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园设计中关于空间设计及植物配置的探讨

2015-08-15罗文婧

江西建材 2015年8期
关键词:园林公园原则

■吕 瑛,罗文婧

■1.嵊州市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浙江 嵊州 312400;2.浙江工业大学建筑系,浙江 杭州 310014

1 公园植物配置应遵守的原则

1.1 遵循生态原则

公园中的植物配置的生态原则具有两个层次上的含义,首先是由于植物是公园中造景素材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需要保证绿色植物的生命力饱满。其次是要充分的发挥出植物自身的生态效应,例如增加空气中的湿度、释放氧气、吸收有害气体等。使用绿色植物进行改善和调节城市的生态环境,已经变成了现在城市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生态学方面的原理,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和管理,从而使植物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使绿化景观得品质提升,并且降低了成本,管理方便,这又是对生态学原则更进一步的阐释。在具体的公园的设计中,就应该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种植适宜的植物,从而确保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稳定性。

1.2 遵循动态原则

动态原则是基于植物季节的变化提出来的。植物跟随季节的变化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征,这是植物对气候一种特殊的反应,更是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植物跟随季节的变化是园林中景观最为直观的景色,公园中的动态美就是由它带来的。充分了解每种植物的特征进行合适的搭配营造出四季有景的效果。宋代诗人欧阳修曾说过:“深红浅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赏,莫叫一日不花开”,就是对这种方法最好的应用。

1.3 遵循艺术原则

植物配置必须遵循生态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公园中植物的配置需要考虑建筑艺术、雕塑工艺、绘画音乐等诸多要素。文学艺术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显得更加的重要。例如园林雕塑与植物配置,主要讲求对环境的氛围进行渲染,其中对背景的处理更是重中之重。经常使用的手法有:浅色的雕塑用深色的植物作为背景,而深色的雕塑则用浅色或者是蓝天作为背景。另外,雕塑所表达的主题也应该和植物的种类进行搭配。例如整齐的绿篱、花坛及体形整齐的常绿树种常种植在纪念性雕塑周围。

对于那些比较活泼的雕塑作品,植物的种植方式更加自然,选择比较自由的形式在植物的树形、叶形、姿态等方面。通过植物的文化内涵,突出了主题公园的诗情画意,植物配置的人文意境之美通过拟人化植物的性格,进行赏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4 遵循形式美原则

公园中植物的配置也必须讲求形式美的原则。植物及其“景”的形式构成了植物的形式美,在一定条件下会对人们的心理上产生的愉悦感的反应。它保函环境、生理的感应、物理特性三要素。形成了植物景观中的形式美最基本的规律也就是以上三要素的辩证统一,同样也遵循形式艺术规律即变化统一、均衡、对称、尺度、对比、调和、比例、韵律等规范化。

1.5 遵循整体性原则

因为公园景观是一个积极有序的有机整体,而且要求各景观组成要素的互相关联,这就需要通过一种有序合理的组合方式将其构成一个统一的完整体。在设计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的过程中,应该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运用整体和谐的基本原则,其中还包括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设计形式的和谐,以及公园景观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和谐,例如:圆凳石椅与植物之间的相互搭配,纵横的古树下部围置正多边形或浅盆状圆形坐凳、椅子,使凳子和树木相结合,既可以用来遮阴纳凉,又可保护大树树根部的土壤不遭到破坏和树木不受到撞击。可以在独柱花架的周围,围成圆形或多边形园凳、椅子并且应该选用枝干轻细并且无刺的藤本植物,使花架、凳子、植物三者结合,也可以用作景点的设置使用。

1.6 遵循功能原则

应该充分的考虑公园的性质和功能在植物的配置上。例如在烈士陵园的植物配置上,就应该营造出一种十分庄重的氛围,并且应该选用挺拔的松柏类的植物;并且采用对植和列植形式的配置方式;再如选用树冠形状优美、枝叶繁茂的树种作为街道绿化中行道树,其主要功能是庇荫除尘和美化市容;也是采用列植的配置方式。但是对于综合性的城市公园,因为其功能的复杂性,需要对每个功能分区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掌握各个功能区的功能充分发挥植物额空间类型,从而进行植物的种类和配置方式的选择。

2 运用植物营造独特的空间设计

2.1 充分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

植物形态即植物的整体外观形象,可以通过外形和植物的高度(或者大小)两个参数来进行描述。应该首先考虑植物的大小在植物的形态特征配置过程中,通常都是根据植物的大小的选择和组合来提高其观赏性。例如:用大乔木在开阔的空间中作为景观的主体,在控制住整个空间的视线焦点后,然后在确定小乔木和灌木的种植位置。利用灌木和乔木的搭配间植或者不同高度的乔木种植,从而可以形成优美的林冠线,并且间植方式的不同也可以造成林冠线的多种多样。充分利用枝下较高的乔木,则可以形成良好的林下活动空间,可以通过高灌木的高密度种植方式来形成强烈的空间分割感,进而实现对空间的有效划分。另外植物的外形方面也是植物十分明显的一个特征。同种植物可能因为人工的修剪而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并且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也可能由于人工和自然等原因而具有相似的外观,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效果。

2.2 充分利用植物的质感特征

选用质感较为粗糙的植物(例如银杏、大叶樟、悬铃木等)作为综合性公园中的重要景观节点,并且用质感细腻一些的植物例如垂柳、琴丝竹、天竺桂等作为背景,使用中等质感的植物用作两者之间的过渡。在比较狭小的油气空间中要避免过多的使用粗质感的植物;相反可以在空间较开阔的空间中适当的使用粗质感的植物,一次来拉近空间的亲近感。

2.3 植物色彩特征的利用

应该遵循色彩构成理论在植物色彩应用中,合适的选择植物的色彩特征,人的心理受色彩方面影响较为强烈,恰当地使用色彩本身的冷暖感(暖色调包括红色、黄色、橙色等,冷色调包括青色、蓝色、蓝紫色等等,绿色与紫色则是中性色,没有彩色系的白色则为冷色,暖色还包括黑色,灰色属于中性色)、远近感(深色和浅色则给人两种不同的感觉深色给人一种远离空间的感觉,而浅色则给人一种靠近空间的感觉)、软硬感和轻重感(体现稳重感的色彩一般都是明度较低的色彩,而明度较高的浅色则给人一种轻快感)、忧郁和明快感(鲜亮的颜色让人感到轻快,而灰暗的颜色则让人感到忧郁)、朴素与华丽感(一般鲜艳而明亮的颜色和暖色具有华丽感,而灰暗而浑浊的颜色和冷色则具有朴素感,并且无彩色系也是具有朴素感)。

3 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越来越多的各样式的园林小品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地中,但是成功运用的园林小品,不但取决于其所处环境与其自身的内容、形式、体量等的协调,并且也依赖于与其密切相关的植物配置的合理性。所以,这要求园林设计者在园林绿地中布置园林小品时,做到恰当安排、综合考虑、合理配置植物(其中包括植物的种类和形式等)。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园林小品的使用价值得提高,艺术感染力的增强,从而产生比较理想的园林景观效果,淋漓尽致的发挥园林小品在园林绿地中“画龙点睛”作用。

[1]苏雪痕.建筑内外植物的造景作用[J].中国园林,2011(1):136-138.

[2]卢仁,金承藻.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8):213-215.

[3]郝洪章等.城市立体绿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3):79-81.

[4]宋品玉,陈博君.垂直绿化的形式及设计[J].园林,2013(3):310-311.

[5]汪阳.花架在园林中的作用[J].中国园林,2008(4):131-134.

猜你喜欢

园林公园原则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清代园林初探
在公园里玩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一见如故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