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英语课堂建设中“望、闻、问、切”四诊策略之我见
2015-08-15马恩玉
马恩玉
(山东省郯城县新村乡初级中学)
“望、闻、问、切”,属中医用语,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或现象都同其他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着,没有绝对孤立的东西,物质世界的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许多中间层次或过渡环节,它是事物间相互联系的“中介”“桥梁”,是普遍联系的生动体现。因而,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之策略同样也能运用于高效英语课堂建设之中。作为一名始终奋战在初中英语教学第一线的草根英语教师,对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过程所遇到的种种困惑有着深刻的体会,尤其是针对高效英语课堂建设方面,更是感慨有加。并且在探讨英语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涌现了许多非常好的课堂案例,平时也经常观摩一些名师的课堂教学,对高效英语课堂建设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所以,笔者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就持续不断地贯穿“望、闻、问、切”四诊策略,成功实现了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
“望”,就是“观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品质、习惯等,对学生的神情、面色、肢体形态等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掌握英语知识是否有很高的期望值等。教师通过大量的观察,能发现学生英语学习的“短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作出适时的判断,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期待心理,逐渐使学生认识到掌握英语知识的重要性,主动达到并使其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样,因材施教的思想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教师只有熟练运用“望”,对学生英语学习时的种种表现诊断得既快又准,高效课堂才能水到渠成,中医谓之“望而知之谓之神”。
“闻”,即“听”,(1)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用耳朵来聆听学生的“说”出口的声音。朗读课文、口语交流都能发出声音,从学生个体朗读的发音、口语交流的声音、语速、声调中都是可以听出一些问题的。如果朗读或口语表达不流畅、磕磕巴巴,一般是没有熟练阅读课文及单词发音不准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范读课文并且要抓住主要词语进行反复阅读训练,直至学生都能熟练地进行口语交流,甚至达到会背的程度。(2)要求学生听课堂上播放的课文录音。课文录音能创造特定的语言环境,给人以直接、具体、真实之感,特别是对于初学英语者,学生本身怀着一颗好奇心,若是让其听录音,他们觉得像是直接在听外国人交谈,感到新颖、好奇,于是兴趣倍增。倘若让其趁着这一兴致,坚持跟着录音听下去、说下去、形成习惯,学生的听、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另外,听录音学唱歌、进行情景对话等,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够锻炼学生表达规范的英语语言。以听促说,能够使学生巩固知识,增强其听、读、写的能力,真所谓“闻而知之谓之圣”也。
“问”,就是“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提问的环节。英语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系列问题情境,师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的方式,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和途径。恰当适时地提问,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及学习行为。通过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能起到点明重点知识,强化记忆,发展语言交际能力,检查学习效果的作用,更是英语教师搞好教学的一项重要技能。一节成功的英语课,往往能迅速地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形成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都与教师善于营造情景、热情鼓励的提问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问,能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得知学生弄懂了多少,真正掌握了多少,能正确评估学生的进步程度;“一问旧知二关联,三问基础四重点,五问原理六返三,七检八拨均当练,九问结论十解困”,这也是中医所说的“问而知之谓之工”。
“切”,是高效英语课堂建设的重要环节,与“望、闻、问”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它是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理解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听说读写技能的达成度等实际情况而进行的检测训练,这种训练应有针对性地“切”中每一节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精准而巧妙的检测题,能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使其查漏补缺地优化教学设计,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切”实途径,对英语课堂建设达到“切脉而知之谓之巧”的功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总之,一节高效的英语课,必定是丰富多彩的,一些饱含智慧的火花的“亮点”,总能开启师生的心智,把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理论作为指导高效英语课堂建设的策略,并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始终,必然能让每一节英语课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实践也不断地证明了它是实现高效英语课堂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当然,对高效英语课堂建设来说,名家有名家之言,草根教师也有草根教师的“草根建设法”,不论采取何种策略,都能使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建”为了不“建”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