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08-15夏军良南昌市昌南城市防洪工程管理处江西南昌330000
■夏军良 ■南昌市昌南城市防洪工程管理处,江西 南昌 330000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作为集中了众多人口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所肩负的现代职能越来越多元化。随着近两年气候变化带来的暴雨频发问题,国内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严重的内涝,这对于城市建设管理十分不利,也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困扰。因此,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为目标加强体系建设是必然选择。下面结合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情况分析下当前问题及应对举措。
1 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现状
目前我国国内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主要由城市防洪及排水两套体系构成,城市堤坝的存在主要以抵御洪水为主,市内排水管网系统则主要解决地面径流问题。两个系统共同构成了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其中防洪属于水利、排水属于市政,二者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分属不同专项规划,在用地布局时要需考虑到其专业规划需求,一旦城市因暴雨等影响出现严重内涝,首当其冲的就是市政排水管网系统。目前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着地面径流引导不当、排水设施老化、排水管网规划不合理、管网设计标准过低、防洪设计不完善、管理执行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增加了城市洪涝灾害的出现几率,面对目前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的诸多问题,究其根本,还是要从构建防洪体系、协调排水管网及防洪排水系统入手,结合城市总体建设情况构建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防御体系,以实现防洪排涝管理工作目标,消除其对城市生产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1)管理职责不明。目前国内不少城市防洪排涝管理职能分别由市政、水利、城管、建设等多个部门共同承担,其中水利部门着重负责防洪、市政建设及城管部门着重负责排涝,这种管理模式无疑造成了管理中权责不明的情况,防洪与排涝的割裂管理造成诸多部门权力职能交叉,因而影响工作的衔接质量与管理效果,造成防洪与排涝管理相脱节。此外,还有城市周边部分地区在在建设规划时并未明确划分管理范围与职责,从而留下了权力真空,不利于体系建设。
(2)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我国城市经过多年尝试与实践,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水雨情监测体系,气象预报的准确度与精度不断提升,尤其是会造成大范围自然灾害的暴雨、冰雹、台风等重点监测预警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这对于及时防范洪涝灾害有积极意义。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与实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市地区监测点布设密度尚无法满足重点监测短时强降雨的需求,虽然针对一些山洪、泥石流高发区域加强了预警监测,但是城市内部布点还并未形成高效、网格化的布局体系,城市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还尚需努力。还有,在加强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方面,虽然极大的利用了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但在信息整合与共享方面还需积极改善,目前城市地区水雨情监测信息主要来源于气象部门气象观测、水利部门水文观测以及建设等其他部门的观测点,这些部门协调合作水平与监测点的分散直接影响信息共享价值,管理上的分散降低了资源整合效率,不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服务价值。
(3)预案体系落后。国内仅有部分城市编制了专门的城市防洪排涝专项预案,且主要集中在一些江河湖海周边城市,多以针对流域性洪水及外江洪水为主,缺乏专门针对城市地下空间、低洼区域、重要基建设施的排涝应急预案,也缺乏后续配套应急预案,在预案体系建设向基层延伸方面也做得不够好。虽然针对以往出现的问题近年来在建设中不断予以改善,但是还是存在洪水风险图、信息更新不及时,易涝区应急措施不到位以及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等现象。
(4)缺乏防洪排涝风险评估。城市规划建设中不少重点项目缺乏针对性的防洪排涝风险评估,城市规划中除了一些涉及江河湖道等项目由水利部门与市政部门参与立项审批之外,其他诸多工程项目都并未进行专门的风险评估。尤其是是涉及城市运行发展命脉的供电、供水、交通等与防洪排涝密切相关的工程都缺乏专门的建设评估,因此在规划建设时存在着破坏原有防洪排涝系统、改变排水管网、影响防洪安全、干扰应急预案等问题,不利于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提升。
3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对策
(1)构建高效洪涝管理机制。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要积极协调市政、水利、城管、建设等多个部门,做到防洪排涝管理信息互通有无,积极合作,明确不同部门管理权限与职责,联合多部门进行培训演习以提升洪涝问题应对能力,提升组织保障能力与应急管理能力。要结合城市防洪排涝管理现状完善预警监测体系,一方面要注意提升信息的共享性与服务价值,在综合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将分布在各个部门的系统信息进行集成整合,高效实现多部门的同步共享,另一方面要积极从多个方面加强建设用以提升城市灾情预警监测能力,比如提升气象部门对短时间强对流天气的监测水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立专门的协同合作平台,联合市政管理部门、水利机构等构建全面的应急预案体系,要着重加强对城市内部暴雨洪水布设点的监测,提升信息收集与传送能力,构建完善的风险应对体系,完成人员与财产等的转移。防洪方面要结合城市所处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时更新各类信息,加强防波堤坝、调洪水库等的建设,积极进行防洪排涝灾情模拟,制定完善应对预案并进行演练以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加强防洪排涝工作宣传,提升全民保护意识与应急能力。
(2)优化市政排水管网设计。对城市已有的市政排水管网要进行优化设计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工作质量。城市排水管网的设计主要是对已确定的线下进行管径与水利参数的最佳组合,对已确定的给排水管线要合理分配管网流量,利用优化算法寻求最佳设计管道管径,为保证将管网系统整体运行成本降至最低、运行效益升至最高,可使用遗传算法、非线性规划法、动态规划法、纯属规划法等进行设计优化,结合城市周边河流湖海水域流量做综合考虑,尽可能的提升洪涝灾害预测精准度的同时合理利用管网资源消除潜在洪涝灾害威胁,从而服务城市长远发展。
(3)加强防洪排涝风险管理。面对城市建设管理中潜在的防洪排涝工作需求,要结合城市周边情况及发展情况做好调查,综合各方面信息编制高水平的城市洪涝风险图,结合城市以往洪涝发生情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GPS技术、数字模拟技术等制定全新的风险分析图以指导建设管理工作,为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帮助。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针对重点项目要进行专门的防洪排涝安全论证,联合水利部门、市政部门、建设部门等对工程审批严格把关,发挥其安全管理作用,避免因规划建设影响防洪排涝体系运作效果,避免干扰已有系统的正常运作,同时也要避免重复建设问题。另外,在体系建设与运作中还可积极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成功经验,利用政策与法律的作用推动城市洪水保险补偿机制的建立与践行,为最大限度的削弱其负面影响服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要通过完善预警体系、管理体制、预案体系、风险管理等举措提升防洪排涝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应对灾情的能力,为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1]高德顺.关于我国城市防洪排涝问题的探讨[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2(2):143-144.
[2]李月明,郑雄伟.浙江省城市防洪排涝问题与对策[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2(3):1 -3.
[3]孙斌.浅析甘肃省城市防洪排涝存在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4(2):44-45.
[4]邱志章.张民强.浙江省城市防洪排涝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11(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