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磐安云峰”品牌促进茶业转型升级—访浙江省磐安县县委书记陈蕾妍

2015-08-15郑瑶瑶

茶博览 2015年1期
关键词:云峰磐安茶园

本刊记者 郑瑶瑶

地处浙江中部的磐安,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因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这里出产的茶叶品质上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茶、品质茶”。而千年前的名茶“婺州东白”以及被誉为中国茶文化“活化石”的玉山古茶场,更是给磐安茶叶增添了浓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今,磐安正致力打造“磐安云峰”公共品牌,推动茶产业转型发展,再创磐安茶业新的辉煌。

茶博览:陈书记,磐安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称号,成为浙江省茶业界异军突起的一匹“黑马”,这充分说明磐安茶产业的迅猛发展态势,及其在磐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您能否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陈蕾妍:好的。磐安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相传,早在晋代,道家祖师许逊就在磐安研制“婺州东白”。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婺州东白”为当世名茶,被列为贡茶,排第十位。同时,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山古茶场,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古代茶叶交易市场,始建于千年前的宋代,便是磐安产茶历史悠久的明证。自复县以来,磐安历届县委县政府充分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扎实的产业基础,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通过强扶持、抓引导、优环境,目前茶产业已成为我县一大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及促民增收的富民产业。具体成效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基地规模快速扩展。全县茶园面积由2005年不到5万亩,快速发展到目前的8.8万亩,总产量达到2138吨,产值3.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两成多。二是新型主体逐渐壮大。全县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国家示范性专业合作社3家,年产名优茶20吨以上专业加工企业12家,种植加工大户1000多户,初步形成“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集群发展格局。三是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我县先后荣获“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殊荣。与此同时,作为全县茶产业核心品牌——磐安云峰,亦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城市金名片、省著名商标,最近又荣获“金芽奖”。据权威部门评估,“磐安云峰”品牌价值达到9.3亿元。四是富民效应不断显现。全县超过5万劳动力从事茶叶生产经营,主产乡镇人均茶叶收入达4000多元,茶叶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茶产业已经真正成为我县一项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茶博览:我们都知道,浙江是产茶大省,茶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那么请问,磐安茶叶是以什么优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就是说磐安茶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陈蕾妍: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品质。应该说,磐安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纯山区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茶园条件,赋予了磐安茶最大的竞争力,那就是优异的茶品质。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我县茶叶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含量高达47%,高出国家标准11个百分点;铅含量0.74mg/kg,远低于国家无公害茶标准5mg/kg。优异的茶品质来自三方面保障:首先,源自独特的自然条件。秀山出佳木,绿水育好茶。磐安是首批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县。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0.1%,水质、大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一级标准。同时由于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左右,年平均降水1551.8毫米,加上产茶区为平均海拔500米的台地,形成了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漫散射光多、土壤肥沃、污染源少等独特环境和气候特点,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其次,源自科学的规范种植。我们大力实施良种推广改造,全县茶园良种率达65%;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引导发展有机茶、无公害茶叶生产;率先在全省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引进色诱板、病毒制剂等绿色防控技术;建立完善全程质量监控制度,统筹实施茶园统防统治工作,真正从生产源头把牢安全质量关。第三,源自精湛的加工工艺。譬如我们的“磐安云峰”,以“三绿一香”(外形翠绿、叶底嫩绿、汤色亮绿,具有兰花清香)的品质特征而著称,其主要源于千年名茶“婺州东白”传统工艺,融合现代规范后炒制而成。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在成功引进龙井茶加工工艺基础上,每年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和炒制大比武活动,不断提升茶农的炒制水平。精湛的龙井茶加工技术,加上优质的鲜叶原料,使磐安生态龙井成为浙江龙井中的“一枝新秀”,受到业界专家的充分肯定。

茶博览:说到磐安茶叶,不得不提“磐安云峰”,刚才陈书记也在介绍中多次提到,因为它不仅是曾经的历史贡茶,更是磐安茶产业的“核心品牌”,请问你们具体通过哪些途径来打造“磐安云峰”公共品牌?

