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问题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2015-08-15周会金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橡皮蜡烛物理

周会金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三中学)

建构主义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在欧美兴起,并形成一股冲击力很强的理论思潮,后波及各个学科领域,尤其对教育学科领域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刻,逐渐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认知学习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目前建构主义理论在实际教育中已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对学科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贯彻建构主义思想将会对物理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我校开展的问题导航模式是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实现新课改目标,培养创新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这门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其特点表现在物理知识并非绝对正确,而是对现实的一种较为正确的解释。它只是对现在现象的一种较为准确的解释,它会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由于这种特点,物理学科的学习有自己的特点,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应该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尽管人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有些命题还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会对这些命题有着相同的理解,理解只能基于个人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学生的个人经验背景不同,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不同,对定律定理的理解就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学习物理有巨大的差距,有的学生感觉物理很好学,有的学生却感觉物理很难学,也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巨大差异。由于物理学科这样的特点,更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通过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前,物理学科的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师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个人经验不同,很难使大部分学生听得进去,必然有部分学生由于不能理解教师所讲,就出现了走神等现象。学生不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就出现了单边教学的现象,使得课堂效率不高。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物理课堂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达到主动学习的状态。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的思想具有青少年阶段的特点,他们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动脑。如果能使他们对物理学科的知识、现象、定律、定理感兴趣,那么对于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很有帮助,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意义。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成为现在物理教师面前的困难。

在我校开展的“问题导航模式教学”中,“问题导航”这一环节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课堂的开始阶段,通过向学生展示有关本节课知识的资料,让学生首先建构起一个与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的背景模式。不同的学生通过“经历”了这一相同的经历而有了一个与本节课教学相似的背景模式与经验体会,学生在这一特定的相同情景模式下,对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在这里展示资料其实是起到了一个桥梁嫁接的作用,即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体系和现在要学习的体系更快更简捷地搭建与沟通起来。然后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所设计问题应该和刚才展示的资料、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在《密度》这一课的教学中,先出示一则新闻:一对老夫妇由于缺乏密度知识,被一伙骗子用铜制品谎称是金制品骗走了所有财产。通过这则材料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然后给学生这样的问题:如何分辨铜制品和金制品?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密度》这一课进行学习,达到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构建知识的目的,提高课堂效率。要注意的是设计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探究的冲动,起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设计相应的问题,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通过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的质疑解难模式,就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教师提问学生的多,而学生向教师提问的较少,在提问方面学生的能力较差。授课的时候,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一直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他们会很容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事物的好奇心。也就是说,长期以来,教师都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知识的“容器”,是一个被动的改造者,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了严重的压抑和束缚。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都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实践也证明,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问题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产生了问题意识,有了质疑,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学生在试图提出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设想时,必须积极调动自己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下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自己变成学习的主体。物理这门学科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从教材、生活、俗语、诗句、实验的各个方面提出许多的问题,学生有了这些疑问,想要解决,就必须认真地学习,甚至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问题的答案,而且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

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三节《声的利用》时,课本上有一个内容“观察与实验”:找一个空饮料瓶,去掉饮料瓶底,给它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观察火焰的变化情况?书上给了一幅图,三支蜡烛,靠近饮料瓶子口的蜡烛熄灭了。这个实验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有学生就提出了疑问,是声波传递的能量把蜡烛熄灭的吗?我引导学生在实验室用矿泉水瓶做了这个实验,敲击橡皮膜,基本上听不见橡皮膜的声音,但是蜡烛却灭了。如果饮料瓶口不对着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蜡烛火焰并不熄灭。我又用一个茶叶桶代替饮料瓶,敲击茶叶桶,发出的声音很大,不管茶叶桶对着蜡烛火焰还是不对着蜡烛火焰,蜡烛火焰都没有熄灭。这说明敲击橡皮膜或茶叶桶子产生的声波并不能使蜡烛熄灭,使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什么呢?分析实验过程,我们发现,敲击橡皮膜时,瓶子体积缩小,使饮料瓶子内的气体压强增大,气体从饮料瓶子的细小的瓶口中冲出来,这股气流把蜡烛吹灭了。敲击茶叶桶时,茶叶桶的形变很小,体积变化很小,茶叶桶口又很大,所以气流很小,蜡烛火焰并不熄灭。可见是气流使蜡烛熄灭了,而不是声波传递的能量使蜡烛熄灭了。

大胆地怀疑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力量,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这样的问题意识。笔者认为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不管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要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我们的学生将来就有可能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因此,在新课改的今天,在构建主义的指导下,创设教学情境,设计适合学生的认知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我们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张承芬.教育心理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橡皮蜡烛物理
只因是物理
浇不灭的蜡烛
处处留心皆物理
我喜爱的橡皮
橡皮收了
神奇蜡烛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橡皮山
鳄鱼小顽皮爱洗澡之收集橡皮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