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2015-08-15郑万锋
郑万锋
(甘肃省宁县第一中学)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展开,如何上好选修课就成了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新难题。选修课与必修课在本质上都是历史课,但在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上有所不同;选修课程以其相对自主、开放的特征,弥补了必修课的缺憾,因此凡是历史必修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是适用于选修课的;然而必修课、选修课的内容侧重点和培养目标毕竟不同,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处理选修课时应有一些新的认识。
一、坚持依据课标的原则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选修模块共6 个,甘肃省选修的是其中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 世纪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4 个模块。无论是哪一个模块,其宗旨均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选修课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关于选修模块的三维目标,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遵循。
二、在进行必修课教学时要适度拓展选修课中涉及的内容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必修课程内容是选修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托。从高中历史必修课与选修课内容的关系来看,两者相互衔接、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一方面,历史选修课的每个模块,基本上都可以在历史必修课三个模块的内容中找到其知识内容的基础。另一方面,历史选修课内容是必修课的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并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必修课的教学中进行适度的拓展和渗透,如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教学,联系选修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从对孔子的课标要求来看:必修课标仅笼统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选修课程则具体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在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科能力上,都明显提出了比必修课程更高的要求。又如在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教学时,联系选修四《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柏拉图生平事迹,受教苏格拉底、创办学园和著作《理想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柏拉图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通过拓展为选修课教学打下基础,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必修教材的兴趣,扩大了知识面。
三、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能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高中历史选修模块教学在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同时,更应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改变师讲生听、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改变课堂以历史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模式,真正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实现合理的整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环境,多给学生思考、表达和动手的机会。此外,课程标准对每一学习专题都提出了活动建议,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辩论,查找网络资源,举办演讲会、展览会和开展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历史。课后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拓展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去查找资料,经过思考用历史小论文的方式完成。
四、把握重点,整合模块,提升能力
选修部分在高考中主要是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即注重对背景、原因、概况、特点、影响和启示等方面的分析,而淡化对事件的过程的考查。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重点和难点,切忌对知识细节的挖掘,又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加之由于选修课教材内容多、任务重,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整合、取舍,对考纲不作要求的可以留给学生自学。如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时利用1~2 个课时,重点教给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教师选取其中2~3 个历史人物进行重点示范评价,其余内容交给学生研究评价。每节课在课前5 分钟安排1 名学生,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可以讲教材中的人物,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历史人物,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实现个性的有效发展,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高中历史选修模块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打破常规,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使历史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增强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