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高铁新区综合交通规划设计
2015-08-15身份证号码360124198702220177江西南昌330000
■林 威 ■身份证号码:360124198702220177,江西 南昌 330000
现状规划区范围内尚未构筑完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主要道路仅有鄱田公路,其余均为村镇路或乡间小路,为单块板形式,乡间小路多为土路面,路面宽约4 米-5 米。规划以现有鄱田公路为基础,对交通设施布局、交通工具选取及交通线路的设计,形成以规划区为区域型交通枢纽节点,对外辐射扩散网络式的交通构架。道路系统规划与用地规划相协调,以提升核心区块的土地使用价值,推进地区的有序发展。规划道路需要与九景衢铁路相协调,预留下穿铁路的位置和空间。道路网布局与功能需要符合鄱阳高铁站客流和货流集散的要求,提升高铁站区域的交通可达性和便捷性。道路设计方式充分体现慢行优先的原则。提倡步行或自行车作为短距离主要出行工具,设置安全便捷的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合理设计道路断面,利于分期分段实施。
1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区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从道路网络规划、道路等级及断面规划、道路竖向规划三个层面进行规划设计,利用鄱田大道、迎宾大道、和田大道、玉田大道、站东大道、站前大道,同田畈街镇中心区、副中心区以及鄱阳县城建立快捷便利的联系。通过完善的道路等级网络体系,构筑区域内部畅达的道路体系。
2.1 道路网规划
规划区内形成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道路网体系。区内干道网格设计结构归纳为“三横四纵干道网络”:(1)二条横向主干路:和田大道和迎宾大道,强化规划区内东西向交通联系,同时与对外交通干道衔接;(2)一条横向次干路:井田路,加强高铁站区与外界的交通联系;(3)四条纵向主干路:鄱田大道、玉田大道、站东大道下穿九景衢铁路,是规划区内连接南北向的主要通道,也是对外交通联系的要道。站前大道强化高铁站区域南北向交通联系。
2.2 道路等级及断面
道路标准路段红线宽度:(1)主干路:鄱阳大道红线宽度40 米;玉田大道红线宽度38 米;迎宾大道红线宽度36 米;和田大道红线宽度36米;站前大道红线宽度36 米;站东大道红线宽度32 米;(2)次干路:井田路红线宽度30 米;拓展路红线宽度30 米;文苑路红线宽度20 米;韶田北路红线宽度20 米;韶田南路红线宽度16 米;森园一路红线宽度20米;(3)支路:规划支路红线宽度12 米-20 米,为建议性道路,可结合具体实施情况适当调整或取消。
新建道路应按照规划实行统一的城市道路断面,以保障城市道路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特殊道路的断面形式,可按城市规划要求另行确定。
道路红线两侧建(构)筑物,应根据相关规定向外侧退让。退让范围属道路防护绿地,不得建设永久性或临时性建(构)筑物。建筑退让及建筑间距要求应按《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4)》执行。
2 道路工程控制
道路标高、纵坡设计的技术原则:对于已建成的道路,原则上不对道路标高进行调整,规划道路按照道路设计标高确定,规划新建道路与现状道路相衔接。同时考虑下穿铁路的要求,防洪排涝需求,满足防洪排涝最低竖向规划高程控制,由道路排水管出水口处的河道涝水位推算,并严格按照相关道路设计规范执行;合理改造地形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需求。
竖向规划:根据城市道路设计的相关规范,道路最小纵坡要求≥0.3%,特殊条件可做到0.2%。
3 道路交通设施控制
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意图,规划新建公交站场,配套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库等。公交首末站2 处共占用地面积0.93hm2,社会公共停车场7处共占用地面积2.13hm2。
4 道路交通的特殊控制
道路交通的特殊控制包括主要交叉口形式及交叉口处道路展宽的范围,步行街分布与用地范围,港湾式停靠站的分布等。
4.1 平面道路交叉口形式
在交叉口处红线及路缘石转弯半径需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主次干路相交时,平面交叉口应设置展宽段。红线宽度为60 米的道路,加宽段长度自路口转弯半径端点向后展宽100 米,道路红线宽度变化处设50 米的渐变段;道路红线宽度为40 米的道路,加宽段长度自路口转弯半径端点向后展宽80 米,道路红线宽度变化处设40 米的渐变段。道路交叉口禁开路段依照主干道路80m、次干道路50m、支路30m 设计,计算点为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拐点向外测量。
