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三期工程规划设计

2015-08-15姜淑萍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汾河美化滨水

姜淑萍

(太原市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

汾河是山西人民的“母亲河”,自北向南横穿太原市区。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始建于1998年10月,经过17年的一、二期治理美化工程建设,已形成了北起柴村桥南至祥云桥共20.5 km的市中心绿化长廊,包括柴村桥至胜利桥约6.9 km长的人工湿地,胜利桥至祥云桥约13.6 km的蓄水工程。三期治理美化工程实施后,太原市区汾河景区将形成纵贯南北约32.5 km的绿色景观长廊。

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汾河三期治理美化景观工程建设,符合太原市总体规划“以生态资源环境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工程位于南部新城的中心位置,并与晋阳湖片区、晋阳古城遗址、山西科技创新城的规划工程相邻。在太原市南部新城的发展战略上,汾河三期治理美化景观带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其建设必要性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响应十八大要求,突出生态文明建设

在十八大上,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了党章,将其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汾河三期治理美化景观工程,正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文明建设壮举,通过工程建设,在推进太原市转型发展的同时,可给城市留下更多的绿色空间,给子孙后代创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

1.2 太原市南部新城规划的景观轴

太原市南部新城不仅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构建城市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园区化、信息化现代产业新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战场。汾河景观轴不仅贯穿太原市区南北,是南部新城三大景观轴线之一,而且联络东西,与山西科技创新城、晋阳古城文化保护区隔汾河相望。汾河三期治理美化景观规划建设,本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将展现出城市建设的新面貌、新气象,以此来配合南部新城的规划建设。

1.3 满足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城市的发展必然带来市区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更高期许。贯彻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新理念,将其融入到汾河治理美化景观规划中,建设高标准的水利设施、高标准的环境设施,必将造福汾河两岸市区人民。

2 工程规划建设思路

2.1 建设范围

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三期景观工程,是在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水利规划工程基础上进行的景观美化,北起祥云桥南500 m,南至晋祠迎宾路南2 000 m,全长12 km。规划河道总宽度约450 m,景观设计平均宽度约160 m(不含河道水域),景观面积约192.96万m2。

2.2 建设内容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景观土方工程、景观驳岸工程、地面铺装工程、城市家具工程、城市亮化工程、景观弱电工程、喷灌工程、种植工程、景观小品工程、喷泉水景工程、景区公共服务建筑及配套工程、景观桥梁工程及供电工程等。

2.2.1 景区主题规划

汾河治理美化三期工程,总体分为三大主题段:滨水娱乐段、滨水文化段和滨水生态段。

(1)滨水娱乐段:活力—互动。东岸与居住区相呼应,设置有滨水慢跑道、健身广场、童趣天地、多功能活动广场、林下休闲广场等便民服务设施;西岸与奥体中心相邻,设有篮球场、五人制足球场、沙滩排球场、多功能健身场地等运动项目。另外,与奥体中心相邻处向水面延伸形成滨水观景台;利用大堤与二级平台的高差设计成阶梯看台,可以举行大型户外演出。东西两岸有跨河人行景观桥衔接,可提升东西两岸的互动性。

(2)滨水文化段:文化—雅境。东岸为未来的汾东新区,沿岸设计了地理广场、游船码头、亲水平台、休闲花园等;西岸与晋阳古城相邻,有星象广场、晋文化园、剪纸艺术广场、龙纹屏境等。以太原不同历史时期的器物材料为脉络,结合太原历史文化中的点睛图纹,巧妙的在林荫路旁设置数个景观节点,在休闲漫步中品味文化与图纹的悠远美意。

(3)滨水生态段:自然—融合。以汾河两岸本真的生态面貌为基础,结合生态恢复及景观提升相结合的理念,以最小程度的人工痕迹,为市民保留一份自然质朴的湿地乐园。湿地植物群落高效稳定的生态自净功能,保证了其丰富的物种资源和洁净的自然环境。湿地展示区内,结合全新的互动体验,并运用历史文化结合互动教育,营造具有浓厚自然气息的城市后花园。晋祠码头作为整个汾河景区自北向南的终点,中部设有观景长廊、露天茶座、垂钓台。滨水码头在不破坏生态的同时,又可满足观光游憩、河道维护等功能需求。

