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2015-08-15姜苏和

当代教研论丛 2015年9期
关键词:双曲线创设情境

姜苏和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中学南平市353000)

“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只有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只有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才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才会乐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进而追寻问题的正确的答案,从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技能的掌握;还可以充分展现出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还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农村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呢?以下是本人结合教学实践的几点看法:

一、消除学生提问的心理障碍,使其敢于积极提问

我校的学生来自于附近农村乡镇的成绩较差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不敢提问,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幼稚或不成熟、简单而遭到其它同学的耻笑;这就是他们的心理障碍。所以很多学生也就不敢轻易的提问了,对提问产生畏惧感。此时,我在课堂上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有勇气提出问题,才敢大胆发问。其次我打消了他们的心理顾虑,告诉他们只要有问题就该积极提问,并且不管问题本身如何,我都一定会回答,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主动的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在上必修一《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有一位张琴的女生,她举手发问,由于过于紧张,说出的话很小且含糊不清,就连同桌都听不清楚说什么。此时我就鼓励她并给她充足的时间让她把问题写在纸上而后再说明白,表达完整。终于我听清了。然后我详细的给她做了解释,终于她懂了;最后,我鼓励她今后要大胆的发问。通过这一次,我彻底打消了她的顾虑,从此,她提问的次数多了起来,数学成绩也好了起来。从此之后,我班上主动提问的同学也就多起来了。

二、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什么是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创设的各种情境,利用问题情境达到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一个过程的目的;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都在良好的氛围中积极的提出问题,获得想要获得的知识,这样也就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实施操作:

1.创设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例如,在必修5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时,我说:我愿意在一个月内每天给某同学1000元钱,但在这一个月之内,该同学们必须第一天返回给我1分钱,第二天返回给我2分钱,第三天返回给我4分钱,……,即后一天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有谁愿意?此时,同学们就会想是得到的多还是付出的多,这样就有一个同学马上就问:我一个月到底给老师多少钱呀,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求和问题呢?于是,我接着这位学生的问题引导并讲解下去,最后得出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最后让学生计算一下,30天内他付给我的钱总数是多少,然后进行比较之后也就轻而易举的得出了结论。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教师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2.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励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选修1-1讲解《双曲线》的定义时,有一天喜羊羊与沸羊羊和懒羊羊做游戏,喜羊羊说我在青青草原上吃草吃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来,要求是让沸羊羊和懒羊羊站在某地不动,喜羊羊吃草的位置与沸羊羊及懒羊羊的位置的距离差的绝对值始终保持固定的值,问如果按这样的要求吃草会出现什么样靓丽的风景线。此时班上出现三位同学现场表演了一下,其它的同学认真观察思考总结得出了双曲线的定义,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3.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数学情境和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

例如,在探索“正弦定理”时,我以规避台风题材为背景,演示渔船是否要进港规避台风,在探讨台风是否会对渔船产生威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出一个解三角形模型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下列问题:(1)考查三角形中的∠A的范围的问题;(2)让学生猜想“正弦定理”的雏形;(3)启发学生大胆想象:asinA=bsinB=csinC.之后,再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如何验证上面的等式?(2)这一结论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这一结论能解决哪些问题?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使每一位学生都善于提问

1.提模仿性的问题

模仿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最普通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人们学会创造的起点。如必修一《指数函数》的性质时,y=2 x是单调函数吗?它是单调递增还是单调递减函数?而后让学生也模仿我的提问方式也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结果班上有好多学生都掌握了这一提问方法,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二是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平时比较少接触的、比较抽象的问题时,教师也可作示范性提问。如在教学必修三《随机事件的概率》这节课,我先拿一个纸箱子,里面装着五个红球和五个白球,学生一下子不会提到可能性的问题,我先示范性的提出:你们闭上眼睛,猜一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这时我又往纸箱里添上2个红球,这时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就会模仿教师的问题来提问。

2.提比较性的问题

如在选修1-1里《双曲线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列出椭圆的所有性质,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1)双曲线有什么特征;(2)双曲线的定义与椭圆的定义之间有什么联系;(3)双曲线的性质与椭圆的性质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4)双曲线图形的范围与椭圆图形的范围的有什么不同?它们的不同都有些什么?这类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帮助学生把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比较,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3.提有联想性的问题

联想是指两类事物可能是类似的,相近的,也可能是对立的,还可能是有因果关系的。如在教学选修1-2的《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中的类比推理时,学生在了解了类比推理的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学生就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是否可以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猜想出三棱锥的体积公式。我立即就这一问题做了一个简单的的解释,这样这一节课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任何的创造都起源于问题,没有问题也就别谈创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想办法激起学生的问题火花,让我们的学生能勇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且学会提有效的问题,并让学生从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每一位学生新的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江苏教育》《小学数学教师》.

[2]王学青.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参与.中学数学研究,2003.5.

[3]杨云生.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猜你喜欢

双曲线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
护患情境会话
双曲线的若干优美性质及其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