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2015-08-15张丽娜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
张丽娜(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 盘锦 124010)
我国超低渗透油藏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开发极为困难,属于我国油田产能建设的关键性区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不断创新与完善,逐渐实现了系统化。例如,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陆续应用了储层综合评价与横向预测技术、精细油藏描述与地质建模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超低渗透储层油藏开发效率及原油产量,提升了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
1 超低渗透油田特征
通常来说,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岩性多为细砂岩,相对比特低渗透储层而言,超低渗透储层的细砂组分更高,而且粒度较小。其内部含有大量的胶结物,约为特低渗透储层的102%,而且多为酸敏矿物,具有非常显著的注水开发能效。除此之外,其面孔率只有特低渗透储层的58%,中值压力比特低渗透储层高出近2倍。
一般情况下,超低渗透储层的渗透率均不超过0.5mD,具有非常明显的非达西渗流特征,并且压敏效应非常强,随着渗透率的逐渐降低,启动压力的敏感系数以及压力梯度将会急剧上升。除此之外,该油藏埋藏适中,具有较低的原油粘度,流动性相对较好。油藏埋深普遍介于1300m-2500m之间,原油性质非常好,具有凝固点低及粘度小等特点,易于流动。该油藏在开发初期,开采量呈现为大幅度递减趋势,而随后则逐渐趋于稳定。
2 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2.1 产能快速预测技术
超前注水开发以及大井场钻井的超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诱发了投产滞后以及油井试油的问题,单井产量及油层产量与预期相差较大,产能建设风险极大。要想促使该油藏的单井产量以及油层产量得以有效落实,必须参考已投产油井资料,明确具有较高产能敏感性的电性参数,构建一个产能预测模型,然后通过三元分析法,制定产能预测图版,以此实现产能快速预测评价。通过产能快速预测评价技术,可以针对不同区块,构建具有实践性的产能预测图版。然后按照预测图版进行随钻分析,可以对油层的产能进行预测并做到及时调整,可以大幅度提升钻井成功率,提高油层总体产能。
2.2 超前注水技术
通过纵向动用程度以及室内试验可知,随着注水量的提升,驱油效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单井产量也会大幅度提升,而注水量提高,也会导致注水压力增加,由于超低渗透储层存在轻微的裂缝发育情况,注水压力增加后,极易导致裂缝开启,增加油井的含水量,此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参照压裂施工曲线以及吸水指示曲线,对注水压力进行明确设定,然后通过油藏工程方程以及数值模拟技术,明确注水量。
由于超低渗透储层的孔隙压力与破裂压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完成注水后,地层压力将会提升,此时将会增加地层的破裂压力,相应的,注入压力也会呈现上升趋势。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压缩系数法,对累积注水量进行计算,以此保证压力平稳。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超前注水时间。
2.3 井网优化技术
电模拟技术。电模拟实验组为物理模拟实验,其有机融合了流体电场及渗流场的相似原理,可以对多种情况下的流体流动情况进行有效模拟,将流体流动情况、压力分布以及油井产量等规律直观化体现,被广泛应用于水体渗流、水文、水利以及油气渗流等领域。在井网形式中引入电模拟技术,不仅可以简化模型结构,还能对裂缝进行模拟,有利于相关人员准确评价单井稳态产能。
特低渗透储层的真实砂岩物理模拟技术。该实验模型主要有四个部分分别为;计量系统、模型、地层温压与监测系统、注入系统。可以制作低压下露头阳性驱替模型,可以有效解决0.1MPa下真实砂岩模型的入口计量设备加工、静态孔隙结构参数分析、性能评价、外层耐压密封等难点。
井排距优化技术。由于井网密度越大,其投资成本越多,由此可见,经济效益存在最大值,合理设定注采井的间隔距离,便可以大幅度提高油田整体效益。相关人员可以参考非达西渗流理论,对储层的物性各向异性进行综合考虑,进而明确井排距。
2.4 压力系统优化技术
合理流压优化技术。现阶段,广泛应用的流入动态曲线方程并没有对压力敏感以及梯度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导致超低渗透油藏合理流压力缺乏合理性。只有对其中压力敏感以及梯度进行综合分析,对流入动态曲线方程进行适当修改,才能保证合理流压合理。
有效压力系统评价技术。超低渗透油藏要想有效提高开采效率以及产量,必须应用超前注水技术以及井网优化技术,但是却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评价标准,相关人员可以通过0.3mD储层构建压力驱替评价模型,结合矿物数理统计研究,构建一个有效的压力系统模型。
多级压裂技术。应用多级压裂技术,可以结合不同储层区域的地质特点,择取适宜的工艺方式,并对施工参数进行有效优化,从而实现提升单井产能的目的,增加油田开采的总体效益。
3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国际市场对石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超低渗透油藏已成为油田开发的关键对象。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优化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1]寇显明,李治平,郭立波,王锐,杨峰.低渗透油藏定量超前注水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10).
[2]史成恩,万晓龙,赵继勇,柳良仁,孙燕妮.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层开发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