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探析

2015-08-15张维伦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低龄人力资源老年人

张维伦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

人力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农村地区,存在着人口多、素质低的情况。农村地区的老年人,他们年轻时奉献了人生的美丽韶光,但由于种种因素,他们留在了农村。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的统计数据,在我国的农业从业人员当中,51岁以上的人口占到了32.5%的比例,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选择远离农业,而中老年农民则成为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然而,因为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意识较为薄弱、技术水平较低、政策支持不够充分等原因,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完全的开发,这对农村的生产、生活都极为不利。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界定了农村低龄老年人口的年龄范围,分析了其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一、农村低龄老年人口的相关界定

目前人口学界的研究中,一般认为老年人口的年龄范围按60或者65岁的标准计算都过于宽泛,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口在生理和心理上有所差别,应对其做进一步的细化。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一般认为60岁为我国老年人口的起始年龄,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及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

生活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又因为以下因素,在界定低龄老年人口上会稍有不同:第一,生活压力。在农民家庭经济本不宽裕的背景下,养老压力剧增,老年人口往往会更多的倾向于参加劳动,以获得经济收入,减轻子女负担。第二,健康状况。对于农村地区而言,人口的身体素质及医疗发展水平普遍较城镇地区差,而农村老年人口选择工作与否,和健康状况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身体较差的65岁老人可能会选择减少工作量,而身体较好的75岁老人仍然可能会做适当的工作。第三,思想观念。在农村老年人当中,少有退休这一概念,最多的是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感受来认定自己是否处于老年,是否能够参加某些生产活动。

根据已有研究对低龄老年人口的界定,以及中国农村的特殊情况,本文划定农村低龄老年人口为60~69岁这个年龄阶段以及身体较好的70~75岁的老人。

二、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能性分析,主要是从主客观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主观是低龄老年人口的个人状况,客观则是低龄老年人口所处的环境使然。

(一)主观方面的个人状况

第一,农村低龄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农村低龄的健康老人刚刚步入晚年,身体健康,不但生活能够自理,而且绝大部分都在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工作或家庭料理,并不构成社会的负担。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随着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等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也不断增加。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比以往更好了,可接受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也比以往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口更大,因此在身体适应性上,健康的低龄老年人口完全可以接受适度的劳作。第二,农村低龄老年人工作的意愿。已有大量的文献和调查论证了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意愿是较高的。缓解经济压力是老年人劳动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对农村和男性老人的影响尤为突出,经济状况较差的老年人表现出更强的劳动参与意愿。农村低龄老年人口心理上较为认同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能活多少岁,就干到多少岁”的口号。就现实而言,更多的是老年人口的劳作与其身体好坏相关,对于身体能够适应的劳动量,大部分是非常支持和积极参与的,劳动参与率是较高的。

(二)客观方面的环境使然

第一,数量上,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一直都是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低龄老年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带来巨大的人力资源存量。老年人以毕生的辛勤劳动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步入晚年之后,仍然在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及家庭劳动。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增大了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潜力。数量庞大的农村低龄老年人口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宝库。第二,农村低龄老年人口有着丰富的农村生产、生活经验。老年人有着较多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在人生历程中经受过多方面的磨炼,尤其是农村低龄老年人口在当下掌握了更多的农业生产知识及当地水土情况,能够有效地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二次开发”转变为有益于社会的生产力,创造现实价值。第三,对所在家庭的支持。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老年人实现“自养”的重要方式。劳动收入仍是老年人“自养”实现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农村低龄老年人进入晚年之后并不意味着就完全脱离了劳动,无论是走出家门还是身处家庭,都以特定的方式实现劳动价值,都是在实现积极“自养”,为社会减轻养老负担,这方面应予以鼓励。从事家务劳动即是“自养”的典型方式,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既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又锻炼了身体,同时还获得了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农村人口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的一些思想观念得到更新,思想素质发生许多变化,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致富观、求知欲等方面。但是与此同时,在内陆许多省份的农村地区,由于交通和信息较为闭塞,发展较为缓慢,农村劳动者受到传统小农思想的束缚和自身文化水平的辖制,存在着落后、狭隘、保守的观念和行为。总体而言,在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发意识较为落后

虽然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早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农村低龄老年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人力资源开发没有引起特别多的关注,更多的是注重青壮年的人力资源开发,并且是功利性的就业思考,而缺少长远的开发计划。政府部门往往认为其创造的直接利益较小,忽视了它所包含的社会功效。农村低龄老年人本身也会认为自己已经没有接受再教育的必要,自身也缺少这方面的思考。

