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修缮管理工作中应有的意识
2015-08-15成均玉河海大学后勤管理处江苏南京210098
■成均玉 ■河海大学后勤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0098
高校修缮工程项目主要有土建、装修、水电、暖通、天然气、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及维修。这些项目是学校的教学、科研、师生学习生活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要求的提高,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增多,各种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建校历史久远的高校,除已到大修期的老校区外还有新建设但陆续出现一些建筑通病的新校区需要修缮,修缮工程资金的投入量虽大幅度提高,但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充分考虑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将高校的后勤修缮管理工作做到合理投入,见效长远,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命题。笔者认为,高校修缮管理工作者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点意识,才能很好地进行相关管理工作。
1 社会化意识
“社会化”是根据社会的具体分工,对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进行组织,以便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把高校后勤的服务纳入到市场经济的范畴中来,从自我服务向社会服务进行转变;服务成果向商品化发展,从无偿服务转变成等价有偿服务;服务方式也逐渐趋向于市场化,从直接服务转变成间接服务,从而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运行机制,修缮管理要充分社会化,实现技术质量、审计监督、服务选择的有效控制,保证高等教育能够跟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社会化”意识下,敢于思考,勇于变革,改进创新管理基础制度。如引进引进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监理单位、审计单位,在协调的基础上实现管理。
2 沟通协调意识
“沟通协调”是任何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高校的修缮管理不能是被动的接报处理,必须是主动的巡视勘察,主动与各部门、单位进行沟通,以便问题的顺利地得到协调处理。应该着力事前沟通、事中沟通、事后沟通三方面。只有沟通到位了,协调处理才能水到渠成。加强与物业管理单位、学生工作处、房产管理单位、校园环境管理单位、校园水电管理单位的日常沟通,借助修缮计划的申报、论证等事件,充分沟通,准确掌握校园建设状况及规划要求。以便更好地制定修缮方案。比如,修缮设计方案好坏,影响到投资的高低,资金使用效率高低、修缮标准合适与否,这都要求与兄弟单位充分沟通协调,只有这样积极主动才能趋好。此外,与上级部门的沟通也特别重要。
3 系统规划意识
校园修缮不是对老旧建筑使用功能持续的维护,修缮工作还要做到文化继承、功能更新提升,适应时代对建筑使用和审美的需求。加之资金缺乏、节能环保、抗震设防等因素的影响,修缮工作开展必须放到较高的地位,要与校园的发展紧密配合,统筹协调、系统规划,制定中长期修缮目标。排查、论证校园发展建设规划,明确校园建筑及设施的功能用途、修缮标准,制定修缮计划,再依据可行性进行分步骤或分区域修缮改造实施方案的制定。整体方案应该充分的民主讨论,一经定稿应很好地贯彻执行。
4 人才储备意识
修缮管理需要懂技术的专业人才,而缺乏人才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为管理人员都是从后勤操作层岗位和其它部门调过来,专业理论和技术经验不足。校园修缮管理工作,有教育、公益的本质要求。不可能脱离学校,全盘交由社会管理运行。高校后勤修缮管理工作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好、文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人员相对稳定的管理干部队伍。可以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队伍阶段性建设规划。通过分级设岗、定编、职称评定等人事管理措施,并利用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吸引稳定校内或者社会人员,将管理人员技术要求提升到较高层次,队伍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一批年轻的后备管理人才。
5 持续改进意识
修缮管理工作应该是动态的。管理工作本身而言,是一个动态的信息交换和处理的过程,就管理的一项具体的工程而言,也有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实施内容,因此,必须要有持续改进的意识。应将工作进行细致深入地分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投资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质量标准的适应性、保证性,应该是修缮管理工作持续改进的一级对象。针对它们可建立完善排查、调研、评价、登记、论证、奖惩机制,制定修缮方案立项审定工作程序,将修缮项目的立项工作放到使用、管理、修缮部门的日常工作中,组建校园修缮工程巡察小组专家库、校园环境建设师生协会,不定期检查修缮工程实施效果,定期提交督查报告,定期组织讨论,促进专业与非专业、晚辈与前辈的沟通交流。形成健全的修缮管理体系。
[1]张凤昌,王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后勤服务保障[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
[2]孙立平.走向积极的社会管理[J].社会学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