陈蕾妍:“品质高品牌小”是多年来制约我县茶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磐安云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即被评为全国名茶,但品牌建设和提升并不顺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磐安的名优茶很大一部分被外地茶商作为原料茶收购,贴上人家品牌以高价销售。为此,我们狠下决心,把品牌建设作为振兴茶产业的关键之举,合力打造“磐安云峰”核心品牌。主要做法是:一是集中整合力量。我们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成立了茶叶中心品牌建设办公室,联合县内主要的茶叶企业组建了浙江磐安云峰茶业有限公司,带动茶叶合作社和广大茶农,通过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监管、统一宣传,合力打造“磐安云峰”品牌。二是强力宣传推介。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选定“悠悠宋代古茶场、片片磐安云峰情”作为品牌广告语。县财政每年都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书刊、户外广告等媒体加大品牌宣传。邀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香港阳光卫视联合举办的《茶旅天下》栏目组,到我县拍摄《千年茶市》、《磐安云峰》等专题片,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茶博会,建设“磐安云峰”生态龙井茶专卖店,积极拓展磐安茶叶的省内外市场,目前已在全国大中城市开设专卖店50余家,茶叶销往北京、山东等15个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青睐。三是塑造文化形象。投资2000万元巨资,完成了玉山古茶场保护性修缮,新建成浙中茶博馆,全面打造马塘茶道古街;深度挖掘传统茶文化,每年定期举办规模宏大的“赶茶场”活动;成立茶文化研究会,先后编印发行《磐安云峰茶》、《磐安茶文化丛书》等系列资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我们先后精心举办磐安云峰茶产业研讨会和磐安云峰茶文化节,邀请全国茶界知名专家会聚磐安,为磐安茶产业发展、品牌建设把脉开方、出谋划策。应该说,通过持续多年的培育创建,“磐安云峰”品牌在茶业界内声誉渐响,已具有较高的市场影响力。

茶博览:有权威专家指出:茶产业不仅仅是一项特色产业、富民产业,更是一项健康产业、文化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业将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前景光明,大有可为。请问磐安对今后的茶产业发展,有什么具体规划吗?

陈蕾妍:对于今后茶产业发展问题,我们作了充分的形势分析,并根据磐安实际,进行了统筹规划、明晰定位。我们提出了“茶产业五年行动计划”,实施“1356”提升计划,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即到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量达到3000吨,总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投产期茶园亩均产值6000元,实现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休闲、娱乐一体化发展。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重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加速良种推广,建设标准茶园。采取土地流转、大户承包、公司(合作社)带动、家庭农场示范等模式,加快推进茶园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建设。加强茶园科学管护,用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等现代化理念指导茶园建设,真正做到产业、基础配套。加快茶树良种化进程,全县茶园良种化率达75%以上。二是推动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鼓励支持引进先进流水线,积极推进茶厂优化改造,全力推动茶产品多品类开发。强化招商引资,引进实力业主,多元化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茶叶精深加工,提高茶叶综合效益。三是着力品牌提升,促进市场销售。坚持生态生产,强化质量监管,加快推进产业标准化管理和茶叶质量检测和认证标识体系建设,努力构建“生产有标准、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问题可追究”的质量追溯体系。继续举办好高层次茶事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展示展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与相关专业市场合作,加大磐安云峰茶产业推介力度。四是注重文化挖掘,助推茶旅融合。深度挖掘茶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茶业的生态观光和旅游文化价值,推动“茶旅融合、产业互动”。同时,在县城和台地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中,注重融入“茶元素”,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体现磐安茶史、茶风、茶韵的现代农业体验区、观光地。五是强化坚实保障,形成发展合力。统一思想,进一步确立茶产业的主导地位和发展战略,使之成为培育绿色农业、发展美丽经济的重要支柱。进一步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县财政每年整合500万元茶产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基地、加工、产品、市场、品牌及主体提升。进一步强化专业队伍建设,依托省科技特派员、科技大市场的带动作用,抓紧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乡土茶技人才,健全完善茶叶技术推广体系,强化茶产业科技支撑能力。□

猜你喜欢

云峰磐安茶园
冠云峰、凯旋门
磐安工业园区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浙江磐安:“交旅融合”,服务“两山”经济
平均落差300多米 杭绍台高速磐安大盘山路段即将完工
冠云峰
磬云峰
湄潭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