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化疗后难治性白细胞减少的16例临床疗效
2015-08-15王震球
王震球
(江苏省沭阳协和康复医院 江苏 沭阳 223600)
化疗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化疗过程中,药物在对癌细胞杀死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也有损伤,常见的主要为骨髓造血抑制、白细胞减少,从而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减低,易激发感染等并发症,往往会迫使化疗中断,因此,近年来我院采用运用中药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化疗病例共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2~65岁,平均(47.3±7.2)岁,病检确诊,化疗前白细胞正常,放疗结束后复查白细胞少于4.0×109/L。其中卵巢癌4例,肝癌3例,肺癌3例,胃癌2例,宫颈癌4例。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等。
1.2 诊断标准:白细胞下降分度标准,0度白细胞≥4.0×109/L;Ⅰ度3.0-3.9×109/L;Ⅱ度2.0-2.9×109/L;Ⅲ度1.0-1.9×109/L;Ⅳ度<1.0×109/L。经实验室检测2次以上外周血白细胞均低于4.0×109/L。患者化疗后曾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利血生提升白细胞无效者。
1.3 治疗方法。中药基本方:黄芪、丹参各30g,黄精、山药、阿胶、鸡血藤、党参、茜草各20g,枸杞子、菟丝子、白术各15g,当归12g,女贞子、生地、白芍、茯苓各10g。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煎服,每次约200ml温服。连续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于用药后第7天、14 日复查血常规,观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
1.4 疗效判定:根据《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升白细胞药物疗效标准,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复查白细胞总数>4.0×109/L,且维持2周以上。好转:复查白细胞2次,均有所上升,但总数仍<4.0×109/L,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血常规检查无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 床 疗 效:16 例 患 者 中,其 中 显 效10 例(62.5%);有 效5 例(31.25%);无效1例(6.3%)。总有效率达93.75%(15/16)。
2.2 白细胞数量:治疗前白细胞为(2.96±0.82)×109/L,治疗后白细胞为4.63±1.21)×109/L,治疗后患者白细胞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目前肿瘤患者在应用化疗药物的同时,常因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出现骨髓造血抑制白细胞减少,当骨髓中性粒细胞出现减少或出现成熟障碍时,或者当中性粒细胞的过度消耗造成其分布异常,会产生白细胞减少症,严重时患者的血小板以及血红细胞随之减少,治疗被迫中断,由于骨髓为重要的造血器官,因此减少化疗药物对骨髓组织的损害才能使治疗顺利进行。针对白细胞下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西医多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但由于会出现骨痛以及发热等副作用,且费用较高,不良反应较大,因此未能普遍开展。
白细胞减少症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虚劳”等病症范畴,机体在正虚的基础上易产生肿瘤,化疗药物作为“热毒之邪”,会损津灼液,耗气伤阴,造成脾胃不运,脏腑功能失调,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难生气血,人体血液的化生直接受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肾为先天之本,肾虚则精亏,而精血同源,精亏易致血亏,《医宗必读.虚劳》中提出了提出了脏腑亏损导致气血阴阳虚衰的诸症,根据“虚则补之,损则益之”的理论,因此,在虚劳的治疗中应重视调理脾肾的重要性。方中黄芪,黄精,党参,山药,茯苓,白术能补中益气,和胃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女贞子,生地,枸杞子,菟丝子滋补肝肾之阴。当归,鸡血藤养血和血。阿胶滋阴补血。丹参,茜草活血化瘀,诸药合用重在调理脾肾为主,佐以滋阴。脾肾健旺,则诸症消除。白细胞有所增加。现代医学表明,黄芪能有效促进红细胞增殖,从而促进骨骼造血,同时党参,黄芪还有调节免疫和升白细胞作用。全方共奏健脾升血、补肾生髓的作用,治疗后患者的白细胞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表明本方对化疗后提升白细胞有显着疗效,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1] 樊雪,李平,孟凡征,等.近5年来当归多糖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3,25(5):150-152
[2] 魏桂芳,刘雪萍,何希瑞.地黄药理与临床应用[J].陕西中医,2013,34(8):1073
[3] 金峰.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治疗[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1):107-109
[4] 周晓艳,王昊.归脾汤加味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2):29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