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市农业灌溉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5-08-15霍海栋
霍海栋
(孝义市张家庄水库管理处,山西 孝义 032300)
1 灌溉现状
孝义市现有耕地面积3.756万hm2,水资源总量6 817万m3,每公顷平均水资源量仅1 815 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6%,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针对全市降水量和河川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时空分布不均,控导性、拦蓄性水利工程数量不足的实际,孝义市持续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水利灌溉面积和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目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1万hm2,其中万亩自流灌区0.236万hm2,机电泵站灌区0.355万hm2,井灌区0.409万hm2;各类灌溉工程552处,灌溉机井534眼,小型电灌站16座,总装机容量 8 917 kW。全市水利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灌溉面积持续增加。以水利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先后争取到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重点县项目、大孝堡部级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综合示范项目、东盘粮高效节水示范工程、千井富民灌溉工程等农田灌溉项目,2011年以来新增和恢复改善节水灌溉面积达到0.682万hm2。
二是连片灌溉规模不断扩大。立足水资源利用规模和效益的最大化,大力开展防渗渠、低压输水管道、微喷灌等节水设施建设,对农业灌溉设施进行连片配套改造,不断扩大集中灌溉面积。目前,全市有中型万亩灌区2处,其中孝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0.236万hm2,四河扬水泵站灌区有效灌溉面积0.067万hm2;千亩以上连片灌溉区23处,灌溉总面积0.621万hm2;末级渠系208 km,末级管网560余km。
三是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应用。采取水库灌区渠道防渗灌溉,井灌区喷灌、低压管灌,东部平川设施蔬菜基地滴灌,西部山区提水上山实行涌泉灌和管灌等办法,因地制宜,大力实施节水改造。特别是管道灌溉、喷灌等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减少了农业用水量,切实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2 主要做法
2.1 坚持因地制宜,挖掘水资源潜力
充分考虑地理环境、水源条件和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在利用现有水源和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利用一切可开发利用水源。一是利用过境水。沿汾河恢复和新建了北桥头、霍家堡、五楼庄、东董屯4处高灌站,修筑大断面U型防渗渠道34.5 km,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087万hm2。二是利用矿区中水。利用新阳煤矿、新柳煤矿、宜兴煤矿等污水处理水源,提水上山,新建高位水池9座,发展核桃林涌泉灌和管灌0.097万hm2。三是利用岩溶水。按照数量不增、有效利用的思路,利用胡家窑、盆子坡等7眼岩溶水源井,提水上山,新建11座高位水池,发展核桃林涌泉灌及管灌面积0.133万hm2。四是利用蓄积雨水。对现有2座小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有效增加水库蓄水量,新建淤地坝、塘坝13座,新建和恢复蓄水池9座,新增蓄水能力157.8万m3。五是利用各类井水。在东部井灌区先后更新机井80眼、修复机井14眼,恢复管灌和大棚滴灌、喷灌面积0.195万hm2;在丘陵山区实施千井灌溉富民工程,新凿深井 23眼,发展山区核桃林和大棚灌溉面积0.038万hm2。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挖掘水资源潜力,该市的农业可用水资源不断增加,有效缓解了供需矛盾,灌溉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2.2 突出节水理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按照“以水定产、以调增效、以节保供、以联补缺”的特色产业高效节水建设思路,坚持科学规划与典型带动并重,加快推进节水体系建设。一方面,加快节水片区规划和建设。以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重点县项目为载体,先后规划了西盘粮高效节水片区、南姚高效节水片等20个高效节水片区,覆盖了大孝堡、高阳、梧桐、兑镇等13个乡镇56个村。其中,仅核桃林片区节水改造项目12个,覆盖了山区10个乡镇、41个村,实施面积达0.4万hm2;新增和恢复改善灌溉面积0.533万hm2,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47万hm2,年灌溉效益达到2 500万元。另一方面,树立典型示范引导推广。结合农业粮食产量提升、核桃提质增效、蔬菜种植振兴“三大工程”,突出重点,配套实施农业节水灌溉项目,辐射带动群众规模发展特色高效节水农业。先后涌现出东盘粮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贤者旱垣地核桃林节水灌溉工程、五楼庄和北桥头耕地高灌灌溉工程、南船头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等一大批工程。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也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了保障。
2.3 规范项目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为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永续利用,按建管一体的原则,组建了项目法人,健全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执行了公开招投标、合同备案、质量监督、政府采购和竣工验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省水利厅制定的标准化图集,规范统一了蓄水池、U型渠道、管灌出水口等各类建筑物的标准、标志、编号,特别是重点水源工程全部实现远程自动化管理,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不断强化工程动态管理,建立完善了审计、财政等外部监督制度,水利工程资金、质量、效益跟踪监督等内部监督制度,严格实行资金专户管理、报账制管理,完善了市乡村三级联合验收、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评审决算制度和工程竣工审计制度,确保建设过程公开透明,工程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有效保障了资金的安全管理和高效利用。
2.4 狠抓宣传指导,增强节水管水意识
利用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政府网站、村内宣传栏等的作用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刷写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开展科技下乡、水利培训等形式,让农民了解全市水资源面临的状况及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同时,坚持建管同步,积极探索和推动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管护机制,根据灌溉区域的不同,以乡镇或村分片、分区组建农民用水协会,落实管护主体,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组织科技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解决用水户的技术难题,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节水服务体系。
3 存在问题
3.1 农业灌溉基础依然薄弱
目前,全市仍有2/3的耕地靠天吃饭。一些灌溉水利设施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山区乡镇,水源短缺仍是制约农业灌溉发展的瓶颈。
3.2 资金投入缺口较大
尽管市财政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作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在水资源费留市部分中拨出农业节水灌溉配套资金,用于配套和保障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但由于乡村经济条件薄弱,配套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西部山区、丘陵地区,地形复杂,水源条件差,导致投资增加,乡村自筹配套资金缺口较大,给在西部山区、丘陵地区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造成诸多困难。
3.3 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村内大多是妇女老人等留守人员,组织发动群众兴修水利难度较大。同时,农民收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非农收入比重明显上升,农业效益低、见效慢,导致农民参与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投入政策、组织方式、管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3.4 水资源利用率和效益较低
尽管近几年农业灌溉工程基本实现了节水灌溉,但一些地区仍存在大水漫灌现象,水资源不足与灌溉用水浪费的矛盾依然突出,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3.5 农田水利管理薄弱
乡镇水利管理站撤并后,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削弱。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存在产权不清、管护主体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和管护经费不足等问题。农业灌溉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困难,水费实际收取率较低,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维护,少数工程建成后不能正常投入运行,难以发挥应有效益。
4 发展对策
4.1 持续加大农业节水灌溉投入
要抓好2015—2016年千井灌溉富民工程的实施,借助孝河灌区纳入《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规划(修编)》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资金。同时,争取上级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加大各级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
4.2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
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同时,大力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健全农田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着力提高农田水利科技含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工程,推广地膜覆盖、集雨保墒、倒茬和秸秆还田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4.3 继续深化农田水利重点环节改革
要继续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尽快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盘活存量水利资产,实现良性运行和永续发展。加强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财政对农业灌溉工程,尤其是山区核桃林片区运行管理费用的补助政策;促进农业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良性运行。
4.4 着力提升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能力
按照“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的有关要求,结合孝义实际,研究出台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建立完善乡镇水利中心站所,加大对抗旱服务队、水利科技推广队伍、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农村水利工程分级管理、分类管理、专业管理、群众管理的模式和途径,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