2.2.2 景观驳岸形式选择

汾河治理美化三期景观工程是综合性滨水景观工程,景观驳岸处理既要满足水利行洪安全的相关要求,又要考虑多样化的市民生活需求。为此,驳岸形式设计为硬质驳岸和软质驳岸。硬质驳岸包含阶梯式、抛石式、直墙式、悬挑式,软质驳岸包含草坡式和浅水湿地式。

2.2.3 景观亮化规划

作为大规模的中心城区河道景观通廊项目,本次是汾河景区长度最长、跨度最大、辐射面最广泛的一次规划。亮化规划,首先,应使太原城市夜景获得阶段性的重整和新生;其次,夜景设计尊重地域历史文化,应用低碳技术。在规划理念上:体现太原的地方文化特性,令城市具有可识别性;体现现代化太原的开放性,为未来城市群提供形态和环境共享;加强与周边重大城市建设项目的深度互动,规划出“前瞻、大气、活跃、未来”的“光明之城,靓丽之河”。

2.2.4 景观桥梁规划

汾河治理美化三期景观工程中的桥梁,主要规划两类:一类是被较大支沟汇入汾河的汇流处和规划中的8座泵站出水口设施阻断游客及车辆通道,必须在汾河景区内规划联系南北方向交通的桥梁,以满足通车条件。如2#风峪沟车行桥和3#许坦渠车行桥就是此类桥梁;另一类是汾河景区里横跨蓄水区、联系东西两岸景观区域的人行桥梁,如1#景观人行桥就是此类桥梁。规划桥梁的主要功能是联系东西两岸,使汾河景区的景观更加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

1#景观人行桥,位于祥云桥以南、南环高速以北,桥长约350 m,宽约8 m,面积约2 800 m2。2#风峪沟车行桥,位于风峪沟与汾河交汇处,桥长约180 m,宽约10 m,面积约1 800 m2。3#许坦渠车行桥,位于许坦渠河口,桥长约30 m,宽约8m,面积约200 m2。8座污水泵站口的桥梁与上述桥的桥型一致布置。

3 规划设计理念

汾河治理美化景区,规划设计积极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根据蓄水工程和人工湿地的特性,分别进行了相应的主题设计。蓄水工程始终围绕“人、城市、生态、文化”的主题,把河道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保持了城市滨河区良好的自然生态,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工湿地则以“自然、生态、野趣”为主题,按照湿地的特性,规划设计刻意追求“自然”,追求生态平衡,追求现代城市中的野趣,努力恢复城市局部自然生物的多样性,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4 治理效益分析

4.1 社会效益

随着汾河景区的不断发展,景区与市民生活的关系将日益密切,游客量将日渐增大,将充分证明景区正在从局部人群的生活需求逐渐发展为全社会的普遍需求,景区满足这种需求所表达出来的社会意义,是众目共睹、生动而直观的。

4.2 环境效益

汾河治理美化景区规划的大面积集中绿地,具有净化空气、杀菌吸尘、减弱噪声、促进气流交换、改善小气候和避灾防火等功能,对保全整体太原市城市圣体系统合理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4.3 经济效益

汾河治理美化景区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通过对太原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市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适宜的环境,这种以有益于市民身心健康所创造的间接经济价值是难以用货币衡量的。

5 结语

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三期景观工程,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将为城市环境的改善做出重大贡献。在当前转型跨越发展的经济形势下,立项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治汾与生态建设结合、与新区规划结合、与发展旅游结合,将受到全体市民的赞誉、响应与支持。

猜你喜欢

汾河美化滨水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迷彩色在通信基站天线美化中的应用探析
SLOW MANIFOLD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 NONLOCAL FAST-SLOW DYNAMICAL SYSTEM WITH BROWNIAN MOTION∗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基于GPU加速的引导滤波人脸祛斑美化算法
汾河水韵
美化生活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