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015-08-15范爱青
范爱青
(山东省高密市姚哥庄小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范爱青
(山东省高密市姚哥庄小学)
语言学家认为,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它是双向互动的,需要学生认真倾听,适时接话题,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还需敏锐地察觉对方的意图,根据对象和场合,恰如其分地予以应对。
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这种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下面我就谈一些自己的做法,与同仁们商榷:
一、创设交际情境,落实口语交际训练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我们学校每月都有固定的两次活动,利用好这些机会,在活动中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在学校组织的“换书大集”活动中,学生将自己看过的旧书与同学看过的旧书交换,能达到资源共享。这是一次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机会,对学生的交际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当时,我非常担心班级中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担心他们羞于启齿,导致交际失败。因此,我在活动前预设了几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话题:
1.你有什么书?能借给我看看吗?
2.你的书中主人公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3.你的书有趣在哪儿?哪一个章节最精彩?
先让几个伶牙俐齿的学生给那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作示范,再让几个较内向的学生在班内说一说。开始,他们显得比较拘谨,在同学们的鼓励下,终于红着脸把自己的书介绍了起来,虽然声音较轻,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因势利导:“在换书大集上,你不仅是一个推销员,同时你还是一个顾客,把你所喜欢的书换过来。要使这次交易成功,大家该怎么做呢?”经过讨论,学生得出:(1)说话要有礼貌,口齿清楚;(2)热情介绍自己的书,耐心地听对方的介绍;(3)双方自愿,公平交易。结果在全校进行的“换书大集”活动中,他们表现出色,换回了一本本自己喜欢的书。回来后,我让他们说说今天的活动感受。这一次活动,学生不仅听到了很多书的大概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很愉快地完成了一次交际活动。
二、结合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训练仅仅依靠几节口语交际课还远远不够,应该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创设故事开头与结尾,或者利用课文内容中间补白,让学生充分发挥。如,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出示滔滔洪水卷走村教师,“带教导师”则系统性地指导学生建构课堂现场实际。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细致观察“带教导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教研科研行为,结合“听、看、问、议、思、写”等自主学习行为,从而快速提高。
发挥高校的理论引领作用,拓通职前、职后教育,发挥三方各自优势,促进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共同提升,形成着眼于学生专业发展的三方互动、合作培养、共建双赢的人才培养格局。
五、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强调实践教学的“多元性”
根据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紧密围绕小学教师实践能力的形成,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突破人才培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瓶颈,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实践之不足,给予了学生多元选择的权利,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专长性培养,实现了课堂教学向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延续,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供了新的平台。
(一)依托第二课堂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出发,组织开办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书法、团体心理、手工、古诗词鉴赏、手风琴、扬琴、儿童舞蹈、儿童剧、朗诵与演讲、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Office办公系统和网络应用等第二课堂。
(二)依托学生社团
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组织开办各种学生社团:书法社团、学生舞蹈队、学生合唱团、大学生心理活动社团、手风琴小组、扬琴小组、儿童剧社、微机小组、数学竞赛小组、天文活动小组、英语沙龙等学生社团。
通过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活动,营造学生自我完善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张扬学生个性、拓展学生能力、培育学生专长,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以赛促练
“在竞赛条件下,人们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为强烈,对竞赛活动将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加坚定,争取优胜的信念也更加强烈”。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开展“行知杯”学生解题、讲题、说课、讲课技能竞赛活动,学生课件制作竞赛活动等,通过评选技能标兵,发放证书,给予奖励,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参与竞争中发展和提高。
总之,教师职业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促进学生实践性智慧的生成,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性、综合性、教育性等特点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多维性、交互性、全程性和整合性的特点,而这种既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又交互融合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既是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性智慧生成过程的重新解读,也是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特色的具体体现。
[1]钟启泉.“实践性知识”问答录[J].全球教育展望,2004(4):4.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王智秋.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小学教师职前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4]薛晓螺.立足教师专业发展,改革教育实习课程结构[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47.
[5]弗朗西斯·斯贡梅克.未来教师教育的可能模式:职前、入职和职后的持续发展[A].朱小蔓.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
[6]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25.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