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体伤在院内急诊的救治

2015-08-16兰鹏远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急诊科北京101300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预案急诊科群体

兰鹏远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急诊科,北京 101300

群体伤在院内急诊的救治

兰鹏远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急诊科,北京101300

目的 探讨急诊科对群体伤救治的流程和对策,提高院内急诊处置群体伤的能力,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该院在2010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71起1021例 突发群体伤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死亡11例,其中8例死于现场或院外,3例死于医院重症病房,在急诊科救治过程中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医疗投诉发生。结论 周密的应急预案、科学有序的临场指挥、高水平的医师分诊、准确的信息登记、危重病人的分组责任医疗、密切的科室配合是提高群体伤在院内急诊抢救成功的关键。

群体伤;救治程序;急诊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for treatment of wounds group processe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the hospital emergency room injuries disposal groups,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Methods Of Shunyi District Hospital in June 2010 - May 2013 period were treated 71 injured since 1021 cases of emergency treatment group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All patients receive 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11 died, including eight cases of deaths or hospital outside the scene, three cases died in hospital intensive care unit, with no death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treatment process, no case of medical complaints occur.Conclusion Careful contingency plans, scientific and orderly spot command, a high level of physician triage and accurate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medical liability group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he department closely with communities to improve wound in the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key to success.

[Key words]Hurt groups; Treatment procedures; Emergency

群体伤亡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交通事故、工伤、自然灾害、爆炸以及群体斗殴等引起的大宗伤员伤亡,其特点是发生突然、时间急、伤员多、伤情复杂抢救难度大、社会影响大等,伤亡病例的医疗需求超过了现有的医疗资源[1-2]。医院急诊科如何有效应对大批伤病员体现了一个医院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该研究对该院急诊科在2010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抢救的71起1021例突发群体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提高院内急诊对群体伤的认识,使院内急诊处置突发群体伤的流程更加规范、合理,做到忙而不乱,合理应对,提高处置群体伤的应急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急诊科2010年6月—2013年5月3年间接诊的群体伤共71起1021例患者,基本情况见表1。

1.2救治方法

71起群体伤根据规模不同,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按照医师分诊、专人登记、分组救治、责任到人的救治方法,保证群体伤事件绿色通道的畅通,保障救治效果。

2 结果

71起群体伤规模及救治情况见表2。所有事故类型中,交通事故共发生51起,占71.83%,受伤568人,占55.63%,死亡8人,发生次数、受伤人数及死亡人数均占第一位。食物中毒共发生8起,占11.27%,受伤人数385人,占37.71%,发生次数和受伤人数占第二位。CO中毒共发生5起,占7.04%,受伤人数29人,死亡3人,死亡人数占第二位。

群体伤规模:单起致伤人数10人以下最多,共发生40起, 占56.34%,单起30人以上最少,共发生6起,占8.45%。其中交通事故单起致伤30人以上均为公交车发生的交通事故,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的患者也在此列。食物中毒单起致伤30人以上发生在建筑工地或公共食堂,其中1起建筑工地亚硝酸盐中毒,人数高达134人,也是所有群体伤中人数最多的。

71起群体伤共1021例患者在急诊科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患者11例,占1.08% ,其中交通事故死亡8人当中, 有5人死于现场或转送医院途中,3人死于医院重症监护室,CO中毒死亡的3人均死于事故现场,为家庭的节能炕导致。危重症患者在急诊科救治过程中无一例死亡。重症患者中需要紧急手术的,在急诊科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术前准备,直到送入手术室,用时最短的为20 min。急诊科处置71起群体伤忙而有序,1 021例患者在急诊诊治过程无一例医疗投诉发生,无一例漏诊、误诊。

表1 71起群体伤基本情况[n(%)]

表2 71起群体伤规模及伤亡情况[n(%)]

3 讨论

3.1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并不断完善

由于该院所处区域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多,突发事件发生较多,本组数据统计三年间共发生各种群体伤事件71起。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群体伤害事件,我院制订了院、科两级应急预案,所谓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而预先制定的应对计划[3],从人员、职责、物资、药品、流程等各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根据该院急诊科的接诊能力,将群体伤界定为:单起事件患者超过5人或重伤超过3人。当致伤人数在10人以下或重伤4人以下时,启动急诊科科级应急预案;当致伤人数超过10人或重伤4人以上时,启动院级预案。该组71起群伤,有40起为10人以下,占56.34%,发生频率最高,均启动科级预案,由急诊科独立完成抢救治疗任务,积累了丰富的抢救经验。71起群伤中有31起为10人以上的大型群伤事件,需启动院级预案。为了更好地应对大型群伤事件,保证救治效果,切实提高应急反应能力,防止预案成为“纸上谈兵”[3],院里每年组织全院的应急演练和应急队员的技术操作培训、考核,以保障应急预案流程顺畅和应急队员的急救水平,同时总结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不断修改应急预案,使之更合理、更完善。

