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DC生产技术及市场前景分析
2015-08-15新疆天业集团研究院石河子市832000庞晓东赵新丽
(新疆天业集团研究院,石河子市,832000) 庞晓东 赵新丽
聚偏二氯乙烯(PVDC)即聚1,1-二氯乙烯,是一种具有高阻隔性能的聚合物,其生产方法是在1838年由法国人V·Kegnaulf首次发现,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DOW化学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命名为Saran,获得产品发明专利。其后的三十年间陆续有英国帝国化学公司、BASF公司等公司开发出不同类型的共聚树脂[1]。PVDC具有优良的气体阻隔性能,是目前公认最好的密封包装材料。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工业化生产、可以承受高温蒸煮、具有高阻隔性能的塑料,综合性能优于尼龙和PE。应用领域也涵盖食品包装、涂覆材料、药品包装、军品包装等。实验数据表明[2],24小时内,温度30.8℃,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PVDC、尼龙、PE的透气率分别为26.4ml、40.3ml、3875~13020ml,可见PVDC的阻气性能优良。
除此之外,包装行业通常使用的高阻隔材料还有PEN(聚萘二甲酸二乙酯),它与EVOH类似,在高的相对湿度环境下,阻氧性能明显下降,而PVDC则仍能保持较高的阻氧和阻湿性能[3][4]。
1 生产技术
偏氯乙烯的主要生产工艺有氯乙烯氯化法、二氯乙烷法、乙烷氯化法、氯乙烯氢氯化法等。上述各种生产工艺中均需要经过氯化和皂化工序,其余工序有所区别。
1.1 氯乙烯氯化法
在氯化反应过程中,有偏二氯乙烷、均四氯乙烷生成;在碱解过程中,有1,2-二氯乙烷生成。其中1,1,2-三氯乙烷经脱除氯化氢生产偏二氯乙烯,这是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根据所用的碱不同,又可分为氢氧化钠法、氢氧化钙法和氢氧化铵法。氢氧化铵法最终产品中无氯化钙、氯化钠的副产物,后处理容易[5]。
1.2 氯乙烷氯化碱解法
该法采用1,2-二氯乙烷为原料,在温度118℃,压力4.6MPa下,经液相氯化成1,1,2-三氯乙烷,反应物除1,2-二氯乙烷和氯气外,还加入12%乙烯,以加速二氯乙烷的氯化反应。三氯乙烷经提纯后与稀碱反应,脱除一分子氯化氢制得偏二氯乙烯;粗偏二氯乙烯精制得高纯度偏二氯乙烯产品。
1.3 乙烷氯化、热裂解脱氯化氢法
此法采用乙烷为原料,在426.6℃氯化,产物为含氯化氢、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氯乙烷、1,1-二氯乙烷和甲基氯仿的混合物,通过精馏将各成分分离。甲基氯仿经高温裂解脱除一分子氯化氢生成偏二氯乙烯,与氯化液合并进行分离提纯,获高纯产品偏二氯乙烯[6]。
1.4 氯乙烯氢氯化法
此法采用氯乙烯为原料,与氯化氢加成生成1,1-二氯乙烷;二氯乙烷经高温氯化,所得氯化液产物主要有偏二氯乙烯、甲基氯仿(1,1,1-三氯乙烷)及氯乙烯。副产物有三氯乙烯、顺式二氯乙烯、反式二氯乙烯、多氯乙烷及氯化氢。氯化液经精馏将上述产物分离,氯乙烯和氯化氢返回加成工序,三氯乙烯作为商品出售,甲基氯仿经高温裂解成偏二氯乙烯,裂解混合物与氯化液合并精馏分离,偏二氯乙烯中加入阻聚剂作为商品出售,1,1-二氯乙烷与1,2-二氯乙烯经液相低温氯化成1,1-二氯乙烷与四氯乙烷,再送入高温氯化器[7]。
上述各法均先将原料转化成1,1,1-三氯乙烷或1,1,2-三氯乙烷,然后高温热解或碱解或催化热解,前两者的缺点是产生较多副产物,同时有大量废水产生,不利于工业化应用,而后者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明显提高产品收率并且不产生废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目前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催化剂的失活。
2 聚合技术
由于PVDC软化温度高且与其分解温度接近,与一般增塑剂相容性差,因此难以成型,通常PVDC薄膜多由VDC与VC(氯乙烯单体)或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制得。[8]
VDC可以通过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等工艺合成PVDC,工业上常采用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生产。
乳液聚合:主要生产VDC乳胶,其聚合速度比悬浮聚合快,并且比较容易达到较高的VDC含量,但其缺点是产能低,消耗高,各种助剂残留较多,难以脱除干净,生产工艺复杂,目前已逐步淘汰。
悬浮聚合:主要生产PVDC树脂,反应平稳,放热均匀,制得的PVDC树脂中VDC含量可以高达80~95%,并且其配方中有损于聚合物性能的组分较少,后处理工序相应简单,产品的热稳定性好,是目前主要推广的技术路线。其缺点是聚合速度较慢,分子量难以做高[9][10]。
3 生产及消费情况
3.1 生产情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PVDC两大类型产品——树脂和乳液发展到高峰,实际产量为17万吨/年,后由于新产品EVOH以及双向拉伸尼龙膜的开发,PVDC产品的实际产量有所下降。然后,由于PVDC的特异性能和现代包装技术的发展及军品包装的高要求,使近几年PVDC的实际产量又有所回升。目前全球PVDC产量约近30万吨/年[11][12]。
