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技术和对策

2015-08-15张节伯

江苏蚕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省力化蚕业养蚕

张节伯

(盐城市蚕桑站 224002)

盐城市现有桑园1.53万公顷,连续4年发放蚕种70万张。但自2014年春蚕后,蚕业发展趋势出现了逆转,全市秋蚕发种与去年同期比减了10%,出现了部分养蚕大户减桑少养的现象,根据初步统计全市挖桑近1万亩,部分蚕农养不足的现象,是近5年来少见的状况。现在是蚕桑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探究阻碍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行业上下形成共识,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责,共同破解行业发展的难题。笔者现对蚕桑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和对策仅作浅析,与大家共同探讨。

1 蚕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1.1 蚕桑生产稳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由于盐城市地处全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蚕桑生产和大农业一样,都面临着农村土地紧缺、劳动力紧张、环境污染、灾害性气候等的影响,蚕桑生产不但受到国内同业之间的竞争的压力,争夺茧丝消费市场。而且还受到本地区农业内部项目之间的激烈竞争,争夺有限的土地、劳动力资源,更重要的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层面、全方位的影响,蚕桑生产不能例外。

1994~1995年是江苏蚕桑历史上桑园面积、发种数量最多的年份,到1998年3年时间蚕桑生产萎缩了50%,2010~2012年全省蚕桑生产又一次萎缩了50%。盐城在这一轮蚕桑生产萎缩中保持了相对稳定,但从2014年秋蚕减发的幅度推测,将打破原来一直稳定的格局,呈加速萎缩的态势。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江苏蚕桑又将再一次进入下降通道。

2014年盐城市秋蚕减发3.5万张蚕种。调查分析,主要还是蚕桑行业自身出了问题,蚕农不是不想养,实是养不了,矛盾突出的是上蔟采茧、桑园管理环节劳动强度大而密集。蚕桑生产风险大、劳动生产率低、规模效益上不去。

1.2 蚕业科技进步滞后

蚕桑、蚕种生产的科技进步,纵比显得不小,但横比却与现代农业差距越来越大。20年前,全国农业基本都是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生产水平、劳动生产率都处于低位水平,经过20年的发展,种植业(玉米)、养殖业(鸡、猪)中的主要农副产品的生产水平、生产模式、劳动生产率都呈脱胎换骨的变化,但蚕桑、蚕种生产仍然千年不变的生产模式,更可怕的是行业上下还没有感到自身落后,还因亩桑效益高而沾沾自喜。

2 研究蚕桑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

2.1 不能脱离区域经济和农业生产大背景

研究国家农业政策导向、农业发展方向,是提高制定蚕桑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性的捷径。蚕桑生产稳定发展政策和措施必须和国家农业政策相合拍,蚕桑生产发展方向必须和农业发展方向同向。如果偏离了农业发展大方向,脱离区域经济和农业生产大背景,桑生产将越来越被边缘化。

2.2 提高蚕桑生产竞争力,必须弄清楚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

提高蚕桑生产竞争力,目的是提高蚕桑生产比较优势。现实情况是蚕桑与农业相比,亩桑效益优势明显,规模效益很低,蚕桑收益在家庭收入中不占主导地位。蚕桑生产是一个副业型的项目,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比重比较低,但可以打造区域经济优势,把蚕桑生产及茧丝绸行业建成区域经济支柱产业。

提高蚕桑生产竞争力要三个方面比较,首先与大农业比(与大宗农副产品比)比土地产出率。其次与大农业比动生产率,养蚕劳动力收入与当地同等劳动力收入相比有优势,土地产出率高,只有这样蚕桑生产才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再次与同行业竞争,比单产、质量,才有市场知名度、市场占有率。

2.3 当前蚕桑生产现状与现代蚕业发展要求的差距

蚕桑生产一直沿袭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而同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养鸡养猪业,现在实现了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市场供应比以前丰富多了。以机械化带动粮油生产规模化的发展,一人耕种几百亩粮田不是件稀罕事。技术创新、生产模式的创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进程。蚕桑生产这十多年,沾沾自喜、思维封闭、创新不足,已落后时代发展步伐,已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如果行业上下不能面对现实、正视差距,将很快被历史无情淘汰。

2.4 遵循茧丝绸发展规律,产业链利益均衡分配,区域错位竞争

盐城茧丝绸行业的这几年健康发展得益于定位确当、以质取胜,产业链上下游利益共享,工厂、企业、农民、政府实行利益均占,共同受益。盐城是全国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优势在于蚕茧质量,所缫制的6A 级生丝在世界也占有相当的比重。盐城所处东部区域,与其它区域的竞争优势就是蚕茧质量。盐城茧丝绸行业今后能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关键取决于产业链上下游能不能利益共享。

