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
2015-08-15张莉
张 莉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范家湾小学)
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施新课改的实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当前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仍然低效,看似有轰轰烈烈的动静,却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是阻碍取得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的“绊脚石”。
一、新课标下造成小学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
1.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新课标的要求,然而,有些教师却依然用语文分数的高低来判定学生的优劣,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全班语文分数年级排名在前,教师乐悠悠,一旦下降,教师就心忧忧。其教学目标仍然是分数决定一切,致使部分学生被分数的高低所压制,缺乏继续学习的信心,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授课过程安排不合理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盲目地将课堂交给学生,授课过程没有预先设定的时间段,教师不注重各个环节的衔接,任由一部分学生偏离主题发挥,致使教学过程脱节,不仅浪费了宝贵的45分钟,教师还失去了“主导”的作用,学生从中无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对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吸收,无法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
二、新课标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当前,新课标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践行这种教育理念需要教师的深刻认识,也需要教师不断精研课本、精研课堂、精研学生、完善自身,从原因中找差距,从根源里找思路,从细节处做文章,用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对待课堂和学生,要充分意识到课改的重要性和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因此,让语文教学更有实效,逐步达到高效,教师就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1.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不是口号,而是每名教师都要切切实实从思想深处重视起来,围绕这个主体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设定时就不能再是“大一统”,要始终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并存,要分阶段、分层次、分差异制定,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心理状态、性格特点,分设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语文课堂上感受到被尊重,充分释放自己的个性,流露本真,从中体验成功喜悦,实现自我肯定、树立学习信心。人人都参与、人人有话说,人人有想法,人人有收获,既锻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更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带来的无限活力。
2.让评价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
永远不要吝啬自己赞美他人的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应放下架子,面带微笑,要有一双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眼睛,和优美自然的语言艺术,才能让学生从鼓励中找到自信,从激励中开发思维,从评价中取得进步,如朗读《雨铃铛》这首美丽的儿童诗时有位学生倾情投入,笔者看在眼中,朗读一结束,我满含笑意地告诉全班学生,“刚才某某同学真是很投入,很认真,看上去完全融入了课文的意境中。”那位学生虽然平时不是很专心听课,但是听到表扬后立刻羞红了脸,接下来教学中这位学生因为这个表扬发生了奇妙的化学效应。“谁告诉我小雨还在召唤谁?”我的话音未落,那个学生就立刻举起了手“老师,在召唤我,想和我一起散步,一起回家,一起听我喜欢的歌。”这美妙的回答令人连连称赞,而这个回答又激起了全班学生畅所欲言,丰富的想象力给这节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灵动和活力。
3.让语文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方方面面,不能只局限在课堂内,生活中运用自如才能实现它的最大价值化。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或者从生活中感受语文的无所不在。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是一大难题,一些学生常常因“肚里空空”才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那么,教师就要把课堂搬到大自然,让学生淋春天的雨、嗅夏天的花、赏秋天的月、玩冬天的雪,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手机、相机拍下沿途的风景,让学生在实情实境中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体验中提炼自己的语言,从感悟中发现生活的美丽,从思考中探索生活的真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到“每日一练笔”“每日我想说句话”到写日记,再到随堂写作,紧紧与生活相连,学生再也不愁“无米下锅”,在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同时,学生的道德修养、健康人格等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4.让学习成为教师的终身作业
作为实施新课标的实施者——教师,该反观内省自身,出现诸多低效原因是不是没有领会新课标的真正内涵,是不是补课不及时,充电不积极。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影响学生童年时期最重要的一个人,因此,一旦教学出问题,教师第一时间就要查明自身原因,为自己诊脉。把学习永远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才能驾驭课堂,才能为学生所崇拜、所信任、所折服,才能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才会有真正的高效教学。
桓清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