和横向上的连通程度,反映在流动的河流水系内的生态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及其生态健康状况。计算公式为:

(流动的河流及口门畅通的湖泊数量÷河湖总数)×100%

(14)

生态岸坡率(C15):表征河道两岸生态绿化程度,反映了河岸生态健康状况,有植被覆盖、整洁干净的岸坡都可认定为生态岸坡。计算公式为:

(实际河生态岸坡长度÷理论上看生态绿化的岸坡长度)×100%

(15)

湿地面积增长率(C16):表征湿地生态元素的完整程度,反映湿地经过保护、恢复和建设后的生态健康状况。湿地包括水田等人工建设的湿地。计算公式为:

(区域湿地面积较基准年增加面积÷基准年湿地面积)×100%

(16)

透水面积率(C17):表征地表生态绿地覆盖程度,反映了城市绿地和水面(包括人工增强透水地面的水面)经过建设、保护后的生态健康状况。计算公式为:

(绿地面积、水面面积之和÷区域总面积)×100%

(17)

水土保持治理率(C18):表征了坡面的生态系统的完好程度,反映水土流失治理情况。水土保持治理率是丘陵地区重要的生态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

(已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应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100%

(18)

由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大量点、面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域内湖库河塘密布,但淤积问题普遍存在,引排不畅致使河库调蓄能力明显弱化;丘陵岗地地势落差明显,水土流失易于发生,因此,确定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系连通率以及水土保持治理率为该地区水生态环境方面的重点控制指标。

1.2.3水文化(B3)

包含3个单项指标,分别为水情宣传教育覆盖率、省级以上涉水风景区数量以及水工程景观率。

水情宣传教育覆盖率(C19):表征企业、社会以及政府等各方面开展水情教育的普及程度。计算公式为:

(参加水情宣传教育活动的人数÷常住人口总数)×100%

(19)

省级以上涉水风景区数量(C20):反映区域涉水风景区的建设与保护情况,主要包括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有河、湖、库等类似水体的生态园林等。

水工程景观率(C21):表征水利工程与周边水环境、水生态等融合程度,反映了城市在水利工程开展过程中对于水景观文化的充分挖掘。计算公式为:

(与周边水环境、水生态等融合效果好的水利工程数量÷水利工程总数)×100%

(20)

1.2.4水管理(B4)

包含5个单项指标,分别为用水总量控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水功能区限排总量控制率、水资源监控管理能力指数。

用水总量控制(C22):用于反映用水总量是否实现了所制定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是实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

(年度实际用水总量÷用水总量控制目标)×100%

(21)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C23):表征农业用水的高效利用程度,是用水效率控制过程中重要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控制目标)×100%

(22)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C24):表征工业用水的高效利用程度,也是用水效率控制过程中的重要的指标之一。

水功能区限排总量控制率(C25):用于反映水功能区中入河污染物排放量的控制管理情况,计算公式为:

(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控制指标值÷入河污染物的排放总量)×100%

(23)

水资源监控管理能力指数(C26):用于反映水量、水质监控能力、水生态监测水平、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包括取用水计量率、水功能区水质监控评价率、水功能区水生态监测评价率以及水资源信息化管理覆盖率等4个子指标,指标数值通过计算4个子指标的平均值来得出。计算公式为:

取用水计量率=(通过实际测量数据统计的用水总量÷用水总量)×100%

(24)

水功能区水质监控评价率=(开展了水质监控评价的水功能区的数量÷水功能区总数)×100%

(25)

水功能区水生态监控评价率=(开展了水生态监控评价的水功能区的数量÷水功能区总数)×100%

(26)

水资源信息化管理覆盖率=(建有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行政区个数÷行政区总数)×100%

(27)

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中农业占比相对较高,作为传统耗水大户,农业节水对于确保水资源“三条红线”尤为重要;域内河道交织纵横、水库塘坝星罗棋布,构建水量、水质、水生态相结合、覆盖全境水域的水生态监测站网体系,科学地进行河库塘坝的监控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重要保障,因此,确定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水资源监控管理能力指数为该地区水管理方面的重点控制指标。

1.3评价指标分级标准的确立

根据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的城市特点,确定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各指标的分级标准。指标的分级标准遵循以下原则:

(1)如果有国家或者地区明确的适用标准与行业规范,则优先参考国家或者地区标准、规范。

(2)其次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确定;

(3)如果均无明确数据的,则采用查阅地方相关发展规划,参考地方发展规划值,或通过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分级标准。

本文将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列为“优、良、中、差、劣”5个等级,并提出了该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价标准,如表1。

