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思路

2015-08-15赵红卫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江西建材 2015年8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施工单位建筑工程

■赵红卫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1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影响因素

质量监督的主体是人,材料、机械、方法则是完成整个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因素,任何一项都不得存在质量隐患,同时在主客观环境的影响下,质量监督管理方向要进行因地制宜地调整。藉此,笔者认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1)人。“人”包括质量监督管理队伍本身,同时涵盖质量监督管理的对象。前者的责任心、职责、道德素质和其他素质等,直接决定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成效,而后者则在前者的管理范畴内,如果质量意识、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有失偏颇,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同样会有一定的羁绊性影响。

(2)材料。工程的任何一个部位,都由各种类型的材料组成,当材料不合格,意味着该部位的质量有隐患可能性。因此,质量监督管理,理应将材料视为管理重点之一,严格按照法律、合同、文件、图纸、标准等要求,对材料的规格、品质、数量等进行层层把关,但实际施工时,材料数量庞大,类型繁多复杂,且不断有新材料引入,无疑给材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徙添更大的难度。

(3)机械。与材料的质量监督管理类型,机械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始末,不仅机械数量多,而且类型复杂,譬如起重设备、挖掘设备、运输设备等。设备的选用,较之材料管理,流程更加复杂,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要熟谙材料机械的质量标准,懂得判断机械是否正常运行,并在引入新型设备后,要即刻进行全方位了解。

(4)方法。不同工序的施工方法差异性很大,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进度、保障工程安全、降低工程成本,需要引入更为先进的施工方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准确甄别这些方法,是否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期间要在短时间内,对这些方法进行专业的检验,无疑也是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挑战之一。

(5)环境。环境有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两种,主观环境在“人”方面的影响,已有详细阐述。在此仅针对工程的地形地貌、水位地质、交通条件、气候因素等进行分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秉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实际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灵活地根据环境变化,对监督管理工作重点进行变动调整。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提高的建议

在掌握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该从动态性的角度,从事前、施工、竣工三个阶段,畅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提高的方法。

2.1 事前监督管理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具有类同性和可测性,因此在正式施工之前,就要以预测、分析、判断等方法,开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首先是质量因素的分析,凭借以往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经验,就施工方案的内容,对施工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分析可能出现的质量影响因素,并同分析、整理、归纳和总结,确定这些因素的诱因,提出防范建议;其次是设立质检点,在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后,找出工程各道工序的薄弱环节,列入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内容,并按照工序之间的施工排序,形成具有严密时间性的质检点;再次是检验评定标准的确定,便于后期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有据可依,笔者认为应该将质检点,在合同当中进一步明确,并在甲方和乙方共同认可后,形成详细的检验评定标准;最后是对策的确定,围绕以上提到的质量影响因素和质检点,针对性拟定监督管理对策。

2.2 施工监督管理

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施工期间的质量监督管理,可直接根据之前确定的质量影响因素、质检点和质检对策,以旁站、巡查、抽查等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督管理。首先是检查施工单位的资质情况,了解施工单位人员的素质水平、管理水平和近期承接工程的质量水平等,以及是否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其次是审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重点检查施工单位组织设计的完善程度,以及各道工序质量管理计划是否可行;再次是施工现场的质量工作布控,包括平面布置、材料管控、机械配置、图纸核对、环境条件等,为全方位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创设良好的客观管理环境;最后是根据各道工序的质检点,定期检查施工单位的控制情况,以及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等,对于不符合质量监督管理标准的施工行为,要进行因势利导,杜绝质量事故的出现。

2.3 竣工监督管理

直至竣工,工程质量状态基本定型,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并未结束,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重点:首先是检查资料交接,检查归档资料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准确、图物是否相符、手续是否完备;其次是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在验收报告上签字,并编制竣工结算清单;再次是质量验收后,在合同质量约定时间内,要求施工单位全权负责由于施工原因引起的质量问题,并进行无偿地返工,此时质量监督管理单位还需要介入监督,直至返工合格,直接约定时间结束,质量监督管理单位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最后评价,施工单位方可收取最后的一笔质量保证金;最后是对整个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总,形成档案资料归档,可作为其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经验依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质量监督的主体是人,材料、机械、方法则是完成整个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因素,任何一项都不得存在质量隐患,同时在主客观环境的影响下,质量监督管理方向要进行因地制宜地调整。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需要紧扣相关工程的实际情况,予以灵活的参考借鉴,方可保证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同时要求结合实际工程所需,提炼出更多的质量监督管理经验,作为本文完善的补充内容。

[1]郭联邦.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J].建材与装饰:下旬,2011,(5):42-43.

[2]刘娟.试论建筑工程全方位质量监督管理[J].大陆桥视野,2013,(8):45-.

[3]韦启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中旬,2013,(7):232.

[4]叶继宝.浅谈建筑工程各方质量监督管理[J].大陆桥视野,2011,(8):28.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施工单位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
施工单位投标让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