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白及多肽药物干粉吸入剂研究新进展

2015-08-15刘伟北京防化学院北京102205

化工管理 2015年36期
关键词:微粉干粉分散性

刘伟(北京防化学院,北京 102205)

当前,在蛋白及多肽类药物的研究中,肺部给药由于吸收面积大、药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逐渐受到了医学界的关注。肺部给药的常用剂型为干粉入剂,其作用在于增加药物的稳定性[1]。另外,肺部给药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要提高治疗的效果,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增加药物的沉积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蛋白及多肽药物干粉吸入剂进行研究。

1 干粉吸入剂的特点

干粉吸入剂是一种新型制剂,以固体粉末药物为主,并与适合的载体进行混合,主要的存在方式为胶囊;有两大类型,分别为载体型、无载体型。将蛋白及多肽类制作成干粉吸入剂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使吸收率得到了提升。

2 常见的药物微粉化制备技术

干粉吸入剂在制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备药物微粉。同时,实施肺部给药时,容易与呼吸道产生碰撞,从而影响药物的沉降。因此,要求药物颗粒的动力学粒径在0.5—5μm之间。如果粒子半径过小,虽然扩散的范围比较广,但是容易从气流中排出,不利于吸收。常见的药物微粉制备技术有:

2.1 磨粉碎法

蛋白质粗粉在制备可吸入粉末时,主要采用喷射磨、锤击磨,以及胶体磨等技术。然而,使用磨粉碎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大的缺点为:在碾磨的过程中,微粉颗粒容易产生静电的作用,从而降低药物的物理稳定性。

2.2 喷雾干燥法

在喷雾干燥技术下,可以将活性药物分子溶液制备成干燥的细粉。同时,材料的温度在蒸发作用下,比干燥空气温度低,非常适合热不稳定药物的制备。因此,将该技术运用到蛋白及多肽药物制备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另外,由于药物颗粒容易受到表面张力,以及干燥度的影响,所以在喷雾干燥技术下,得到的形状也是多样的,不仅包括球形,也包括无定型。然而,无定型粉末相比球形粉末,性质很不稳定。

2.3 喷雾冷冻干燥法

该技术制备的原理是:药物水溶液在喷头雾化的作用下,置入到低温液体,或者制冷剂的喷雾室中。当雾化液体接触到低温媒介后,就会迅速凝固。通常情况下,固化的过程在几秒内就可以完成。另外,使用喷雾冷冻干燥法时,要对低温液体进行搅拌,避免出现新颗粒聚合的现象。喷雾工作完成后,立刻对药物进行冷冻干燥。最后,多蛋白、多肽等热不稳定药物使用该技术后,产生的颗粒稳定性更好,比喷雾冷冻技术具有更大的优势。

2.4 超临界流体技术

当前,该技术在制备微粒方面被广泛应用。其原理为:在一定临界点,当溶质压力减小时,就会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较大变化。同时,当溶质达到超饱和状态后,就会生成大量的细微结晶。在超临界流体技术中,经常用到的溶剂为二氧化碳。使用该溶剂后,可以使生成过程更加温和。

3 常用的干粉吸入剂载体

3.1 乳糖

乳糖作为干粉吸入剂的一种,已经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当前,上市的干粉吸入剂主要为水与乳糖的混合物,比如:噻托溴铵、布地奈德等。此类化合物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含药理毒性,而且价格不贵,原料来源渠道多,因此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在干粉中加入乳糖后,使干粉的流动性、分散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乳糖容易与蛋白、多肽类药物发生反应,而且携带了疯牛病病毒,所以应该寻找其他的载体。

3.2 甘露醇

甘露醇不属于原糖。与乳糖相比,吸湿能力比较差。另外,甘露醇在使用的过程中,提高了蛋白质的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制剂中。当前,在干粉制剂载体中,很多研究已经更多的使用了甘露醇,从而代替了乳糖。

4提高蛋白及多肽药物干粉吸入剂肺部沉积率的措施

由于干粉吸入剂肺部沉积容易受到药物、载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药物沉积性能下降,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药物的肺部沉积率[2]。

4.1 加入载体细粉

首先,加入载体细粉后,可以降低对药物粒子的粘附,提高药物的分散性,使药物的吸收量更高。其次,加入细粉后,拉大了粒子之间的空间距离,使粉体的流动性更好,从而改善了药物的分散、雾化结构。但是有研究表明,由于干粉吸入剂肺部沉积受到混合时间、混合方法,以及药物本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些情况下加入细粉并不能改善药物颗粒的流动性。

4.2 加入粘附力控制物质

要增加肺部沉积率,必须使粉末的流动性、分散性得到改善。由于微米级吸入粉雾剂的表面积比较大,在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就会吸收更多的水分,导致粉体的流动性与分散性降低。有研究表明,在药物中加入粘附力控制物亮氨酸后,可以有效提高颗粒的分散性,增强肺部给药的沉积性能。

4.3 对药物微粉再加工

除了以上两种办法之外,还可以采取对药物微粉再加工的办法。在药物吸收之前,利用流化床将药物分离成松散的小球,从而改善药物的流动性。当药物进入呼吸道后,松散的小球在气流的作用下,逐渐分解成粒子,从而不断提高肺部沉积率。

5 结语

总而言之,设计出适合的蛋白及多肽药物干粉吸入剂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比如药物的载体,载体与药物的作用,干粉吸入剂的处理工艺等。只有从多个角度研究,才能不断提高此类药物的肺部沉积率。同时,在干粉吸收剂制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药物的稳定性,以及吸收方面的情况。

[1]周洁雨,张兰,毛世瑞.蛋白及多肽药物干粉吸入剂研究新进展[J].药学学报,2015,(2).

[2]申海燕,朱家壁.多肽和蛋白质及疫苗类药物干粉吸入给药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13(3).

猜你喜欢

微粉干粉分散性
搅拌对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
纳米SiO2粉体在水泥液相中的分散性
分散剂对二氧化硅微粉浆料流变性的影响
S75级矿渣微粉工程应用的试验研究
钢渣和高炉渣微粉技术研究
干粉灭火器
sPS/PBA-a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分散性研究
SAC-粉煤灰-再生微粉发泡体系的性能
菊叶香藜干粉熏香抑菌研究
一种高分散性的废旧氟橡胶胶粉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