3.1.1 国内生产情况
由于PVDC树脂加工技术难度大,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一直处于进口状态,我国VDC生产装置都较小,技术比较落后,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后续生产的需要。近几年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国内产品的品质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巨化集团的SL-15、SL-18、SL-20等牌号,其阻隔性和加工性能已达到美国DOW化学公司Saran168的水平,并且已被多家吹膜厂家所接受[13][14]。
我国现有的生产厂家有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齐鲁石化、浙江东阳市野风塑料有限公司、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总产能达到6.8万吨/年。
3.1.2 国外生产情况
国外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陶氏化学、匹兹堡玻璃板工业公司、日本旭化成公司、英国的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加拿大MACRO公司、比利时Solvay公司和法国阿马科公司、日本吴羽化学公司、关东电化学工业公司、德国的巴斯夫公司和赫斯化学公司等,其总产量达到20万吨/年。
3.2 消费情况
发达国家中,市场上流通的小包装食品、药品、化工产品、电子产品等,超过60%采用PVDC包装。在欧美和日本,PVDC的包装率约80-90%,而中国、印度等只有不足5%。中国在食品包装方面使用PVDC处于很低的水平,目前人均消费量仅为0.002kg,为日本的8%。预计未来几年中国PVDC软包装市场的消费量将以数倍的速度增加。
4 建议与展望
偏氯乙烯是氯乙烯企业下游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其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在各行各业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国际上刚进入普及阶段,而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人均使用量不及德国及日本的10%,尤其在食品、药品包装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的同时,对于新鲜度也越来越注重,PVDC在阻气性以及保香性方面的优点将越来越受到青睐。同时,我国拥有着巨大的人口基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食品以及药品包装材料的高端化普及率将成倍增加,未来几年国内的需求也将成倍增加。面对广阔的消费市场,氯碱企业开展PVDC的开发,将使企业更具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1].包永忠等.偏氯乙烯类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J],聚氯乙烯,2009,37(11):4-9,12.
[2].李红海等.氯乙烯单体深加工应用的研究现状[J],聚氯乙烯,2011,39(10):6-10,34.
[3].程肖飞.高阻隔PVDC材料的加工及应用现状[J],聚氯乙烯,2012(28):25-28.
[4].梁敏等.高阻隔性塑料包装的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2,6:22-24.
[5].陆林军,刘强强.氯乙烯氯化法制备1,1,2-三氯乙烷工艺过程研究[J],上海化工,2008,33(8):5-7.
[6].汪多仁.聚偏二氯乙烯的研发与应用进展[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1,28(4):77.
[7].蒋鹏.金属卤化物催化1,1,2-三氯乙烷裂解制备偏二氯乙烯的工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刘秋菊等.阻隔性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J],塑料科技,2003(7):104-108.
[9].卢干仓等.PVDC树脂技术进展和市场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11).
[10].崔小明.聚偏二氯乙烯树脂的生产应用及发展前景[J],国外塑料,2008,26(10):34-40.
[11].张萍,梁诚.氯碱产业中具有发展前景产品的分析[J],氯碱化工,2011,47(11):1-7.
[12].韩金铭,舒文晓.PVDC系列产品的生产技术及应用[J],聚氯乙烯,2009,37(7):4-8.
[13].王娴.偏二氯乙烯生产技术及应用进展[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2,4:28-32.
[14].朱云新等.改进偏氯乙烯工艺促进偏氯乙烯生产[C],第22届全国聚氯乙烯行业技术年会.
[15].张国锋,肖娜.聚偏氯乙烯树脂(PVDC)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11,39(24):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