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学视域下的《红楼梦》酒文化翻译

2015-08-15何科育

关键词:红楼梦译者译文

何科育

(四川理工学院 外语学院,四川 自贡643000)

一、引 言

语用学主要是研究语言和语言使用者之间关系的, 也就是研究语言与理解之间的关系。不仅要研究说话人使用的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还研究听话者对于说话者话语解码与推理的过程。 研究的意义表现为语用意义,是指交际者在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所传达与理解的意义。而翻译学是研究译者如何解读原文、如何在译文文本中重新构建原文的。两者的共同点显而易见,都是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书面表达与口头话语一样具有交际的特点与性质。 他们认为作者写作时会把读者的接受能力与认知语境考虑进去[1],把自己的意图通过作品示意给读者[2],使读者学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感受,甚至受到作者的影响,这一系列的行为,也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者—读者的交流活动。 因此,语用学的理论完全可以用来探讨翻译活动。

在传统意义上,翻译被认为是把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成另外一种语言信息的过程,译者的首要任务是尽可能多的保留原文的主要信息。 所以,翻译被看成是运用语码的转换来实现意义的传递手段[3]。可见,翻译的本质是信息的发出者(sender)把想要传递的信息进行编码,然后发送到接收者(receiver),最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进行解码后就还原了交际者想要传达的意图,这样就完成了交际过程。 这个交际模式包含了这样一个思想,即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具有完全相同的语符(传递与接受)系统以及认知语境[2,4],解码能力在两个过程中是完全一样的。 而实际上,信息的接受者与发送者所具有的认知能力和解码能力是不一样的。 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认为,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的认知环境存在差异。所以,交际者说出话语的行为并不能保证交际意图能准确传达,也不能保证听话者能准确理解说话者的交际意图。 交际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听话人能否解码, 而更主要取决于交际者传递的信息意图是否成功示意给了交际对象,取决于交际对象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语境信息[5]。 也就正如杨元刚指出的翻译本质上是一个跨文化的动态的明示推理过程,成功的翻译取决于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之间的最佳关联性[6]。

翻译活动是非规定性的,而是描写性的。 何自然认为,翻译过程是一种三元关系,是原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三个交际者通过原作与译作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7]。 在这个活动中,译者是保证前者和后者之间的交际成功的关键。 为了成功交际,译者可以借助各种翻译策略,找到最佳关联,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心理语言学和语用语言学认为,读者要想理解语篇中的新信息,必须把它与记忆中的已有知识、背景结合起来,从中找到关联,才能理解该话语。 所以,好的译文必须能够再现原作者对其意象读者所做出的假设,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而不让译文读者付出不必要的努力(adequate contextual effects for no gratuitous efforts)[8]。 而如何寻找最佳关联需要译者预想出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策略,才能译出理想的译文。

二、酒文化和语用翻译

(一) 酒文化的语用学翻译

勒菲弗尔指出,翻译中的“迁移”是一种模式,是某种翻译策略的体现[9]。 当然这种翻译策略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调节,是由译者根据不同的语境要求协调的。 考虑到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交际(high context communication),中国人在交际中过多地依赖语境传递信息,其交际行为的特点是婉转而含蓄,注重礼貌却不真诚;而属于低语境交际(low-context communication)的英、美、德和北欧诸国人则坦诚而直率,其信息的传递溢于言表而很少依赖于语境[10]。就翻译策略而言,可运用语用等效(pragmatic equivalence)翻译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1,7],何自然认为,语用等效指原作和译作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达到等值效果(equivalent effect)。

酒文化在中国有千年历史,是中国民俗文化重要载体之一,更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体现。 译者在翻译酒文化中,需要把文化因素做出具体的阐释,而不仅仅是把文化负载的形式简单地转化。 可用加注法,也可用对等的表达替代原语,当然,在万不得已时,忽略或者弱化某些文化意味太浓的表达亦可取。 译者需要对文本涉及到的互动环境,即“情景语境”加以考虑,诸如翻译活动发生的社会背景、译者的翻译目的、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等。

