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海南的主要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

2015-08-17王小龙

中国钱币 2015年3期
关键词:法币面额银元

王小龙

民国时期海南的主要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

王小龙

一 前言

辛亥革命以后,腐朽的清王朝迅速瓦解。1911年11月,广东兵不血刃而独立①,署理琼崖道范云梯亦随大势宣布独立②,标志着海南岛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一部分。民国建元以来,各派势力在海南先后设立了各种银行或其分支机构。究其原因,有的是为了推动革命,保障民生;而更多的是为了抢夺资源,剥削百姓。从1914年到1950年的36年间,海南境内先后有十多个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有的存在时间很长,有的则转瞬即逝,其发行的纸币也五花八门,纷繁复杂。通过研究民国时期海南的主要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可以管窥民国时期海南的金融状况。

根据近现代史学界的一般划分方式,笔者将民国时期划分为北洋政府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三个部分,并依次叙述各个时期海南的主要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

二 北洋政府时期

民国以前,海南流通的纸币主要是广东官银钱局于光绪三十一年 (1905)发行的 “光绪元宝”银元票 (图1),面额有壹元、伍元、拾元三种。这种 “银元票”首次发行于1904年,由我国印制,但防伪能力极差,市面造假猖獗。于是广东官银钱局第二年决定收回旧票,委托日本印刷局印制新票发行。民国建立后,临时政府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作为其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先是将原大清银行发行的印有李鸿章头像的 “大清银行兑换券”(面额壹元、伍元、拾元)加盖修改为 “中国银行兑换券”继续流通使用,旋即发行加盖地名的印有黄帝头像的新 “中国银行兑换券”(也称 “大洋券”),在地名所示地区流通使用③。1913年,广东省政府筹设中国银行广州分行,决定以 “大洋特别券”伍元券收回原广东官银钱局发行的银元票④。

1914年11月13日,近代海南第一家银行——中国银行琼州分号在海口得胜沙路挂牌成立。它是上海中国银行在海南的分支机构,业务上由中国银行广州分行领导,首任主任为黄献。琼州分号成立后,开始发行在海南境内流通的货币——印有 “琼”字地名的 “大洋特别券”、“大洋券”和 “毫洋券”,其中的 “大洋特别券”按45.5∶100收兑海南岛内的原广东官银钱局 “银元票”。中国银行广州分行共拨付40万元 “大洋券”在海南流通,在市场的实际流通额约为六七万元⑤。但是,受南北分裂、广西独立等影响,“大洋券”经常发生挤兑,终于贬值,在1917年被陆续收回。除了本土的 “大洋券”外,通过与大陆的经济往来,海南也流通加盖 “广东”地名 “大洋券”(图2),面额有壹元、伍元、拾元三种。1918年11月,琼州分号因政局混乱被迫关闭,次年重新开业,但更名为琼州支行。1920年邓本殷割据海南,该行恐生意外,于是将发行的纸币全数收兑后停业。1921年,琼州支行改由香港中国银行管辖,次年支行改为办事处⑥。中国银行在海南的分支机构主要业务是发行钞票和经理国库,经办琼州海峡关税款项的收存和汇解事宜,每年代收关税约50万元,除坐支海关经费外,其余全数汇予上海汇丰银行,作为政府借贷外债的清偿保证金⑦。

图1

图2

在北洋政府时期,广东是革命的大本营,在本省发行自己的货币而抵制北洋政府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发行的货币,其辖下的海南同样如此。1924年8月15日,孙中山领导的广东军政府成立中央银行,委任宋子文为行长,开始在其控制区域内发行印有孙中山头像的 “通用货币”券,面额主要有壹元、伍元、拾元、伍拾元、壹佰元五种⑧。邓本殷盘踞琼州后,于1925年设立粤南实业银行,在控制区域发行 “毫洋”(图3)、“大洋”(图4)券,现仅见壹元面额⑨。1926年,广东军政府更名为国民政府。1月26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占领海口市,将邓氏驱逐出岛,其发行的货币也被广东国民政府按五折收回,兑之以加盖 “海口”地名的 “通用货币”券 (图5、6),面额也有壹元、伍元、拾元、伍拾元、壹佰元五种,但实际投入市场流通的可能只有前三种⑩。这种由中央银行发行的 “通用货币”券 (俗称 “通用大洋券”)在市场上颇受欢迎,被群众称为 “革命纸”,直到1928年才陆续被收回。