3.2医师分诊,提高分诊水平

平时医院内患者的分诊是一种根据患者的主诉及主要症状、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安排就诊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4]。均由护理人员完成。当突发群体伤害事件发生时,患者数量短时间内剧增,此时根据分诊评定结果指导分流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4]。同时在群伤急诊急救方面,分诊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让护士为了分诊而去鉴别诊断,实在是勉为其难[5]。群体伤害事件的病人不可能都被马上处理,需要系统的方法决定哪些病人需要紧急处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挽救尽可能多的生命,这就是群伤时的分诊,即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存活的可能性对病人进行排序[2]。护理人员诊断经验不足,尤其对存在潜在风险的患者,往往估计不足延误诊治。此时急诊科主任统控全局,现场指挥,安排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急诊二线医生或高年资急诊医生分诊,迅速将患者分为立即处置和正常处置两组,使每个急需治疗的患者都能得到立即救治,轻症病人进入正常就诊程序,简单易行,快速分流病人,实战性强。由于医师分诊,提高了分诊水平,我院救治的71起群体伤,无论是重大交通事故,还是高达134人的食物中毒,都很快分流了病人,不但避免了混乱场面,同时也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3专人登记,信息准确

群体伤时大批患者同时涌到急诊科,统计登记工作十分重要,急诊科指派专人进行登记,全程负责。准确的登记工作能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来院患者总人数、姓名、性别、年龄、伤情诊断、接诊医生、患者转归、联系方式、地址等。它对于了解事件动态、避免混乱、指挥抢救、统一协调全院医疗资源、事后总结上报和相关部门善后工作[6]等都有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群体伤时大批患者同时来院,分诊和登记工作同时进行。病人众多时,不可能马上将所有信息都登记完成,为了避免混乱且尽快分流病人,该院采取的方法是,患者来院后所有在场的医务人员行动起来,立即给每个患者戴好事先写有编号的防水防撕腕带,这样,不会因登记每个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等信息而延误治疗时机,避免一片混乱的场面发生。随着患者抢救治疗的进行,专门负责登记的人员再根据患者的编号,逐渐完善所有病人的各项信息。此组数据中,该院抢救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134例中毒患者几乎同时来院,加之多位医生接诊,由于专人负责登记,信息准确,并未出现辅助检查结果出来后,不知道主管医生是谁的情况,整个抢救场面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3.4分组救治,责任到人,危重病人

急诊科医生负责立即处置组的病人,由医护组成抢救小组全程负责,直到收入专科病房。由于急诊科医生具有丰富的急诊抢救经验,对各种创伤、休克、中毒等临床症候群了如指掌,抢救得心应手,尤其是多发伤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危重患者,必须由急诊科医生主管治疗。专科医生由于专业特点,缺乏对患者病情的整体认识,有时只关注本专业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往往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遇有多发伤各专科会诊处理程序有矛盾时,由急诊科主管医生负责决策。避免专科间互相扯皮,延误治疗。急诊科护士由于熟悉本科室的环境布局,熟悉急救药品、物品、器械放置的位置[6],熟悉危重病人的各种抢救流程,所以危重患者的护理抢救工作由急诊科护士负责。该组数据中该院成功抢救了因地下管道施工导致的爆炸群体伤,这些患者往往体表完好无损,但常有不同程度的内脏损伤,如果生命体征平稳,内脏损伤容易被掩盖,造成漏诊误诊而贻误抢救时机[7],由于急诊科医生具有丰富的急诊抢救经验,对疾病评价的整体观念强,及时做出了正确的诊断,挽救了病人的生命。这一机制使该院3年间71起群体伤1021例患者在急诊科的抢救治疗,无一例漏诊、误诊,无一例医疗投诉发生。尤其是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在急诊抢救及时,无一例死亡,保障了患者的抢救效果。

3.5开放绿色通道

群体伤发生后,医院立即开放绿色通道,所有群体伤患者实行欠费签字制度,使每个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保障所有患者的抢救治疗无障碍。避免因费用问题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医院有专门的催费办公室,后期负责催缴费用。

3.6全院统一调配床位,有利于群体伤的整体救治

由于群体伤的致伤因素相同,往往某一专科的病人相对集中,而专科的床位有限,此时医院统一调配全院床位,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为病人的成功救治提供保障。同时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密切配合以及院外120的及时正确转运,也是群体伤成功救治的重要保障。

[1] 丁家周,易书贵,蔡浩 . 道路交通事故成批伤员的救治[J] . 当代医师杂志,1996,1(8):55-56.

[2] 徐滕达,王仲 . 突发群体伤亡事件处理思路[J] .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5):1519-1523 .

[3] 于东明,胜彦婷,徐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预案的制定[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5):284-286.

[4] 张玲,桂莉,张静,等. 突发公共事件群体伤病员分流决策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2B):34-43.

[5] 汪波.重视并加强急救医学的规范化[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5):286-288.

[6] 刘君,王杰 . 突发群体伤患者救治程序的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8):1156-1157.

[7] 岳茂兴. 爆炸致冲烧毒复合伤的特点及其紧急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6):670-672.

The Group Emergenry Injury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LAN Pengyuan
Beijing city shunyi District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Beijing 101300,China

R472.2

A

1672-5654(2015)02(b)-0010-03

兰鹏远(1967.10-),女,北京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急救、危重症。

2014-11-17)

猜你喜欢

预案急诊科群体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上)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紧急预案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