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与实践
2015-08-15
(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 江苏盐城 224051)
应用型大学是在中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的本科教育。应该与时俱进的思考人才培养发展的改革方向,牢抓行业对人才结构需求的趋势,紧紧围绕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科学调整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本文结合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应用型大学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几点措施与建议。
1 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往往缺乏有效性、实用性、系统性、层次性,由于时间、空间、经济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实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实践教学模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验内容中有利于应用能力培养的设计综合性以及创新性实验较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力度不够;实践教学缺乏科学全面考核方式等等。
2 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2.1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正确的实践教育理念
首先应用型大学要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从教育理念上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以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丰富实践教学类型,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途径与方法,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模式,多方位保障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同时利用学校自身优势,实现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转变办学理念,树立全局观念,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多种模式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促成教学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提高办学效益,从而尽可能满足学生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更好地将应用型大学里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
2.2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应用型大学必须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型大学要根据专业学科和行业发展形势的需要,整体优化原有实践教学资源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方向,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对专业的培养人才方案进行改进,进一步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的深度及广泛性,变固定统一培养模式为开放多选模式,建成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基地,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应用型大学的学生考研率和就业率。同时围绕实践技能及创新训练组织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能力拓展学分模块,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科研和社会实践等拓展性活动。
2.3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应用型大学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也要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利用多方的资源,建立多元化、多模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2.3.1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具有安全性、高效性、便利性和灵活性等多种特点,应用型大学需充分利用校内的现有条件和实际需要,全面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政策,逐步实施,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针对我院原有实验条件比较差,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仪器设备欠缺的实际,通过加大原有资源整合力度和共享,采取调整、充实、自制实验设备等方法,重点建设和完善专业实验室,组建纺织工程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
2.3.2 校企合作,构建科学有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一种模式,也是地方应用型大学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应用型大学在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主动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与企业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受益的模式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应用科学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等,进一步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教育运行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校企双方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同时也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而学生方面,不仅巩固和拓宽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企业近距离接触,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院已与江苏悦达、盐城鹰昌服饰印花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并在实践教学环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3.3 校际联合,建立联合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近年来,应用型大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受区域限制和经费紧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应用型大学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因受地方区域限制和资金短缺等问题,尝试推行校际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不失为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新策略,帮助应用型大学走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不足的困境,这样可以更好地利于集约化办学。校际联合,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以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率。如我校与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纺织工程专业联合办学,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既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也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4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大学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要有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应以优化现有人力资源为主,采用选拔、培养与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不同层次结构的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在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培养和提升了师资队伍水平,同时还需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教师培养和聘用机制,要从政策上鼓励、扶持,让现有教师进企业培训,关注生产实践中应用实际、注意行业发展趋势、技术更新需求,寻求技术合作、技术开发项目,加强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强化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有计划地引进专业对口、理论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聘请实践能力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指导老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5 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规章制度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
实现规范化管理是实践教学基地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必须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强化制度建设。注意建立并健全适应不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制度,明确有关实践教学的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对指导教师及学生具体要求等,同时建立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和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挖掘内在潜力,管理和建设好校内外实践基地,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出台相应的倾斜性政策支持和鼓励,应用型大学和校外实践基地企业单位要明确双方互利互惠,落实采取的具体措施,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同时,争取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价值。同时校际联合下的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的有效建立,可提高区域地方高校之间的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争做到在思想上重视、从组织上加强、从制度上规范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6 抓好实践教学的评价、监控与考核,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并依此做好实践教学的评价、监控与考核工作。学校统一组织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定期或不定期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检查,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指导教师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作风,加强实践教学考核,根据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对考核中的评分机制进行改革,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考察内容也不同,评分的侧重点也不同,制定鼓励创新思维的评分标准,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这是检查实践教学质量是否达标的重要措施。此外,应用型大学要与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产学合作关系,并共同制订在企业实践训练阶段的相关监控与考核制度,在企业进行实践的各个环节的考核,侧重于考核学生的工程认知、理解、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切实保证做好学生实践教学的质量、安全保密等教育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
3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成效
校内外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自身主动性和潜能,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整体素质,扩大了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从而也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机会。经我院的实践教学证明,实践教学基地的科学有效的建立,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实施效果明显。为应用型大学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改革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也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4 结束语
应用型大学一定要结合自身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加强构建和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校际联合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共享和开放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管理体制的建设为核心,以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为依托,以完备的实践教学条件为保障,改革和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规章制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依靠科研促进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强化实践教学,更好地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1]邱然锋, 张柯柯, 陈拂晓, 等. 关于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6):133-133.
[2]叶茜茜, 郭思村. 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 2011;33(3):180-184.
[3]覃广伟, 黎传. 浅谈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 科技信息, 2013;(34):435-435.
[4]王业社, 王放银, 向文江, 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3;(5):168-169.
[5]孙晓鲲. 论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11(1):110-112.
[6]朱松涛, 李传银, 王玉华.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文教资料, 2012;(8):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