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卫校学生医学生物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2015-08-15
(衡水卫生学校 河北衡水 053000)
创新思维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运用各种可能的思维形式和方法,发现新问题,找出新的解决办法,从而产生新事物的思维活动。研究表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教学策略的有效选择,是课堂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1 中职卫校学生医学生物学创新思维能力水平现状
参考威廉斯的“创造力测验分析法”和北师大郑日昌、肖蓓玲编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 结合医学生物学学科特点,我们自制了《医学生物学创新思维能力调查问卷》,以我校一年级护理、农村医学等4个专业6个自然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情意态度和思维认知两方面对中职卫校学生进行医学生物学创新思维能力水平现状调查。调查发放问卷279份,回收有效问卷272份。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生医学生物学创新思维的情意态度水平高于思维认知水平;好奇性、冒险性和挑战性得分较高,位列前三位,符合该年龄段青年学生思维特点;严密性、独创性和想象力得分较低,亟待改善。
2 中职卫校学生医学生物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分析和讨论
2.1 优先利用自主性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推行自主性策略就是要积极创建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通过拓宽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意识;或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超出常规的认知方式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激励开拓创新,开发独特的创造潜能。如在学习“单基因遗传病”时,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系谱特点和遗传规律自主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2.2 巧妙利用探究性策略激发学生思维的好奇性
调查结果显示好奇性得分最高。在教学中利用探究性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使其成为自觉学习的起点和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在学习“遗传基本规律”时,可创造条件让学生调查家系成员中某种性状的遗传问题(如卷舌能力等),让学生进行分析,学会验证、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科学研究方法和途径。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身的探究能力,并养成科学的态度和创新思维品质。
2.3 科学利用合作性策略激发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变通性又称灵活性,是指思路开阔,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由被动向主动变化,能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探索、解决问题。在学习“遗传病的防治原则”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与有关社会资源,按照“自由、协调”的原则,成立多个项目活动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项目进行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彼此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多,使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能够在多层面、多方向上展开,通过组内合作探究和辩论,组间交流和取长补短,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2.4 积极利用激励性策略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
积极利用激励性策略,使学生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积极的情绪,能够点燃起学生探知生物奥秘的信心和欲望,激发想象力形成创造之源。如讲完生命起源的四个阶段后,鼓励学生继续大胆想象并讨论“原始生命‘吃’什么?”等问题,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激励学生潜在的学习要求,保护想象力。
2.5 充分利用实践性策略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严密性
中职学生在医学生物学的学习中,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善于动脑。但不可忽视的是思维具有局限性。如在对一个家族性遗传病系谱进行分析并推导基因型过程中,针对患者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学生经常忽视上下代及同辈人的发病情况而鲁莽下结论。教师应充分利用实践性策略,增加生物实验课和增设活动课,还生物实验科学的本色,加强实验的探索性和思考力度,通过实践的直观收获促进和完善思考过程,再通过趋于完善的思考策略指导和规范创造性的实践。
2.6 合理利用批判性策略鼓励学生思维的冒险性和挑战性
在医学生物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来学习生物学知识,克服思维定势、从众心理的障碍;要敢于质疑,敢于通过独立思考提出新产生的问题或独立的见解。如在“性染色质”等内容的讲授时,注意介绍多种不同观点的学说,帮助学生克服盲目崇拜和迷信的心理。
创新思维培养策略的实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为为中职生提供学法和职业指导。在医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以上六大策略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割裂开来,常常是六种策略或其中某些种策略共同综合起作用,促使学生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医疗技术人才。
[1]时刚.中学创新教育简明教程[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1,8.
[2]张晓芒.创新思维方法概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20-22.
[3]孔英.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包钢科技,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