(二)《红楼梦》中的酒文化

酒是粮食,但是是一种特殊的粮食;酒是饮料,但是是一种特殊的饮料。 酒不仅能刺激感官,还能产生心理效应。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酒行为是一种文化现象。 古今中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酿酒技术的提高,酒文化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对于酒文化的描述可谓最精彩、最全面。 概括来讲,《红楼梦》中光涉及到酒事的地方就五十多处,涵盖了酒文化的方方面面。 有关于物质层面的,如酒的品种、酒器的介绍;有精神层面的,如酒俗、酒礼、酒令、酒与养生、酒诗等。 所以也使这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民族文化语境背景的词语成为翻译中的难点。 涉及到文学作品、历史典故人物等文化信息的内容,虽然对于原语读者来说很熟悉,但是对于译入语读者来说由于缺乏原文读者与原语作者的文化共识,会感到很陌生,这就会造成“文化空白”(cultural gaps),对理解原语文本信息造成障碍。

(三)《红楼梦》英译本酒文化的译例分析

1. 酒名称的翻译

《红楼梦》中的酒多种多样,有烧酒、黄酒、合欢酒、屠苏酒、果酒、葡萄酒等等。 酒的统称是alcholic liquor 或者liquor,烈酒是spirits 或者strong wine ;Spirits 一般指烈酒,比如威士忌、白兰地、杜松子酒朗姆酒等。 Wine 在英语中是指“葡萄酒”,比如red wine(红葡萄酒),white wine(白葡萄酒),或者果酒,比如apple wine 是苹果酒,parsip wine 指的是欧洲防风酒。

在十八回中,黛玉有诗句“香融金谷酒”,其中“金谷酒”译为the wine from Golden Well。 诗中提到的金谷是地名,在河南洛阳西北,有水流经此,称金谷水。 李白曾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提到:“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金谷酒应该也是用金谷水蒸馏的白酒。 因此,何不译为Golden Well liquor 更简洁、准确,也易为西方读者理解,又传递了独特的文化信息。

还有提到的西洋葡萄酒,在六十回“见芳官拿下一个五寸来高的小玻璃瓶来迎亮照着,里面有半瓶胭脂一样的汁子,还当是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11]。译为:The light falling on it showed that it was almost half full of some red juice, which they assumed to be some of the Western port which Baoyu drank.[12]此处把“西洋葡萄酒”译为the Western port, port 是指一种波尔图葡萄酒,产自葡萄牙,性醇,通常为深红色。 原文没有说“西洋葡萄酒”产自哪里,无从考证是否在清朝市场上有售产自葡萄牙的波尔图葡萄酒,只说胭脂色,这只是译者的阐释,但这种译名会误导译文读者,还以为清朝时中国人就很懂西方葡萄酒的品味了呢。 而实际上,宝玉喝西洋葡萄酒应该只不过是好奇尝鲜而已。 不如用the red wine 来译才既准确传达与当时时代、人物性格特点相符的信息,亦为译入语读者提供最佳的关联联想。

2. 酒与养生

《红楼梦》描写的是大户人家的兴衰。中国的大户人家的养生是非常讲究的,《红楼梦》中对贾府养生的描述同样是随处可见。 其中黄酒与中国中医结合的养生常识同样精彩生动。 众所周知,黄酒是大米糯米或者黍米为主要原料,加入麦曲或酒母粮化自然发酵而成,集天地灵气,五谷精华,是常用的养生饮品,亦作为药引,是百药之长。 历来是中国人喜欢的养生酒,也是贾府人喜爱的养生酒。

《红楼梦》第八回中,对饮酒的注意事项介绍可谓详实完备。 有关于下酒菜的介绍,有关于饮酒方式的介绍等等。 一日,宝玉去薛姨妈处游玩,适逢下雪,进得门来,有这样一段描写。

例1: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吃冷的。 ”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 ”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搜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得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呢,宝玉听这话有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11]

译为:As soon as she had gone Baoyu said , “Don’t bother to heat it. I prefer cold wine.”“That won’t do,”said his aunt. “Cold wine will make your hand shake when you write.”“Brother Pao,”put in Baochai teasingly, “you’ve the chance every day to acquire miscellaneous knowledge. How come you don’t realize how heating wine is? Drunk hot, its fumes dissipate quickly; drunk cold, it stays in your system and absorbs heat from your vital organs. That’s bad for you. So do stop drinking cold wine.”[12]

从中医理论讲,黄酒最宜热饮,热吃不但不伤脾胃,还更觉芳香。 按现代科学解释,因为“曲纅有毒”,酒中除有乙醇外,还含有乙醛、甲醇等刺激性有害物质,当沸点达到二三十度就开始挥发,所以温酒可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而这个常识对于西方的读者来说也容易理解,所以,直译是最好的翻译方法。