4.2 立体式交通网络
为有效连接九景衢铁路南北两侧,完善城市路网结构,规划范围内,规划五处立体式交通路网。分别为:(1)鄱田大道下穿九景衢铁路;(2)文苑路下穿九景衢铁路;(3)玉田大道下穿九景衢铁路;(4)昭田南路下穿九景衢铁路;(5)站东大道下穿九景衢铁路。
5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区应构建高效、低耗、生态、网络化、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引导城市快速、良性、健康的发展。针对规划区内高铁站客流集散、旅游集散、长途客运以及居住区、商务区、商贸区的功能需求,配置符合运力需求的环保型公交车辆,合理布置公交线路和站点,规划形成舒适、安全、换乘便捷公交网络体系。
5.1 公交线路
(1)公交路线:沿和田大道、锦田路、井田路、拓展路、文苑路、玉田大道、昭田北路、昭田南路、站前大道、商贸西路、商贸东路等客流密集,公交出行需求交大的道路设置公交线路。
(2)公交站点:结合公交线路沿线的重要客流吸引点布置公交站点。规划区300m 服务半径的公交覆盖率达到70%,基本实现公交无盲区。公交站台的平均站距控制在600m-700m 左右,规划公交线路应覆盖片区内大部分主次干路及部分支路,公交线网密度应达到2.7km/km2-3.2km/km2。
5.2 公交设施规划
规划范围内共规划两处公交首末站,一处位于锦田路/文苑路交叉口西南角C-04-01 地块内,用地面积0.20 公顷;另一处位于鄱阳高铁站站前广场D-10-02 地块,用地面积0.73 公顷,综合考虑高铁站行人广场、停车场、长途客运站、出租车候客站等多种功能合理布局,为乘客换成提供便捷。规划公交停靠站平均间距不超过700m,红线宽度30m 以上的主、次干路设置港湾式站点。交叉口附近港湾式公交站点设置原则:港湾式站点应设置在新建交叉口下游;主干道上的港湾式站点距离上游交叉口出口道50m 以上;次干道上的港湾式站点距离上游交叉口出口道30m 以上。道路施工图阶段可结合控规要求和公交专项规划进行具体设计。
6 慢行及静态交通系统规划
结合功能空间结构规划,实现步行功能流线空间分流,以及慢行交通系统的景观化。结合中心景观绿地和带状景观主轴,设置生活休闲步行及自行车出行系统,串联城市景观轴和其他功能用地,强调城市景观意象。沿规划区内的水绿空间,结合各分区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公园空间和广场空间,形成完善的步行系统,提升规划区空间活力。
利用商业步行带串联商业、住宅与景观区域,将休闲、居住与生态景观联系在一起,创造良好的游憩环境。结合位于多条步行轴线交汇处的人流集散点布局人流集散广场及街头景观绿地,为设置景观观赏与交通分流设施奠定基础。
供规划社会公共停车场7 处,总规划用地面积为2.13 公顷。
结合高铁站站前布置社会公共停车场/库,规划布置1 处集中公共停车场,位于高铁站站前广场D-10-04 地块内,规划停车泊位100个。
其他社会公共停车场6 处,分别为:和田大道-昭田北路交叉口东北角B-01-04 地块,规划用地面积0.36 公顷;井田路-公园南路交叉口东北角B-06-03 地块,规划用地面积为0.23 公顷;公园北路-文苑路交叉口西南角C-12-01 地块,规划用地面积0.32 公顷;井田路-商贸东路交叉口西南角D-02-01 地块,规划用地面积0.15 公顷;玉田大道-井田路交叉口西北D-08-01 地块,规划用地面积0.16 公顷;玉田大道-九景衢铁路下穿东南D-15-02 地块,规划用地面积0.24 公顷。
加强对规划区域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规划区内地块用地面积>10000m2 的公共设施用地内,以及地块纵深>100m 的商住用地应结合建筑空间布置满堂红式地下停车库,满足公共停车需求。
建设项目应配建与其规模相应的机动车停车场(库)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配建标准不宜低于《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4)》中建设项目停车设施配建标准,当条件受限时不应低于配建标准的80%。保障性住房停车位配置按《江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试行)》。
住宅建设项目除按照配建标准配置停车泊位,还应额外配备公共停车泊位,其数量不低于按以上指标计算得到的项目停车总泊位数的5%,并宜设置在地面。
[1]田仪顺,李莲莲.综合交通规划设计方案评价探析[J].交通科技,2013,(5):127-130.
[2]傅诚.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3):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