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历史命题的发展趋势
2015-08-15赵紊弘
赵紊弘
摘要:认真研究高考历史的试题变化,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发展趋势,可以帮助教师指导学生的复习,纠正他们学习中的偏颇。归纳来说,命题突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干知识,重视对历史课程知识的考察,而且在命题中体现了主流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历史 复习备考 高考历史 复习策略
认真研究历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命题的趋势,这对于高考复习备考是非常有意义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探讨,对于高考历史命题的发展趋势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命题突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干知识
所谓主干知识就是决定历史前进方向,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思想文化、社会制度和历史人物。学生一定要对这些基本史实了然于胸,除此之外,还包括中国和世界各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主线及时代特征。具体说来包含以下几部分:
1.中国古代不同阶段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相互联系。
2.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
3.世界主要国家民主制度确立、发展的背景及各自特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4.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史实比较。
二、命题重视历史课程知识的考查
1.高中阶段涉及较少,但在大学教学中拥有很重要的地位,即关注与大学课程重点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例如,2012年,海南单科14题,各地教案不断,通过民间传言来折射民族矛盾的加剧,这是高中课本没有涉及的。
2.学术界争论比较热和史学科研中的最新成果,2011年,课程标准卷28题,通过巴黎公社发布的文告来体现巴黎公社开始关注工农群众的利益,获得群众支持,以摆脱政治孤立被动局面。
3.考查历史学科研究所应具备的史学素养,包括史学研究观、史学思想、史学研究方法及重要的文史知识等。
三、命题体现主流价值观
1.命题蕴含着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身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认同的态度和行为。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五千年文明和世界史上蕴含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历史主干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这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反对分裂,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和统一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独立与富强的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等。考试命题不仅仅是选拔优秀学生的标准,也是教学的指挥棒和方向,换句话说,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在命题中蕴含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情理之中和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是教学者和出题者必须注意到的一个问题。
2.追求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公民意识。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目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准。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民主自由平等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企盼美好生活得以实现。步入近代,自由、平等、民主成为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反对专制统治、要求民主政治和平等权利成为时代的最强音;现代中国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的调动。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在历史主干知识中主要体现在建立起公正的社会制度机制,如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中国科举制等;多种多样的民主体制,如中外民主政治体制等;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和义务,如中外民主思想等。
3.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主要体现在重视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的人文精神;关注人生的真谛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权等思想主张。
4.尊重文明的多元性,追求和谐。民族是多种的,文明是多元的,每一种文明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都有其理由和根据,都有其价值和作用。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不同文明之间尽管有过摩擦、碰撞和冲突,但交流、借鉴和融合始终是发展的主流。复习备考时,学生应注意东西文明的差异及特点,以及不同国家的外交策略等。
5.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精神。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团结,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是建设一个美好集体的必要条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在中外历史主体中表现为清代商帮、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国共关系、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关系、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等。
6.科學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一方面,它约束着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它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科学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体现在历史主干中要注意关注中外重大科技成就及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注意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人格魅力与精神。
参考文献:
[1]赵亚夫,中学历史教育学[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
[2]楼宇烈,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袁英慧,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科教文汇.2008(7).
[4]李颖.中学历史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J].历史教学问题,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