图3

图4

图5

图6

民国建立到革命军北伐期间,海南的3个主要银行发行了6种纸币,具体情况如下:

表1 北洋政府时期的主要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

三 国民党统治时期

北伐战争胜利后,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党名义上统一了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即筹建新的中央银行,设筹备处于上海。次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 《中央银行条例》,并于11月1日成立中央银行,委任宋子文为中央银行总裁。中央银行成立后,开始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设立或恢复其分支机构。因中央银行在广东早已存在,故继续营业。1928年6月,中央银行海口分行在旧中山路8号 (今新华书店门市部)挂牌成立,先后由赵观白、吴鹤寿、陈德新担任经理。当年10月,中央银行公布发行新版纸币,“以是币行用,历时既久,纸质颜色间有损污,遂通告发行新币,收回旧币”。新币与旧币略同,只在券面 “中央银行”四字侧加盖 “广东”2字,面额包括壹元、伍元、拾元、伍拾元和壹佰元五种。中央银行海口分行向广东总行领取纸币后,加盖 “琼”字在岛内发行。同时,中国银行也在海南发行由上海总行印刷的 “国币”(又称 “申钞”)。

国民党统治的中国政治黑暗、军阀割据。北伐胜利后不久,广东局面混乱,乃至货币贬值,发生挤兑风潮。1928年,李济深掌握广东政权。3月1日,将中央银行在广东的机构改组为广东中央银行。广东中央银行除继承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外,还于7月10日将存库未发的壹元、伍元、拾元券提出,改签行长、副行长中文签名并加盖 “广中总行”4字后发行 (图7)。由于蒋介石与粤系军阀矛盾不断激化,1930年驻粤将领陈济棠通电反蒋。1931年,汪精卫等于广州另立国民政府,陈济棠任第一集团军司令。“九一八”事变后,广州国民政府解散,陈济棠逐渐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主政广东。陈济棠治粤期间,颇有建树。在财政经济方面,他 “缩减军政各费、减少支付、巩固省银行基金、整理货币、改良币制”。1932年1月1日,广东省银行正式成立,委任沈载和为行长。广东省银行继承广东中央银行一切资产负债,承兑中央银行,广东中央银行纸币。为了抵制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陈济棠将广东省银行发行的 “大洋券”、“银毫券”和广州市立银行发行的纸币作为广东的 “法币”,不准行使银元、银毫和私藏白银。在海南,广东省银行收兑商民银元416 400元,银毫6 225元,发行加盖 “海口”的广东省银行 “大洋券”(图8)、“银毫券”,面额主要有壹元、伍元、拾元等。

图7

图8

1936年,陈济棠联合桂系发动反蒋抗日的 “六一事变”,但惨遭失败。陈济棠宣布下野后黯然离穗,广东复还政中央。此前的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已宣布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 (后加入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货币为 “法币”。海南随广东再次归政于南京国民政府后,法币开始在岛内流通。对于岛内仍然流通的 “大洋券”和“银毫券”,广东省银行分别以1.2元和1.44元合 “法币”1元的比率陆续收回销毁。这一时期,中央银行发行的关金券也在海南流通。

图9

1937年 “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全面抗战。抗战时期,中、中、交、农四行发行的“法币”在海南流通。为了防止敌伪利用法币转套外汇,国民政府出台政策,允许各省省银行及地方银行发行壹元券及其他辅币券,代替一部分法币在战区使用。1938年,由于市场交易缺乏辅币,海口市、文昌县等商会发行了面额壹角、贰角等面额的地方 “辅币代用券”(图9),但很快就因海南沦陷而被迫停止使用。1939年2月10日,日军侵琼。日本陆军台湾混成旅团和海军第五舰队从长流天尾港登陆,海口沦陷。同年5月,日军在海口成立伪琼崖临时政务委员会 (1943年改为琼崖临时政府),在海南进行殖民统治。日伪政权先后在海口设立了横滨正金银行、台湾银行海口支店和琼崖银行,发行大量 “日本军用手票”、“日本银行券”、“台湾银行券”和 “南方开发券”。日本殖民者强迫商民使用这种印有汉字的伪币,并限令百姓以白银兑付。这些纸币的发行数额将近达到2亿元,后来全部变为废纸,给海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40年6月,广东省银行琼崖办事处为了解决海南抗日战争的军政经费,防止日伪以法币套换外汇,经国民政府财政部批准,发行了由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吴道南 (后为丘岳宋,二人均为海南籍将领)签发的广东省银行 “琼崖区流通券”(图10),面额包括贰角、壹元、伍元三种。因券面签名 “王毅”二字较大,容易识别,商民又将这种纸币称为 “王毅纸”。1942年7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实施 《统一发行办法》,将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过去在海南发行的各种纸币名义上都要停止流通,但实际上在市面仍然收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严重贬值,不得不通过发行大面额的 “关金券”来应对,但币制已坏,无力回天。

