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英语学习元认知研究综述
2015-08-15杨图雅
杨图雅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河套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元认知这一术语最早被Flavell(1976)提出。后来心理学家Brown(1987)把元认知定义为“认知的认知”,从此元认知这一概念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自从20 世纪80年代以来把元认知训练应用在语言领域,并研究出很多成果。国内学术界对元认知的研究相对较晚,自20 世纪90年代才开始研究英语教学中的元认知(文秋芳,1996)。从此,国内学术界对英语学习元认知研究拉开了序幕,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研究领域也涉及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国内关于英语学习元认知的研究
1.语言学习过程的综合研究
国内学者文秋芳在英语学习方法的讨论中首次提出了元认知策略的监控作用,认为元认知策略的监控对英语学习起到积极作用。该研究把中国英语学习中的元认知研究引向了发展的道路(1996)。杜晓新(1992)强调了元认知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论述了培养元认知能力的途径,郑磊(2001)探讨了如何在外语学习中培养元认知策略。郑敏在其《语言学习策略分类框架的质疑》一文中进一步探讨了元认知策略对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从而为以后指导教学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2000)。在实证方面,胡阳、张为民(2007)、陈唐艳、曾洁(2009)和初爱霞等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调查了英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大体相同,即元认知意识总体水平不高,英语成绩与元认知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大多数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并提出课堂培训的建议。吕长弘(2001)、继康丽(2002)、杨坚定(2003)、张彦君(2004)、李俊、倪杭英(2007)、单士坤(2008)、韩松(2008)等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英语学习者进行元认知训练的效果分析,普遍认为元认知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使用能力和英语成绩。也有些研究者认为,元认知训练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具有一定的帮助。
2.语言学习过程的具体研究
随着国内学者对英语学习元认知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不少学者开始把元认知策略纳入到英语具体课程的教学中,并深入研究了元认知与英语听力、阅读、口语、词汇、翻译以及英语各类考试间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如何有效结合的方法与途径。
在英语听力方面,林琼(2001)认为,元认知策略意识在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起到很大的潜在功效作用。周英(2001)认为听力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控制听力学习过程的能力,从而提高听力学习成绩。宋礼慧(2010)通过实验进一步论证了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杨坚定(2003)、张爱容(2008)、袁玲、许丽芹(2009)、贺子夜(2008)、冷卉(2012)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进行了英语听力元认知训练研究发现,英语听力元认知策略训练对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能力和听力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有的研究者还认为元认知策略培训对中低水平学生的听力能力提高起到的作用更明显,影响程度最显著。(张爱容,2008)
在口语方面,冯涟漪、龚昭(2001)等人对元认知与英语口语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元认知与英语口语之间呈现正相关性,因此建议将元认知策略训练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柴丽红(2009)认为,把元认知策略有效融入英语口语教学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的一种途径,重要性比较突出,于是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吴红梅、周晓玲(2012)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了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语学习元认知策略运用情况,并提出了在口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刘基绍(2009)研究发现元认知策略训练在口语教学中的融入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口语水平的提高。
在阅读方面,罗远超(2000)认为元认知训练是教会学生“学”的有效途径。潘黎平(2003)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阅读元认知策略与性别和英语水平无显著关系,因此,他认为今后教与学过程中除引进元认知策略训练外还应加强支撑性阅读策略的培训。刘惠君(2004)认为,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与阅读成绩有一定的相关性。陈丽云(2006)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元认知策略训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良好的影响,即随着学生的自主计划、监控、评价阅读活动意识的增强,阅读成绩也随之提高。王幼琨(2015)对英语阅读成绩、元认知策略和自我效能感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后发现,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英语阅读成绩,而元认知策略间接影响英语阅读成绩。
在写作方面,大多数研究者普遍认为,通过元认知训练将会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兴趣,增强自我监控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唐正华,2001;王笃勤,2002)吴红云和刘润清等人建立了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框架图(2004)。王艳、杨伟明、黄美(2008)等人认为可以通过元认知策略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方玲玲(2006)、周蓉(2006)、周茜(2008)、周殿军(2007)、范青春(2007)、卢建梅(2007)、杜军、杨小刚(2008)、杜爱红(2008)、韩松(2008)、张朵(2012)等研究者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发现,元认知策略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英语语言水平。
