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汾西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规划设计

2015-08-15薛进杰

山西水利 2015年9期
关键词:畦灌利用系数管径

薛进杰

(山西省汾河水库管理局,山西 太原 030006)

1 灌溉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汾西灌区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汾河下游,纵贯临汾市洪洞、尧都、襄汾3县(区)的汾河西侧,包括23个乡镇、391个自然村,人口58万。是一座自流与提灌相结合的大型灌区,灌溉面积3.33万hm2。灌区呈长条形,南北长约120 km,地面平均坡度1/3000~1/4000;东西宽 5~15 km,地面平均坡度 1/50~1/100。灌区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面高程在400~620m之间。灌区共有水源3处,干渠9条;支、斗、农渠2100条;各级渠系建筑物16694件;中小型水库7座;电灌站62座,小水电站1座。

目前,灌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渠道防渗率低、渗漏严重。灌区各干渠总长236.02 km,防渗长度122.33 km,防渗率仅52%,除防渗配套完毕的跃进渠外,其余干渠有的是土渠,已衬砌段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灌区输水骨干渠道七一渠,渠道衬砌破坏严重,支、斗、农基本为土渠。第二,渠系建筑物配套率低,老化失修严重。七一渠虽进行过配套,但大部分老化损坏,且不能正常运行,支、斗、农渠基本上无建筑物,跑水漏水相当严重,任意开口灌溉现象十分普遍。第三,田面工程达不到规范要求,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根据节水规范要求,大型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9,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5,畦长不大于75m,畦宽不大于3m,而汾西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仅0.75(含农渠),畦长多为100~200m,地块平整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灌水定额一般为1500~2250m3/hm2,最多达3000m3/hm2,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上下游用水矛盾突出。

为保证灌区内规划后达到46840 hm2的农田灌溉要求,保证城市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必须对其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对其田面工程进行节水改造。

2 节水技术选择

汾西灌区是1958年在龙子祠和通利渠两个灌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灌区,多年来均采用畦灌,畦块、渠系布置已形成一定规模。灌区内地势平坦,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经济作物,水源为龙子祠泉、郭庄泉及汾河来水,均为地表水,规划以投资少、节水效果好、管理费用低、工程简单的“U”型渠防渗配套为主,适当发展小畦灌、管灌和喷灌。

规划畦灌区节水技术为斗、农渠全部采用150号现浇混凝土“U”型渠防渗并配套渠系建筑物。根据灌区土壤、渠系布置等特点,斗、农渠均进行防渗配套时,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斗渠进行防渗配套、农渠为土渠时,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5。

规划管灌区地形复杂,高差大,且位于七一输水干渠渠首,可利用其自然高差实施低压管灌。

规划喷灌区内地少人多,农民较富裕,主要种植蔬菜、药材等低杆小畦作物,规划采用固定式喷灌。

3 典型片节水改造规划设计

3.1 新庄村节水典型片规划

3.1.1 典型畦灌片选择

汾西灌区自流面积18493.3 hm2,位于七一渠、跃进渠及七一水库下游灌区,该灌区地势较平坦,主要种植小麦、棉花、大秋等作物,规划拟以小畦灌为主,选用七一渠新庄村为典型片。

七一渠新庄村节水典型片选在洪洞县龙马乡新庄村附近,为七一渠干二十斗、干二十一斗、七支渠的控制面积,分水桩号分别为31+173,32+260,33+540,灌溉面积依次为 147.3 hm2,138 hm2,734.7 hm2,典型片规划面积1020 hm2。

3.1.2 流量设计

节水典型片为一般灌区,在设计灌溉保证率为75%时,年灌溉天数203 d。七一渠对下属各支、干斗渠道均为分组轮灌,干二十斗设计流量120 L/s,干二十一斗设计流量120 L/s,七支渠设计流量650 L/s。

根据典型片地形情况,干斗渠基本垂直等高线布置,干斗渠上设农渠,农渠基本沿等高线布置,间距400m,农渠以下设毛渠,毛渠直接入畦灌溉。七支渠基本垂直等高线布置,支渠以下设支农或斗渠,斗渠以下设农、毛渠及输水沟,输水沟输水入畦。

支或干斗渠以下渠道均为分组轮灌,斗渠间距500m,控制面积 45~120 hm2,设计流量 160~400 L/s,农(支农)渠控制面积 13~40 hm2,设计流量 30~190 L/s。

3.1.3 渠道防渗配套技术

斗农渠均采用150号现浇混凝土“U”型渠防渗,干斗、斗渠共8条,设计总长10500m,设计纵坡1/200~1/300,衬砌厚度 7 cm,衬砌超高 10~15 cm,“U”型渠直径40~80 cm,衬砌高45~80 cm;农及支农渠共50条,总长 27480m,设计纵坡 1/200~1/500,衬砌厚度 6 cm,衬砌超高 10~15 cm,“U”型渠直径 30~80 cm,衬砌高40~70 cm。斗农渠共配套建筑物1040座,其中分水口416座,车桥266座,节制闸205座,跌水95座,量水槽58座。

