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离而又浓烈的父子之情
——《背影》教材分析(解读)

2015-08-15任房

新课程 2015年19期
关键词:父子朱自清父爱

任房

(山东省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

疏离而又浓烈的父子之情
——《背影》教材分析(解读)

任房

(山东省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

《背影》是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情感充沛的写人记事的散文,比如,《老王》《阿长与山海经》《信客》等。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都是把这一课放在了写人记事的单元。例如,人教版是把本课放在了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和鲁教版的处理是一样的。这样的安排便于集中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方法结构,表达技巧。

对本课处理的重点是文本的解读,深层次的挖掘,在品味揣摩词句方面重点训练,难点就是通过品读、研析和老师的点拨把握作者的“意脉”——这不是普通的父慈子孝的故事,而是有隔阂、有矛盾、有疏离的一对父子,是不理解到理解的一个过程。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是朱自清先生著名的纪实散文,近一百年的时间一直深切地感动着我们。

它之所以能打动读者,首先在于它深切而感伤的父子之情,而这种父子之情是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可以说是表面“疏离”内在浓烈。其次,这篇散文构思巧妙,语言文字朴实,在朴实的文字背后却是父子深情,这篇文章往往会有这样一种阅读现象,越是年轻的时候越是觉得文章平淡,越是年龄大,阅历多,读此文时越是动容。

《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这种亲情不是显性一目了然的,而是在疏离纠葛之间的复杂感情,而这种“疏离又浓烈”的父子之情,恰恰是最感动我们的地方。必须细细品味作者语言,紧紧把握住作者的“意脉”,才能读出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父亲对朱自清的管教甚严,朱自清从小对父亲就有敬畏之心,父子两个很少交流,致使父子之间的矛盾摩擦不断。作者在这样高压的家庭环境之下成长,一定积攒了对父亲的诸多不满,而一旦长大成人,必定会对父亲开始抵触,《背影》在行文脉络中就体现了当时“我”对父亲的漠视甚至是不满。

车站送别那年朱自清20岁,北京大学学生,正是刚刚脱离家庭意气风发的年龄。写《背影》那一年28岁,清华大学讲师,而且已经有了孩子,自己也成为一名“父亲”,这是心智成熟程度不同的两个年龄,所以,对父爱的感受也迥然不同。

“背影”是在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时间上是离别的时刻,看到一个人和你渐行渐远;在空间上,他和你很疏远,看不清他的面容,走不进他的内心,只是一个模糊的背影。

车站送别之时,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承受着丧母之痛失业之悲和谋生之难,来给儿子买橘子。你看他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本来一件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小事这个父亲却做得如此艰难。这个镜头让儿子热泪盈眶。

望着这个步履蹒跚的老态龙钟的背影,作者内心一定会有诸多感慨,此时要明确,当年的父亲只有四十多岁,正当壮年,是什么让这个要强的男人过早衰老?而此时“我”正二十岁,自认为“很聪明”的年纪,认为父亲有很多迂腐的思想不妥当的做法,正是这个自己似乎很不满意的父亲,为自己为整个家庭撑起一片天空。此时此刻的“流泪”感情是极其复杂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前文所叙述的对父亲的诸多不满的后悔内疚,还有对父亲苍老的心疼担忧。

此时文中有个细节描写,“我赶紧拭干了泪”,这一句话很有韵味,我为什么拭干了泪?绝对不是仅仅怕父亲心疼,这还是前面提到的父子之间这种微妙的“疏离”之情,这个二十岁的大男孩不愿意让父亲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对父亲的感激心疼内疚还是要隐藏起来,这也是中国千千万万对父子关系的实况。

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再一次“流泪”。此时的背影是离别的背影,通过作者的叙述可以看出,“我”的目光一直追随着父亲,由近及远,由清晰到模糊,极富有镜头感。可以想象,此时此刻的离去,见面不知在何时,而父亲还要外出谋生,一生高傲曾经身居要职的父亲此刻也得为了工作而奔波,迎接父亲的将是什么?此时的背影更是蒙上了一层悲伤凄婉的色彩。“我”自然会潸然泪下。

在文章的结尾,父亲在信上说“身体平安”,又说到了“大去之期”,这封明显矛盾的书信,还是体现了这对父子之间“疏离而又浓烈”的微妙关系,父亲既怕儿子担心,安慰儿子,又感觉自己身体状况糟糕,想让儿子看望一下。父母对子女的感情历来如此,古人有“忠孝难以两全”之说,当今社会也是这样,父母及盼望儿女能安心工作有所建树,又希望儿女可以常回家看看。而文中父亲的感情更是内敛,但是“我”透过父亲的文字,深切地感受到了父亲的内心,父亲身体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父亲的心境又何尝不是如此!最悲哀的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看到的。

这也正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文稿完成后,寄给父亲,父亲读罢也深受感动。可以说,此时,父子两人的内心才是真正融合了,相通了。而这以后几年父亲就去世了,不禁叫人欷歔不已。

总之,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父亲的舐犊之情和“我”的感念之情交融,盈盈父爱和拳拳儿女之心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父子朱自清父爱
清芬正气朱自清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父爱如山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