(二)开发力度不足

在广大农村地区,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往往停留在口头上,虽然各乡镇都建立了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但是对于农村低龄老年人口而言,他们很少受到关注。对于农村低龄老年人口的农业技能培训也主要是在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进行强化,在新兴农业技术进行传授这方面十分缺乏。

(三)开发层次较为单一

学界对农村低龄老年人口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界定和了解,但是在实际运用上面,却少有分层进行的实践。农村低龄老年人口还可细分为男性和女性、身体较好和身体较差等部分,对于这些部分,更是应当注意他们的身体适应程度,所能够接受的再开发水平,才能充分挖掘其人力资源潜力。

(四)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农村低龄老年人口在处理家庭事务及基本生产劳作的基础之上,往往会剩余一部分劳动力出来,将这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到非农产业或者体力劳动较轻的农业产业上,是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各地区转移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临近乡镇的低技术的活动当中,但是这些乡镇的吸纳能力往往非常有限,劳动力需求已经趋于饱和,难于继续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五)政策支持不够充分

改革开放前,政府传统的“重城市、轻农村”投资政策,致使农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没有充分的物质条件支持,造成农村积贫严重。改革开放后,由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主要承担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义务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的责任,这又形成了农民负担过重,老、中、青人力资本投资失衡的新困境,对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显得非常乏力。

四、加强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农村低龄老年人口收入的重要手段,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现实选择,是农村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有效途径。根据目前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较为系统地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

(一)明确开发目的,强化开发意识

制约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低龄老年人本人和当地政府在思想上对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足。提高农村低龄老人对自身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应着重通过农机人员的宣传,让农村低龄老人看到虽然处于老年,但是学习知识仍然非常必要。通过农村低龄老年人当中的优秀党员、农业带头人等做好示范也很有必要。同时,国家应制定各种有利于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并将它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特别的,基层政府要吸引各类教育资源面向农村低龄老年人口。取消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限制,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农村低龄老年人当中的农业带头人继续投身于农业,给农村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确保农村低龄老年人口的知识、技能得到及时更新。

(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进行健康开发

对于农村低龄老年人口而言,健康能为其个人提供未来发展和经济保障的能力。健康是这一群体劳动生产、学习技能的基础。可以说,健康是农村低龄老年人口顺利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在基于身体健康前提下的适度开发。要使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能顺利实现,还应完善农村医疗系统,通过城镇医院带动各村级医院的建设,有效延伸城镇中心医院或专科医院的覆盖范围,增强优质资源利用的广泛性,减少农村低龄老年人口的医疗服务成本,在保证健康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这部分人群的经验优势,智慧优势,开发其人力资源潜能。要做好农村低龄老年人口的个人健康记录。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平台”的基础之上,为农村低龄老年人口建立起个人健康记录和健康档案,方便其了解近段时间的身体健康状况,以便其决定是否再参加劳动生产。

(三)技术提升下的智慧开发

国外对于农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如美国除了每年培训大批农业生产部门专业人员外,还把农业教育的对象扩大到了农村低龄老年人口之中去,教学的内容也从单纯的专业技能培训扩展到训练农民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合作意识。具体到我国而言,一是要支持培训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层农技站等是目前培训农村低龄老年人口的主要机构,在普及农业知识、推广农业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这类机构要给予更多支持。二是要创新培训方式。对农村低龄老年人口的培训一定要适应农村、农民、老人的特点,积极创新思路,要立足于让农村低龄老年人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三是要根据农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实际需要确定培训的内容。把重点放在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创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安置等方面。加强传统技能再培训、新技能新学习,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农村低龄老年人口的致富能力。

[1] 蔡蒙.劳务经济引致下的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态研究[J].农村经济,2006(4):118 -121.

[2] 崔红威.低龄老年人口特征及其人力资源开发潜力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6-81.

[3] 杜鹏,丁志宏.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J].人口研究,2004(6):44 -52.

[4] 桂建平.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若干问题研究[J].江淮论坛,1999(3):6 -13.

[5] 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 王文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发展研究[J].学术论坛,2012(9):126-129.

[7] 杨新科,金文俊.人口老龄化压力下的现实选择: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01(1):49-52.

[8] 张文娟.中国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0(1):85 -89.

[9] 张戌凡.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构动因、困境及消解路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5-4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0.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8.

[13] 邹沧萍,王琳.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J].人口研究,2004(1):8-15.

猜你喜欢

低龄人力资源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问题研究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低龄未婚先孕者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