表1 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指标评价标准

2 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模型的建立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特点在于结果清晰、系统性强,并且能够较好地解决模糊、难以量化的问题,故采用该方法进行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三个层次,因此需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包括指标层对准则层的评价以及准则层对目标层的评价。根据本研究的特点,参照陈守煜[19]提出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

(1)将总目标层T分为4个准则层Bi,i=1,2,3,4。即

T={B1,B2,B3,B4}

(28)

而准则层Bi,又由相应的指标层Cim构成,m的具体数值由第i准则层下的指标个数来决定。即

Bi={Ci1,Ci2,...,Cim}

(29)

(2)确定评价等级模型:

V= {v1,v2,…,v5}

(30)

式中,v1,v2,…,v5分别代表具体评价指标的“优、良、中、差、劣”5种状态的标准。

(3)采用基于专家评分法的层次分析法(AHP)[20]确定各层级评价因素的相对权重值W。

(4)确定隶属度矩阵R[21],即:

(31)

选用柯西分布函数为隶属度函数,即

R(x)=1/[1+α(x-a)2]

(32)

式中,R(x)为隶属度函数;x为指标值;α为函数参数。

当指标值位于2级、3级、4级的中点时,R(x)=l;当指标值位于2级、3级、4级的临界点时,R(x) =0.5;当指标值位于1级的左端点、5级的右端点时,R(x)=1。

因此,对于2级、3级、4级:

a=(xu+xi)/2,α=4/(xu-xi)2

(33)

对于1级:

a=xu,α=4/(xu-xi)2

(34)

对于5级:

a=xi,α=4/(xu-xi)2

(35)

式中,xu、xi为对应级别相应参数的上、下边界值处理。

(5)将权重向量W与隶属度矩阵R进行模糊乘计算,得到综合评价集S。

S=W·R

(36)

式中,“·”为模糊合成算子。

(6)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各层级评价的等级状况,最高隶属度对应级别即为所需评价层级的状况级。

3 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3.1某市水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选取位于江苏省境内的长江下游丘陵地区某城市进行实例应用。该市境内地势髙坦不一,低山丘陵岗地连绵,库塘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季节性差异大,水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具有典型的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特征。为此,根据所建立的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该城市水生态特征,同时考虑指标的可获取性,筛选提出了该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由水资源安全、水生态环境、水文化、水管理等4个准则,共21个单项指标组成,详见表2。采用建立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模型,对该市2012年水生态文明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各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关职能部门所统计监测的相关资料或者官方公布数据,缺少直接数据的,通过采集初始数据计算或者经调查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

表2 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某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现状值及各层次相对指标权重

3.2结果分析

通过利用公式(31)~(36),确定了的各准则层评价集Si以及目标层评价集S,结果如下:

3.2.1水资源安全

水资源安全的评价值为S1=(0.2533,0.2109,0.2860,0.1330,0.1168)。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城市的水资源安全状况处于“三级”,即为“中”等级的状态。

3.2.2水生态环境

水生态环境的评价值为S2=(0.0999,0.3314,0.2719,0.2005,0.0963)。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城市的水生态环境状况处于“二级”,即为“良”等级状态。

3.2.3水文化

水文化的评价值为S3=(0.3034,0.3633,0.2019,0.0615,0.0699)。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城市的水文化状况处于“二级”,即为“良”等级的状态。

3.2.4水管理

水管理的评价值为S4=(0.2332,0.2148,0.2759,0.1580,0.1181)。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城市的水管理状况处于“三级”,即为“中”等级的状态。

因此,该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评价集S=(0.2130,0.2715,0.2652,0.1468,0.1035),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2012年该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状况处于“二级”,即“良”的状态。其中,在水生态环境与水文化方面处于“良“状态,在水资源安全与水管理方面均处于“中”状态。评价结果表明,该市水生态文明短板主要在水资源安全与水管理两方面,其中,水资源安全方面主要是人均水资源量、再生水利用率以及防洪除涝达标率三个指标处于中下水平,水管理方面主要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及水资源监控管理能力指数两项指标较低。评价结果较为全面、客观的反映了该市2012年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也为今后更好的进行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依据。

分别针对该市水资源安全与水管理两个方面的水生态文明短板,本文提出了相应建议举措:①水资源方面,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提高出水水质以达到回用水标准,同时,加快各行业各领域再生水管网系统的建设,提高再生水利用率,也可缓解水资源紧缺现状;针对水库塘坝开展除险加固改造工程,整治相关行洪河道,提高塘坝河流的蓄水防洪能力;疏通及扩大排水管网,提高城乡排涝能力;②水管理方面,在农业发展中,加快推广及应用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田间工程配套设施建设,采用渠道引水、低压管道输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供水;加快水资源和水生态监控站网工程体系与水利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解决水资源管理监控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4 结 论