例2: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延胡索钱半酒炒[11]。

译为:Decoction to improve the respiration, fortify the blood and tranquilize the liver...Carydalis ambigua (cooked in wine).[12]

此处,“酒炒”译为cooked in wine, cook 可指很多烹调方法,比如煮、炒、煎、炸等,此处可根据酒与中医结合使用的特点,译为stir-fried with wine。尽管英美读者不能完全体会到“炒酒”的玄妙之处,这种具体而可感的译法还是能为他们所感知一二的,何况这种还能体现出中国的独有酒文化特点。

3. 酒与诗

酒与诗如一对孪生兄弟,自古有酒成诗,比比皆是。 陶渊明有“得酒诗自成”,曹操有“把酒赋诗”,更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从古代至今浩若烟海的圣灵中,似难找出与酒绝缘的一个。”[13]《红楼梦》中对如何饮酒成诗的描写可谓生动精彩。

例3:第一回: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斝拿起来。 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笙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两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 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占一绝云[11]。

译为:At first they sipped slowly, but their spirits rose as they talked and they began to drink more recklessly. The sound of flutes and strings could be heard from all the houses in the neighborhood; everywhere was singing; and overhead the bright moon shone in full splendour. The two men became very merry and drained cup after cup. Yu-tsun, eight-tenth drunk, could not suppress his elation. He improvised a quatrain to the moon and declaimed it: .[12]

这是一段典型的中国文人饮酒赋诗的全过程:首先款酌慢饮,然后飞觥献斝,继而酒到杯干,最后狂兴不禁,口占一绝,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酒气荡气回肠;这四个步骤,sipped slowly,drink more recklessly, drained cup after cup, improvised a quatrain 亦译得循序渐进,渐入佳境,最后借酒成诗。 此种直译加注释法可谓既译出了原文的大体内容,又生动准确地介绍了中国文化中酒诗相映的独特韵味,可谓译得“神形兼备”。 西方的饮酒方式别于东方,但是这种独具的“中国式”饮酒作诗方式应该能为熟悉酒兴的欧美译入语读者理解。

4. 酒与习俗

酒与习俗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明显的特点,比如婚、丧、嫁、娶等皆离不开酒。 中国的婚嫁庆典,就是不可缺少的点缀品。 酒有喜庆的意义,更有约定盟誓的功能。 “订婚”是结婚的序曲,有些地区有喝“相亲酒”的习俗;在陕西安康,新娘过门,进门要喝“迎门酒”,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喝“交杯酒”;回娘家要喝“回门酒”。酒和婚俗可谓是“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在《红楼梦》第二十回,有描写酒与婚俗关联的情节。

例4:只箆了三五下而,见晴雯忙忙走进来取钱,一见他们两个,便冷笑道:“交杯盏还没吃到,倒上头了! ”[11]

译为:Pao-yu had just started combing it with a fine comb when Ching-wen hurried in to fetch some money. She laughed mockingly at the sight of them. “Fancy! You haven’t yet drunk the bridal cup but already you are doing her hair.”[12]

交杯盏指的是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各持酒杯交臂而饮, 是象征新婚夫妇从此合二为一,永结白头。 把“吃交杯盏”译为drunk the bridal cup ,仅仅译出了原语的基本信息,而如何饮的描写一概没有,此种意译法对于介绍中国特有的酒婚俗文化没有任何作用。 如用注释法或者增译法对特有文化信息进行补充说明,可使译文读者更多地了解背景知识,那样传达信息的效果要好很多。

5. 酒令

酒令是宴席上取乐助兴的饮酒游戏,最初产生于周,后完备于隋唐。 在士大夫的饮酒会上尤其风行,常赋诗以赞颂,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晓,醉折花枝当酒筹。 ”酒令分雅令和通令。通令一般的行酒方式是掷鹘、划拳、猜数、抽签等。《红楼梦》中既有雅令的描写,也有通令的描写。 通令较简单,包含的文化信息较少,只需要按照字面的指称意义运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就可以为译入语读者所理解。

例5:第二十八回:宝玉笑道:“听我说来:如此滥饮,易醉而无味。 我先喝一大海碗,发一新令,有不遵者罚十大海碗,逐出席外与人斟酒”冯紫英蒋玉菡都道:“有理,有理。 ”宝玉拿起海来一气饮干,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 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11]