3 实现蚕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五个突破

3.1 突破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服务理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行业落后,首先是思维和理念落后。如果行业上下研究者、服务者观念都跟不上,将无法引导行业发展。蚕桑行业的教育、科研院所、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必须要有高起点、广视角,丢掉传统的思维模式,站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大背景下,思考、研究蚕桑、蚕种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技术,这样的战略和技术才有生命力。只有对照现代农业,找发展差距,明确重点发展战略,排出技术攻关课题,才能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蚕桑技术服务工作不仅仅围绕田头转,更重要是围绕市场转,为产业服务,为龙头企业服务。在“十三五”期间,如果蚕业发展战略思维和服务理念没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其它工作不可能实现超越。

3.2 突破桑园培管、养蚕、上蔟、采茧全程省力化技术,实现蚕业生产轻简化

随着养蚕劳动力老龄化,蚕农对栽桑养蚕轻简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次大户养不了蚕的根本原因,是蚕桑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支撑不了行业规模发展。传统的栽桑、养蚕技术劳动强度大、技术措施到位难,是直接导致现阶段农村发种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当前行业上下必须形成共识,以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作为导向,积极发展现代蚕业。一方面,围绕省力化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应用社会科技进步成果,加快突破传统的蚕桑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支撑蚕业向省力化、规模化、工厂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把已形成的养蚕省力化技术单项成果,进行组装配套,尽快形成全程省力化技术体系,并建立与省力化相配套的蚕病防治技术新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补充新成果,完善这两个体系。这是稳定巩固蚕桑生产规模的最有力的措施。

3.3 突破蚕桑、蚕种生产机械研发模式,提高行业机械化程度

机械化是行业现代化的基础,蚕业和机械行业是跨界的两个行业,依靠蚕桑行业自身力量,实现蚕桑行业机械化困难很大。而农业机械能直接应用于蚕桑、蚕种生产的不多,蚕业界必须与农业机械院所、企业联合,在现有农业机械的基础上,实行二次开发,是加快蚕业机械化最有效的途径。开发适合桑园管理、桑叶收获、养蚕制种的新型机械,为省力化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撑。

3.4 突破传统的育种技术,提高品种在行业发展中的贡献率

传统的育种技术,品种的优良性状已发挥竭尽,没有提高的空间了。蚕的基因图谱已经清楚,转基因技术应用家蚕育种,已显示很好的前景,运用转基因新技术培育更多的适应省力化养蚕需要和市场需求蚕新品种。“十三五”期间寄希望于搞出桑树基因图谱,让这一新型育种技术手段服务于桑树育种,培育更多的优良桑品种。新的蚕、桑品种需要相应的饲养、栽培技术相配套,不同的生产模式需要相应品种和生产技术相配套,现行蚕品种优良性状保持和改良,这些大量的配套技术需要跟进,需要不断探索创新。

3.5 突破传统的生产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

蚕桑业一直保持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家庭承包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一些环节做不好、也做不了,造成生产风险大、生产不稳定,不利于发展规模生产,也不符合现行农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创新生产模式,发展“家庭式蚕桑农场”,走上规模化、工厂化新式农业发展之路。

3.5.1 桑园机械化栽培、桑叶收获生产模式

改革现行的桑园的栽培模式,必须抛弃以前密植速生的栽植形式,科学布局桑园群体结构,朝适应桑园机械化的栽培、桑叶收获方向发展。

3.5.2 桑树全年条桑育栽培模式

蚕桑生产的稳定与发展要以省力化、减轻劳动强度为前提,创新桑树剪伐留条模式,改革桑叶收获方式,探索桑树全年条桑育。

3.5.3 全年多次养蚕模式

根据江苏沿海气候特点,改进养蚕设施、设备,探索实践全年均衡养蚕,为规模化、工厂化养蚕提供技术支撑。全年饲养7~8 期蚕,达到充分利用桑园,发挥其单位面积光合产物最大量。又能提高蚕室、蚕具高效使用率,就地消化农村劳动力,延伸养蚕人员的从业时间,留住农村富余劳动力。

3.5.4 省力化养蚕模式

蚕桑生产现阶段的重点要突破省力化上蔟技术和蔟具改良工作,以及开发与省力化养蚕相配套的蚕病防控技术体系。

3.5.5 桑园管理、消毒防病、物资供应等社会化服务模式

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生产环节的社会化分工,在关键环节由专业队伍、专业技术、专门设备提供社会化服务,降低生产风险、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工效,实现规模化生产。蚕桑生产要探索蚕桑产业的社会化服务,特别对桑园管理(耕翻、施肥、治虫、伐条等)、消毒防病、物资供应,由专门的服务机构队伍实行“打包”服务。推行蚕药、桑药新型药剂及桑园治虫机械高效防治模式。把养蚕人员从栽桑、治虫、消毒等繁重生产过程中解脱开来,实现轻简化养蚕。

猜你喜欢

省力化蚕业养蚕
植保无人机助力山地桑园管理更加省力化
养蚕不易
养蚕记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四川蚕业》稿约
樱桃省力化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梨树早期丰产省力化栽培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