图10

从北伐战争胜利到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的中央银行、各国家银行和广东省银行均在海南发行纸币。日本侵略海南后,也发行了多种伪纸币。这一时期在海南流通的纸币超过10种。具体情况如下:

表2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主要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

四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蒋介石军队在美国的支持下首先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这标志着中国内战的全面爆发。为了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民党反动派滥发纸币,从人民那里盘剥战争经费,导致国统区物价飞涨,货币贬值,法币俨然已成废纸。鉴于法币的信用完全丧失,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颁布 《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和 《发行金圆券办法》,由中央银行发行 “金圆券”,按壹元折合法币三百万元收兑法币。海口中央银行规定在8月23日到11月10日期间收回所有法币,并强制收兑商民手中的金、银、银元和外币。但金圆券发行不到3个月再度贬值,海口中央银行不得不发行拾万、伍拾万的大钞来应对。对于金圆券,海南商民大多抵制。1949年5月,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后迁往广州,海南境内商民 “均以银元、铜元及外币支付,对于金圆券不论大小一律拒绝使用”。同年7月,代总统李宗仁签发 《银元及银元兑换券发行办法》,海口中央银行以 “银元券”壹元兑付 “金圆券”伍亿元,收回销毁2 442.6亿元 “金圆券”。这场 “金圆券闹剧”才算落幕,但它给海南人民带来的损失却是无法估量的。李宗仁政府发行的银元券在海南的流通额约为8万元左右,面额有壹元、伍元、拾元三种,券面有 “广州”二字。国民党败象已定,“银元券”也难以流通,海南解放后成为废纸。

1949年,眼看李宗仁政府及其 “银元券”难以为继,国民党逊政府海南特别行政区长官公署长官陈济棠提出所谓 “经济新生”的口号,以 “银元百余万元之敌伪产业”作基金,组建海南银行。海南银行计划发行 “银圆兑现券”(图11)520万元,面额包括贰分、伍分、贰角、伍角、壹元、伍元、拾元七种,但后两种未及发行海南既获解放。

图11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苟延残喘,其中央银行在海南发行了两种纸币,而海南地方银行也发行了1种纸币。具体情况如下:

表3 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

五 结语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6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海南岛分行成立,人民币开始在海南流通,结束了海南金融混乱的局面,为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民国时期海南的主要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我们看到:一方面,在国民革命时期,海南的一些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为筹集革命经费、发展经济、保护商民财产做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在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时期和日本侵略者殖民时期,海南的一些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又成为他们牟取私利、剥削人民的工具。总的来说,民国时期海南的金融混乱,给海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有统一的银行、统一的货币、稳定的币值、规范的币制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造福百姓。海南解放以后,政治和经济之所以能比较迅速地稳定和发展起来,新中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和人民币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 邓警亚:《辛亥革命广东独立传信录》,载 《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二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61年版,第334页。

② 梁秉枢:《辛亥革命前后琼崖革命党人的活动》,载 《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二集,第405页。

③ NeilShafer,GeorgeS.Cuhaj.StandardCatalogofWorldPaperMoney1368-1960.2003.(尼尔·谢弗、乔治· S·古哈:《世界纸币标准目录 (1368—1960)》(第二卷),克劳斯出版公司2003年版,第214页)。

④ 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省志·金融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

⑤ ⑦ 海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海南省志·金融志》,南海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54页。

⑧ 《世界纸币标准目录 (1368—1960)》(第二卷),第221页。

⑨ 徐枫、赵隆业编著:《中国商业纸币图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⑩ 《海口市志》,第69页。

(责任编辑刘筝)

猜你喜欢

法币面额银元
抗战中不为人知的假币暗战
国际经济下行阶段我国商品吉芬化分类、成因及对策分析研究
比特币取代法币的可能性分析
法币崩溃原因新探
2016年10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6年9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真假银元
2015年8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5年6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模拟天平秤的过程找出假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