译为:“Listen”,put in Baoyu.“If you drink fast, you will soon be drunk and we shan’t have any fun. Suppose I empty a goblet first, and we play a new game of forfeits. If anyone who doesn’t do as I say will drink ten goblets in succession and leave the table to wait on the others”When they all agree to this, he picked up a goblet and drained it.“Now” , he said, “you must make all four lines about a girl’s sorrow, her worry, her joy and her delight, explaining the reason for each. Then you must drink off a cup of wine, sing a new song and recite either a line from an old poem and couplet, or a saying from the Four Books or the Five Classics connected with some object on the table.”[12]

门杯指个人门前一杯酒称“门酒”,“酒面”又名“盏面”,满杯的样子。 酒席上,先斟满一杯酒,再行酒令叫“酒面”。行完酒令,饮干一杯酒,叫“酒底”。席上生风是指取席上一个东西,说一句相关的成语或诗词,让大家感到妙趣横生。 由于行酒令过程中出现的术语是中国文化中独一无二的,无法找到类似的词语替换,只能借助于意译法介绍这种独有的文化现象,译文读者很容易就体会到其中的文化内涵意义

例6:第六十八回:贾母便命折一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 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11]

译为:Then the Lady Dowager called for a twig of osmanthus and ordered a serving-woman to beat a drum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creen as the twig passed from hand to hand. Whoever had it when the drumming stopped had to drink a cup of wine and tell a joke as forfeit.[12]

例7:第五十二回: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11]。

译为:meanwhile Hsiang-yun, too important to wait, had started play-ing the finger-guessing game with Pao-yu, shouting “three” or “five” at random….[12]

这种划拳的酒令,如果不饮酒的中国人可能都不知道怎么解释,“三”和“五”究竟是什么关系、怎么玩,译文读者完全茫然,不知所云。 何况用直译的方法翻译,如何让目的语读者明白饮酒游戏的规则,尽管直译的目的是“为了保留源语文化的特征,使译文读者了解中国文化”,但是遇到这种译入语和原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过大时,不如先用直译翻译原文,再用加注来补充说明。 就可以为译文读者理解,进而可以一举两得。 可以使译文读者理解来龙去脉,才能接近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

为了译入语读者能够理解它的语用意义,实现语用意义的等值效果,译者要确定合适的翻译策略,可以直译,亦可以意译;需要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比如增意,加注,注解,解释等方法。 其目的是尽量传递出源语中的蕴含特色文化信息的词汇,基于语境,从而实现不同程度上的“文化再现”[14]。

三、结 论

酒文化中包含的文化特征是多样化的,形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也是一个复杂多样的。 翻译无非追求一个“信”字,至于如何实现忠实,手段可以不千篇一律。 参考的主要标准是译者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译入语语言文化环境的正确认识、评估,以及对于译入语的语言和源语语言的差异的认识。 也就是说,决定翻译方法的策略是译入语的读者的接受程度、译入语语言的文化环境,正如苟萍认为的那样,在译者的认知过程中,被认知的对象是一个个“聚合体”,通过感知觉通道进入译者的脑海,接着被转换成携带信息的“整体”,再被概念化成“系统”[15]。而这个“系统”就是译文的建架。 因此,译者如何协调文本外因素,找到通向最佳关联的途径,才能构建合理的“系统”。 文化因素的处理绝不是仅凭理论实现的,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

[1] Baker, M.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M]. London: Routledge., 1992:222.

[2]Sperber,D.&D.Wilson.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mmunica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6/1995.

[3] Sarcevie, Susan. New Approach to Legal Translation[M]. The Hagu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7:55.

[4]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26-127.

[5] Gutt,Ernest-August. Pragma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Some relevance-theory observation [C] //1998. In Leo, Hickey, ed. ,1998:41

[6] 杨元刚.语用、语境与关联——《望夫石》主题的阐释和翻译[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95-199.

[7] 何自然.翻译要译——什么翻译中的语用学[J].外语与翻译,1997,(2):193.

[8] 王建国.论翻译的推理空间等距原则[J].外语教学,2003,(2):52-55.

[9] 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Fame [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10] E T Hall. Beyond culture[M]. Anchor Press Doubleday & Company Inc, 1976:105-116.

[11]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2] 杨宪益,戴乃迭,译. A Dream of Red Mansions[M].北京:外文出版社,1978.

[13] 从维熙.杯中传奇[N].浙江日报,2005-05-13.

[14] 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5] 苟萍,王浩.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翻译过程研究综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6-50.

猜你喜欢

红楼梦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译文摘要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别样解读《红楼梦》
I Like Thinking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