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5-08-15潘梦鹄
潘梦鹄
(云南省昭通卫生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说:“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语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其人文性,高职语文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的一些专业被挤出所学课程之外,即使开设大学语文的高职院校,学生也不想花更多的时间学习语文课程。教学过程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教学活动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渗透。加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每个高职语文教师的责任。
一、情感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感受,情感直接影响人的实践活动,积极的情感对整个行动起积极的调节作用。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承载着母语教育功能,教师引导学生挖掘母语的情感力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精神生活,塑造健全的人格,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技术人才为目标,强调职业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应学会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对就业做出的谋划,专业学习应基于价值观的实现,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职业情感的培养。朱小蔓说:“所谓情感教育,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同时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以及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的教育。”情感教育更为关注学生的素质,在高职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应以服务学生毕业后就业为主要目标,以推动学生就业素质为责任,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技能为整体方向,改变高职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认识,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高职语文教学面临的任务。
二、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途径
1.发掘课文教材中的感情因素,适时进行情感教育
现行高职语文教材的很多篇目,蕴含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愫,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众多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思路历程,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深入剖析作品,挖掘作者创作时的激情,在对课文内容的领悟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体味作者的人生态度,激发积极情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生命意义及对人生的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学生在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祖国壮美山河的同时,培养其爱国热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去体味一代诗人旷达的胸怀,激发学生关注历史,成就功业的责任感。在高职语文课本里,有很多饱含爱国情怀的篇章,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引导学生体味名言佳句,结合现实多方面耐心指导,进行爱国主义渗透,对祖国的锦绣河山描写歌颂篇目,要提高其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情感,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创设真实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高职语文教学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作家的情感,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体验悲欢离合,提高思想境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文学作品集中体现了艺术家的审美意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饱含深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文章情感的感召中,净化和升华思想境界,震撼身心。教师应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力求使高职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感受视听语言,把教材中静态的内容转化为动态的视觉形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生动真实,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感知,收到很好的审美教育效果。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精神和谐,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创设意境,以情动情,通过表情范读、配乐朗诵等多种手段,提升语文教学美的境界。
总之,情感熏陶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情感塑造和陶冶的重要途径。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教师应以情育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1]朱小蔓.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1).
[2]鱼霞.基础教育新概念丛书:情感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3).
[3]苏枫.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黑河学刊,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