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加快绿色养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5-08-15李可成周婧靓李如意
李可成,李 尤,周婧靓,李如意
(湖南省安化县畜牧水产局,湖南安化413500)
2014年,安化出栏生猪达到了90.6万头,牛10.2万头,羊33.92万只,禽487万羽,肉类总产量8.75万吨,生产蛋品0.81万吨,水产品2.35万吨,养殖业总产值31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50%以上,养殖业已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1 营造生产环境加快产业发展
畜牧产业要发展,防疫是关键。全县投入资金140万元完成了小淹、龙塘、羊角塘、冷市、马路、渠江等15个乡镇动物防疫站办公楼新建和其他乡镇动物防疫站改扩建,配齐了电脑、冰箱、采样包等动物疫病防控必需品,在乡镇原畜牧水产站在职职工中招考了87名乡镇专职动物防疫员,聘请了1182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基本形成了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网络。
1.1 畜牧产品的供给,安全是基础
近年来,县畜牧水产局严格实行肉类产品检查准入制度,对畜禽水产品养殖大户、贩运商、经纪人实行备案管理,有效杜绝未经查验的肉类产品进入市场。全县134家兽药饲料经营店、3073户畜禽规模养殖场、30个畜禽屠宰场(点)全部实施了台账监测管理。规模健康养殖场(户)养殖档案率达到100%,养殖业投入品经营者100%建立进、销货台帐,兽药经营100%达到GSP要求,养殖生产合作组织化程度达到60%以上,全县未发生一起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以后,将着力构建养殖企业、农贸市场(超市)安全检验监测网络体系,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
1.2 发展养殖业,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
2014年,安化县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木子养殖小区9户完成搬迁,羊角塘镇裕丰村、花甲村养殖环境污染试点连片治理,119户生猪规模养殖场完成粪污综合治理。改造猪舍4940平方米,进行污水收集管网、雨水收集沟、漏缝网床、粪污沉淀池、储粪棚、氧化塘、人工湿地、无害化处理池建设。每年减少畜禽养殖粪尿直接排放11.42万吨,养殖场的污染物总处理量达75.12%。今年继续严格绩效考核,着力整治养殖污染,控制养殖业面源污染,完成100户以上“三边”(路边、水边、居民区边)生猪养殖场环境整治。
1.3 狠抓科技创新服务
通过近些年来的努力,安化已成为肉牛生产基地县、山羊良种补贴项目县、南方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秸秆联户养畜示范项目续建县、养殖业技术推广项目重点县、全省草食动物发展大县、渔业生产重点县、全国畜禽水产品价格重点调查县、国家南方草山资源重点监测县;相继争取到“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能繁母猪补贴与保险”、“生猪良种补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肉牛良种补贴等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面向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猪粪燃烧供热技术、养殖粪污综合治理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县里建起了畜、禽、鱼疫病诊断室、观测室,全县有各类畜、禽、水产品交易专业市场88个,养殖协会、合作社35个,各类饲料销售网点198个,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主体,协会、合作社为补充的多渠道流通服务体系。共有生猪良种供精单位6个,种猪扩繁场4个,种公猪站2个,种猪场3个,种鸡场2个,鱼苗鱼种繁育场2个,猪、牛、羊品改中心站1个,牛冷配站12个,生猪人工授精站58个,配备品改技术人员360人。每年引进良种公牛冻精20000支,推广优质牧草10万株,完成人工种草面积36公顷,改良天然草地30公顷。下阶段,将全面调查各地山地情况,在不宜植树造林区域大力发展人工牧草,加快畜禽水品加工业、饲料业、种源供应企业产业链条建设,提升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能力。着力打造“二都猪”、“安化黑山羊”、“安化黄牛”、“安化土鸡”、“雪峰湖鱼”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提高单产效益。
2 破解四大难题助推转型发展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一些新老矛盾错综交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压力增大,现代养殖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更大挑战。
2.1 表现之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动物疫病疫源分布广、病原变异加快,新的疫病不断出现,防控难度增大。但防控队伍人员不足、技术手段落后,检测防疫设施、条件、经费有限,虽然防控难度大,但群众对政府的依赖程度极强。
2.2 表现之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现阶段我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每年约有30.83万吨,尿液约31.23万吨,很多未经净化处理或处理未达到国家养殖业粪污排放标准违规排放,环境污染面逐渐蔓延,甚至农村饮用水资源都受到严重威胁。
2.3 表现之三,环境承载能力受到挑战
2011年以来,柘溪库区每年网箱养殖户投放饲料3.2万吨以上,大量的鱼类排泄物和散失的饲料,使水体含氮严重超标,局部区域水色变黑,高温之时鱼病流行甚至大面积死亡,给库区八个乡镇2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直接影响,给下游沿河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危害,给库区交通航道带来了人为障碍。
2.4 表现之四,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挑战
当前,小规模养殖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消费者质量要求空前提高,违法收购、加工、销售病死动物,使用违禁物品的现象仍存隐患,保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更大挑战。一旦监管不到位,不合格肉食品流入市场,将带来极其复杂的社会矛盾。如2013年长塘镇“病死猪腊肉事件”,就有深刻的教训。
3 六大举措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
3.1 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方法
要克服在畜牧水产发展过程中个体行为选择和全局决策行为选择的功能化、短期化、表面化现象,纠正各种重速度轻效益、重总量轻质量、重效率轻公平、重局部轻全局、重当前轻长远的做法,把工作方法切实转变到法治轨道上来。以“六法五条例”为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学习和宣传,组织开展培训和教育,统筹谋划,统筹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
3.2 要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
厘清权力和职责,是广大干职工“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的前奏。在畜牧水产行业领域,法律法规给予行业管理授予了203项行政权力,赋予了41项行政责任,规定了9项收费许可,同时列出了养殖行业内限制禁止类行为有投资禁止类1项,限制类6项,淘汰类1项,外商投资禁止类3项,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和管理。
3.3 要进一步严格行政审批制度,依法提高养殖业准入门槛
对不符合标准化生产、不具备规模养殖条件的,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不得审批建设,不再申报项目。对基本具备条件的要深入调查、现场勘测、敦促达标后,方可批准建设和申报项目。同时对规模养殖各类新型组织建立健全跟踪管理监督台账、信息平台,对已有且不符合排污条件的养殖生产实行逐渐淘汰。在惠农政策执行中,对不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的养殖业生产经营户,坚决取消其享受扶持政策资格。
3.4 要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
要进一步强化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逐步健全监督、检测体系和村组监督员、市场协管员队伍,配备必要的巡查监督、检验检测设施设备,逐年增加监管经费,提升基层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能力。重点加强兽药、饲料生产投入及肉食水产品市场经营的监管,加强巡查监督,强化产地准出管理和收购、储运环节质量安全管控,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和定点屠宰制度。同时建立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用体系,让全社会参与监管。
3.5 要进一步强化粪污治理措施的落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条规,我县制订发布了《安化县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方案》,今后对超载养殖和无序排污的养殖区域、场所进行重点治理,该拆的拆,该搬的搬,该改造的改造。在治理排污中,“三边区域”(路边、水边、居民区)要给予率先治理,能够给予政策扶持的,结合给予鼓励和奖励。
3.6 要着力打击养殖领域内的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组织领导,充实人员力量,建立长效机制,对养殖领域内的非法生产、使用违禁药物药品将定期开展地毯式普查,对养殖业产品流通和销售市场加强监管。凡发现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一律按照法定程序,依法依规立案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