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资源优势推进杭州蚕桑产业发展

2015-08-15苘娜娜倪春霄鲁华云梁大刚

江苏蚕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蚕农蚕种蚕茧

苘娜娜,倪春霄,鲁华云,梁大刚

(1.杭州市种子总站,浙江杭州 310020;2.杭州市农业局)

杭州素有“丝绸之府”之美誉,是我国重要的蚕茧、丝绸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杭州蚕桑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引,依靠科技进步,得到了持续稳定发展,种桑养蚕成为我市西部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市蚕桑产业的现状,认真分析蚕桑产业存在的基本问题,能够不断创新和优化蚕桑新技术,提升蚕桑比较效益,为我市各县(市)的蚕农更好做好保驾护航工作。

1 杭州蚕业基本情况

三十年蚕桑发展历程,大致分两个阶段。1977年至1992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激发了农民个人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桑园面积持续增加,蚕茧产量不断创新高,到1992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21万亩,蚕茧产量达到14 779 吨。从1992年至今可以说是第二阶段,由于受“蚕茧大战”的影响,从1992年开始蚕茧价格反复走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蚕桑生产渐渐萎缩,直到1997年蚕桑产业才开始走出低谷,特别是1999年新一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蚕桑生产的又一次发展带来了绝佳机会,连片大田种桑成为主流趋势,到2007年全市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蚕桑产值都达到历史最高点。

2013年杭州市有桑园17.4万亩,养蚕农户5万户,年饲养蚕种23.7万张,生产蚕茧1.087万吨,蚕桑产值47 076万元。全市有50 亩以上连片桑园9万余亩,占总面积的56%。淳安、临安、建德、桐庐西部四县(市)的蚕茧生产总量占杭州全市总量的95%以上。这些地区气候适宜,生态环境良好,工业发展较慢,农民就业途径少,劳动力比较充足,虽然经济作物种类众多,但效益高、市场容量大的产业不多,在茧价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蚕桑生产在提升农民收入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近几年,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通过项目带动,技术扶持,蚕桑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良种化、优质化程度得到明显提升。农桑系列、丰田系列、强桑1 号等高产优质新品种桑园逐步推广普及,新品种栽种比例达60%以上,亩桑产值逐渐增加,提升了农户种桑养蚕积极性。蚕种场对蚕桑生产的配套设施进行发展改造,加大原蚕区建设的力度。淳安县针对蚕茧收烘设施紧张问题,还投资建造了一流的茧站,引进了自动化烘茧设备,实现一条龙服务。

2 杭州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纵观全市,蚕桑生产的基础还是比较薄弱,实用技术普及率地区极不平衡,淳安方格蔟使用率98%,其余县(市)仅30%,小蚕共育率淳安80%,其余县市不到10%。由于产业化建设进程不一,各地区农户的养蚕品种、发种时间、及饲养条件的差异,导致农户间蚕茧质量差异大,严重影响下游产品品质的提升。

2.1 比较效益下降,农民饲养积极性降低

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增多,养蚕劳力日趋紧张,而多数农户桑园分散采叶运输,且桑园与稻田、经作混栽现象明显,极易受农药污染,尤其是中秋蚕饲养,经常发生蚕中毒损失,严重时颗粒无收。其他农业生产又进一步挤占蚕桑生产空间,桑园插花现象日益严重,“桑田变竹海”。分散经营造成生产率低下,比较效益差,无法吸引新生力量加入蚕桑生产,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另一方面,相当部分蚕农,没有专用蚕室或蚕室面积过小,养蚕用房紧张与农民日益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矛盾日益尖锐,加上茧价近些年一直未有明显增加,甚至几度大幅波动,离蚕农期望有相当距离,蚕农生产积极性不高,生产管理更加粗放,制约了养蚕水平提高,特别是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劳动力成本及物料成本的进一步上升,蚕茧收入已无法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蚕农不愿继续投入资金到蚕桑生产。

2.2 蚕茧收购市场不规范,制约蚕茧质量提高

就目前而言,工商、经贸等行政部门对蚕茧收购市场秩序管理的参与度不高,部分地区蚕茧收购准入单渠道格局仍然没有取得突破,不利于调动用茧企业的积极性和蚕农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1]。杭州市大部分地区蚕茧收购市场并不规范,只有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全面实行优质优价仪评定价收购,还对规定时间投售、箩筐装茧投售等行为进行加价鼓励,确保了该县的收茧秩序的稳定。其他县(市)蚕区仍存在压价收购,毛脚茧抢购,质量好差一个价的现象,严重影响农民养蚕积极性,打击实施新技术的意愿,影响蚕茧质量的提升。

3 蚕桑产业稳定发展展望

蚕桑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应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打造优质茧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以蚕茧品质提升为重点,以现代蚕桑园区建设为抓手,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作用,拓展蚕桑产品多样化,改变蚕茧作为产业唯一产品的格局。以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加快蚕桑科学技术推广,推进蚕种生产和流通体制的改革,特别是推进蚕种价格的市场化改革,确保蚕种生产的稳定和供给。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定蚕桑生产

积极引入各项支农资金,建设一批品种优良、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蚕茧生产基地。做好新建桑园建设、中低产桑园改造、桑园道路建设、加强桑园排灌沟渠、管道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亩桑效益[2]。加快蚕桑生产、蚕茧收烘新机具的引进推广,切实提高机械化程度,提高蚕桑生产效率。通过蚕种统一供应、养蚕大环境消毒、成片桑园病虫统防统治、重要蚕茧生产环节跟踪登记,农技人员分片负责,收购环节优质优价等等措施,提高蚕桑经济效益。

3.2 强化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依托现有各级蚕业技术推广、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充实和壮大专业技术队伍,重点培养基层技术骨干,加快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技术推广网络。依托各级蚕桑技术服务机构,建立健全蚕桑病虫害防控体系,为蚕桑生产安全和稳步发展提供保障[2]。应充分发挥各级蚕业协会的作用,形成行业公约,加强行业自律,组织人员对蚕茧收烘工作进行巡查。各蚕茧生产重点县的工商部门应把鲜茧收购市场管理纳入工作职责,在春秋期蚕茧集中上市期间,加大执法力度,查处无证收购、毛脚茧抢购、压价收购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不良行为,保障投资者和优质茧生产者的利益,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3.3 发挥合作社功效,提升组织化程度

充分发挥蚕桑生产区域布局集中的优势,引导村干部、供销社、茧丝加工企业等主体牵头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依靠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取得社员信任,通过合同收购、二次返利等方式,增强蚕农质量意识。蚕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和品种推广、农资供应、蚕茧收购、统一作业、综合利用等服务,切实提高蚕农的组织化程度,使合作社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得到壮大。县级主管部门应明确责任人对每个合作社进行具体指导和服务,为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牵线搭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互助互利共同体,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1]周勤,吴海平.浙江蚕桑产业”十二五”发展对策研究,丝绸[J].2011,48(2),62-65.

[2]李金见,黎永谋,石涛,等.新形势下云南蚕桑产业发展研究,安徽农业科学[J].2013,41(9):4158-4159.4161.

猜你喜欢

蚕农蚕种蚕茧
无人机替代蚕农“走山移蚕”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躲雨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