3.1.4 土地平整及畦面要求

平整土地以使水量分布均匀和不冲刷土壤为原则,畦块应根据地形条件变化,沿畦块长边的方向有一定坡度,依据土壤透水性强弱,畦面坡度控制在0.001~0.003,畦长控制在 50~70m,畦宽长 2.5~3m,以畦块为单元平整土地,避免大挖大填,减小工程量。

3.1.5 林路规划

根据田面渠系布置情况,结合耕作方向,田间路基本沿干斗渠布置,路面净宽3.0~4.0m,高出两侧地面20~50 cm,采用泥结石路面硬化,田间路两侧植杨树,间距2.0m,生产路面宽2.0m,沿农渠布置。

3.2 南石明节水典型片规划

3.2.1 典型管灌片选择

七一渠午阳渡槽(12+870)以上灌区地形复杂且高差大,当地群众随意开口放水,渠道跑水严重,宜发展低压自流管灌,管灌面积300 hm2;跃进渠中陈片当地群众对节水灌溉有迫切要求,已自筹资金实施了部分管灌,该处适宜扩建管灌200 hm2,管灌总面积500 hm2。选择七一渠南石明村附近为典型片。

南石明节水典型片为七一渠十干斗,位于洪洞县堤村乡南石明村西,自七一渠11+769处引水,渠底高509.91m,七一渠在该段设计流量为23~28m3/s,水深2.15~2.68m,设计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水深取0.8m,相应水位510.71m。

3.2.2 流量设计、管系布置及管径拟定

管灌灌区属一般灌区,净灌水定额750m3/hm2,按节水规划要求,管灌水利用系数取0.95,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9,灌水周期8 d,设计流量55 L/s。为便于管理,结合给水栓出水流量,斗管设计流量选用60 L/s。

节水典型片内地势西高东低,斗管基本垂直等高线向东延伸,全长970m,农管基本垂直斗管布置,间距60~70m,共设农管16条。农管单向浇地隔50m左右设给水栓1个,双向浇地隔100m左右设给水栓1个,给水栓出水流量15 L/s,每次工作的给水栓数为4个,给水栓将水注入毛渠后进入畦块。

斗、农管均采用价格经济、便于施工的PVC管,为防止管道冻胀破坏,管道均埋入地面以下0.8m,回填土均要求分层夯实。各级管径为:斗管0+000—0+250管径300 mm,0+250—0+970管径250 mm;一至四农管径250 mm,五至十六农管径200 mm。

3.3 北许节水典型片规划

3.3.1 典型喷灌片选择

七一渠桩80+000附近,即南辛店乡以北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地下水埋深40m左右,目前有水井约50眼,单井出水流量50~70m3/h,主要种植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宜发展固定式加压喷灌,面积666.7 hm2,选择七一渠北许村附近为典型片。

3.3.2 喷灌技术参数

节水典型片设计灌溉定额40 mm,设计耗水强度5 mm/d,灌水周期6.4 d,每台机组按每天工作20 h计算,设计3号、8号井流量均为15 L/s。根据该地灌溉季节风向,采用矩形全圆喷洒,喷头选用PY1-15中压喷头,喷嘴直径7 mm,设计喷头间距19m,支管间距21m,设计工作压力250 kPa,设计雾化指标3571,每次工作喷头数为18个,每组喷头工作时间为5.33 h。

3.3.3 管系布置及管路设计

干管为南北方向,均垂直等高线布置,为顺坡,支管垂直于干管且与作物种植方向一致,分布于干管两侧,呈“丰”字型,3号井干管1条,长420m,下设支管32条,总长7068m;8号井干管1条,长350m,下设支管28条,总长8854m。

干管采用PVC聚乙烯塑料硬管,管径100 mm,支管及竖管均采用薄壁铝管,管径分别为75 mm,32 mm,按多喷头支管的沿程水头损失公式校核,均满足设计要求。

3.3.4 加压泵选择

3号井、8号井相距较近,井深约60m,井口至动水位约45m,喷头工作压力取25m(水头)时,按各级管道总长度的1.5%计算水头损失约10m,地形高差2.5m,水泵总扬程77.5m,选用200JQ-60-12潜水泵2台,单泵出水流量60m3/h,配套电机功率22 kW。

3.3.5 管理房

为使井上的配电设备保证安全和管理人员临时休息,在3号、8号井处各设管理房1间,建筑面积15m2,为砖混结构。

4 结语

结合灌区地形地貌、水源特点、土地状况及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以节水增效为中心,考虑大面积改进传统的地面灌水技术为小畦灌,并在部分地区推广应用低压管灌与喷灌节水技术。根据灌溉分区情况对七一渠的新庄村畦灌片、南石明村管灌片、北许村喷灌片共3个节水典型片进行了规划设计。同时,田面工程对水、田、林、路进行了统一规划。

猜你喜欢

畦灌利用系数管径
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试验研究
大管径水平定向钻在沿海滩涂施工难点及措施
大管径预微导纠偏防护窗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灌溉方式对温室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不同灌溉方式对油菜生理特性的影响
烧结漏风率对利用系数影响关系的探讨
液施肥不同畦灌方式对土壤水氮分布及夏玉米生长性状影响
不同灌溉集成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特点的影响
梅钢提高三号烧结利用系数的实践
拓扑缺陷对Armchair型小管径多壁碳纳米管输运性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