在词汇方面,张颖秋(2006)提出了将元认知策略培训引入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的思路。甘丽华(2012)通过训练研究提出元认知训练能提高英语词汇使用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翻译方面,白雅丽、赵一蓓探讨了元认知在翻译活动中的应用,为培养和提高翻译能力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梁勇和陈凌(2015)通过引用元认知策略引导学生译前、译中和译后三环节的自主学习,认为元认知策略对学生翻译活动中的认知能力的提升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在各类英语考试方面,袁凤识和肖德法(2006)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被试者在TEM4 考试中认知与元认知策略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不同测变量与单项成绩之间有不同。彭英和龚德英(2007)进行了针对CET4 考试的元认知训练,发现训练对提高考试成绩有显著效果。
3.元认知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研究
尹静(2007)主要探讨了元认知能力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学与自主学习的作用。史琳(2010)认为树立元认知意识来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是提高民族预科阶段的英语教学效果的尝试性探索。李伟(2014)对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训练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元认知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念,并能够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黄晶(2014)结合网络自主学习的特点与元认知策略培训方式,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从而扩展了元认知的使用领域。此外,还有些研究者认为元认知策略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覃锴,2010;胡艳超,2014;谢四勇,2015)
二、国内英语学习元认知研究的述评
综上所述,近20 多年国内英语学习元认知研究得到了可喜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国内英语学习元认知起步比较晚
因此往往以国外研究的理论体系为基础,对其进行总结、探索、分析、质疑。比起国外研究,国内研究在系统性、开拓性、创新性上略显欠缺。
2.研究对象的层次不均衡
国内研究多数集中于本科生,而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职业学校的学生、专升本院校的学生和研究生的研究较少;非英语专业的研究较多,英语专业的研究较少;汉族学生的研究较多,少数民族学生和西部地区学生的研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会受学习阶段、语言程度、认知风格、文化教育背景的影响,因此此类研究需要更加深化和细化。
3..研究内容不均衡
语言整体的研究较多,语言具体课程的研究较少而且不均衡,比如词汇和翻译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待加强。元认知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研究只局限于英语自主学习方面的研究,关于情感、意志、性格、动机、性别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关于元认知与英语能力考试方面的研究也较少且集中在四级考试,关于三级、六级、专业八级、雅思、托福考试方面的研究较少。
4.研究方法单一
多数研究仅限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方法也仅限于问卷调查法,几乎没有个案研究、实验研究和混合研究。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存在被试者的选取没有代表性,问卷缺乏信度和效度的验证,数据统计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5.训练研究不成熟
(1)国内元认知培养研究多数属于描述性研究,所注重的是问卷调查、训练步骤、后期结果等。关于英语元认知策略的介入性研究较少,即如何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的具体研究较少,训练模式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了。国外有效的培训模式有交互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概念图教学模式,那么这些模式是否适合中国的学习者还有待于研究证实。(2)具体训练的时候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分层分类的针对性指导。(3)大多数研究中元认知策略训练维持时间为一个学期,最多一年,因此缺乏长期效应。今后研究者应尝试长期跟踪个案研究,注重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要采用不同的元认知训练方式。
近年,我国关于英语学习元认知方面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还存在颇多问题,还未成为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比如目前几乎没有关于元认知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论著,因此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和完善英语学习元认知研究来帮助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1]文秋芳.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水平的关系[J].现代外语,1998(04):32-33.
[2]吴红云.大学英语写作中元认知体验现象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3):66-67.
[3]纪康丽.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的培训[J].外语界,2002(03):20-26.
[4]胡艳超.元认知策略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4:352.
[5]李伟.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实证研究[J].天中学刊,201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