4.1基于水生态文明的理念,结合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的区域特征,从水资源安全、水生态环境、水文化、水管理等4个方面,构建了由3个层次,26项指标组成的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4.2根据模糊理论,运用基于专家咨询法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依据柯西分布函数确定隶属度,建立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通过将权重与隶属度矩阵进行模糊合成运算,得到了归属级别矩阵,最后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各准则层以及目标层的评价等级状况。

4.3应用所建立的水生态文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某市进行实例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该市2012年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处于“良”等级,评价结果较为全面客观反映了评价城市的水生态文明的现状,所建立的长江下游丘陵库群河网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可推广用于同类区域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现状评价,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1]刘薇.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J].生态经济, 2013,(2):34-37.

[2]申曙光. 生态文明及其理论与现实基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3):31-37.

[3]UN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 &methodologies[M]. New York:UN,1996.

[4]HART Maureen. The Guide to Sustainable Community Indicators,2nd Edition[M]. North Andover: Hart Environmental Data,1999.

[5]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of UK.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United Kingdom[M]. London:HNSO,1994.

[6]崔东文, 金波.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的水生态文明综合评价[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4,34(5):56-60.

[7]唐克旺. 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及评价体系探讨[J]. 水资源保护, 2013,(4):1-4.

[8]王建华, 胡鹏. 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水利, 2013,(15):39-42.

[9]张金池, 胡海波, 阮宏华, 等.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2(23): 17-21.

[10]刘振胜, 李英, 黄薇, 等. 长江下游干流枯季水量分配方案研究[J]. 人民长江, 2005, 10(36):15-17.

[11]张静, 夏海勇.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J]. 统计与决策, 2009,(21):60-63.

[12]左其亭. 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 中国水利, 2013,(4):1-4.

[13]江瑛. 丘陵地区水系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与规划设计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2007.

[14]张建云, 王小军.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 中国水利, 2014,(7):1-4.

[15]钱正英, 陈家琦, 冯杰.中国水利的战略转变[J]. 城市发展研究, 2010,4(17):1-5.

[16]耿雷华, 刘恒, 钟华平, 等.健康河流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J].水利学报, 2006, 3(37):253-258.

[17]褚克坚,阚丽景,华祖林, 等.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水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水利发电学报, 2014,5(33):138-144.

[18]邓晓军, 许有鹏, 翟禄新, 等. 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J]. 生态学报, 2014, 4(34):993-1001.

[19]陈守煜. 复杂水资源系统优化模糊识别理论与应用[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2.13-17.

[20]许树柏. 实用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88.36-37.

[21]周泰文, 王晓星, 刘后邦. 模糊数学基础简明教程[M].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City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Reservoir and River Network Region in Hilly Areas of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CHU Ke-jian1,2,QIU Kai-feng1,JIA Yong-zhi3,YE Gui-yang4,HUA Zu-lin1,2

(1.CollegeofEnvironment,HohaiUniversity,Nanjing210098,China; 2.KeyLaboratoryofIntegratedRegulation&ResourceDevelopmentonShallowLakeofMinistryofEducation,HohaiUniversity,Nanjing210098,China; 3.DepartmentofWaterResources,JiangsuWaterConservancyBureau,Nanjing210029,China; 4.JurongWaterConservancyBureau,Zhenjiang,Jiangsu212400,China)

Based on the no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constructed for the cities in reservoir and river network region in hilly areas of lower Yangtze River. The indicator system is composed of 3 classes and 26 indicators, of which covering four aspects of water resource security,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ter cultures and water management. The concept and determination of each indexe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odel for the city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established, of whic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based on Delphi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indicators weight and the Cauchy distribution function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grade of membership. For practical research,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or a city located in the area is evaluated using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odel

Lower Yangtze area; reservoir and river network in hilly area;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ndicator system;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2015-05-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9060,51179052,51379058,5130 818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B03B04);重大水专项(2012ZX07103-005);“青蓝工程”资助。

褚克坚(1976-),男,福建福鼎人,2006年毕业于河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讲师, 主要从事水生态文明、水环境模拟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方向的研究。

X826

A

1001-3644(2015)06-0044-08

猜你喜欢

河网指标体系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基于DEM数据与GIS技术方法的水文信息提取研究
——以莲花县为例
基于PSR模型的上海地区河网脆弱性探讨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MIKE11模型在城市河网生态调水工程中的应用
湖北河网地区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