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2015-08-15隋晓兰
隋晓兰
(吉林省乾安县第二小学)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隋晓兰
(吉林省乾安县第二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没有丰富的阅读,语文能力就不会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加强课外阅读成了新课程倡导的语文教学理念。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案例一:在进行《清平乐·村居》的“拓展延伸”环节时,向学生介绍了辛弃疾的另一名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并且富有激情地朗诵了一遍,然后开始导入课文。
师:(放了一段描绘战场的音乐)从音乐声中你们听到了什么?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我听到了战场上的声音,听到了金戈铁马。
师:征战沙场,诗人最渴望的是什么?
生:没有战争、国泰民安…………
师:同是醉里,所处的地点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醉在村居”,这才是所有人的精神家园。
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大量课外资料的补充阅读,在了解了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后,学生都为辛弃疾一生壮志未酬的命运愤愤不平,他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急切地希望能够知道伟大诗人的更多故事,也急切地希望能够读到更多辛弃疾慷慨激昂的词作。在学生情绪高涨时,适时为学生推荐了《辛弃疾词选》和《金戈铁马辛弃疾》这两本书,学生纷纷找到这两本书,饶有兴致地读起来。此举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将阅读行为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案例二:《呼兰河传》是萧红回忆家乡、回忆祖父、回忆童年生活的一部小说。其中一篇《祖父的园子》被编入教材中。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着力描写了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和祖父对其无比的宠爱。在教学中,采用生本课教学,放手让学生学习体会,让他们感悟到萧红笔下无拘无束的快乐,并由此引出对萧红的介绍和对《呼兰河传》的推荐。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对《呼兰河传》所描写内容的兴趣,精心做了设计。
师:希望同学们课下学着萧红的语言,来写写园子的趣事,争取把自己写进园子里,写进祖父的怀里。这样你可能就有更多的感受。
这一教学片段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去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及祖父的怀念和眷恋。并能“走进”祖父的园子,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在学完课文之后,学生自发找到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几乎每到课间就津津有味地读着,而这恰好达到了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
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