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与德育

2015-08-15李伟苑

新课程(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熏陶浅谈人格

李伟苑

(广东省兴宁市技工学校)

广东省技工院校教材《语文》前言里说:“语文课程是技工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课,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职语文教育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健全中职生人格的需要

中职学生的年龄段大致在16~19 岁之间,由于受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部分中职学生情绪波动较大,存在叛逆心理,个性偏执,厌学情绪明显,尚未形成相对稳定而系统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语文教材中的“正能量”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对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2.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的需要

中职生就业前,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误区,如,缺乏自信心,容易在就业过程中产生自卑和泄气心理;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随大流;在择业时偏重自己的喜好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积极选用包含着自尊自信、责任与诚信、爱岗敬业等良好品质的文章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符合中职语文大纲的要求和目标。

3.实现语文“人文性”的需要

当前语文教育的性质很多时候都定位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表达等技能上。但“文因道存,道以文显”,德育在语文学科往往借助文学形式,通过把情感形象化、审美化,让学生感受美好品质的熏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达到德育的目的。

二、正确把握中职语文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语文课程的目标明确指出:“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表明,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任务,还担负着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任务。这表明,语文教育与德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三、探究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1.设置情境,陶冶情感

古人云:“志不强者则知不达。”没有情感的体验要收获知识是很难的,语文教师要巧妙地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设定现实的情境,结合学生切身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与学生展开对话,使学生保持高昂愉悦的情绪,随问而思,随感而发,让学生真正得到人格的熏陶。

例如,在讲授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学生对于一个盲人处于黑暗中的生活没有具体体会,因此无法感受作者对光明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激情。为此,可以让学生蒙住双眼,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让学生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通过这样的情境重现,切实让学生感受失去眼睛的无助和彷徨,从而在体味文章时能更真实地贴近作者,并在朗读中感悟生命的可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借助课堂活动,引导思考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关于阐释人生哲理或理性思考的文章,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主旨,对文中的事理进行辩证思考。

例如,在讲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一文时,可以通过分组,进行“学历比人品更重要”还是“人品比学历更重要”的辩论,经过正反对照来论证人格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去塑造更好的自己。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德育渗透到了教学当中,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

[1]于燕娜.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成功:教育,2010(08).

[2]彭冰.寓人格教育于中职语文教育之中[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06).

[3]王美霞.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J].学语文,2011(02).

猜你喜欢

熏陶浅谈人格
用艺术熏陶家风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艺术熏陶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为诗浅谈
如此熏陶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