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2015-08-15禄受凯

新课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子女儿童农村

禄受凯

( 甘肃省榆中县高崖学区大营川学校)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学扩招,大部分农村人进入城镇去工作、生活,他们的子女也随父母在城镇生活、读书。还有一部分农村学龄儿童父母为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城镇买房或租房让子女在城镇上学。只有部分农村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但由于工作性质、经济状况等原因,无法把子女带在身边,只好把他们留在户籍所在地上学,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友托管。 这些儿童远离父母,守望故乡,是典型的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存的问题

1.父母打拼在外,儿童缺乏亲情关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远离父母的儿童就像无助的雏鹰,父母不能随时指导他们生活,陪他们飞翔,成长的路上缺少爱的关注与引导,使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孤独和无奈。 由此,有些儿童性格变得孤僻、难合群,没有玩伴,有了快乐无人分享,遇到不愉快的事无处倾诉,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严重不利。

2.农村留守儿童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机会少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 他们不敢远离家庭去走亲访友,不敢赶集进市,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人为减少,社会知识面窄,对复杂社会缺乏充分认识,使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减弱,不利于他们将来的生活。

3.隔代教育,重温饱轻做人

首先,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属于典型隔代教育。祖辈关注孙辈重点在吃穿,对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学习关注不够;其次,由于祖辈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难以承担起系统的家庭教育重任。有的学生以买学习用品为借口向祖辈随意要钱,花钱雇同学代写作业,吸烟、赌博、吃垃圾食品,有不诚实、大手大脚乱花钱的不良习惯,对今后的人格道德健康埋下了隐患。

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不够紧密

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过渡群体,他们的父母大多数在外地打工,工作地点和时间不固定,学校教师要与他们取得联系有难度。而家长只是期中、期末测试结束后打电话问问孩子的成绩。 开家长会也是急忙赶来,听听教师的汇报,又匆匆而去,忙于工作。 对儿童在学校的表现缺少深层了解,也无法很好地与学校取得有效沟通,配合教育。学校和老师对儿童的家庭现状、 家庭成员的文化背景、 家庭对教育和社会的认知程度缺乏及时、全面、深刻的了解,难以做出正确分析,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

二、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现存问题的有效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现存的问题涉及面比较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1.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快乐成长的基础。 我们建议父母双方或一方可选择就近上班照顾子女。父母要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化解儿童内心的孤独与困惑,使儿童更多地感受到亲情的关怀与温暖。家长要利用节假日、公休日等余暇时间及时返回家中与子女共同生活, 沟通交流。 平时要充分利用电话、网络、书信等工具多与子女谈生活、谈学习,帮助孩子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要及时与监护人和学校教师认真沟通交流,掌握儿童的成长历程,有的放矢地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也可以在节假日把孩子接到父母打工的地方,一来让孩子感亲情的爱;二来让孩子亲自感受父母为了生活付出的艰辛,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责任感。

2.学校应当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近几年大部分学校成立了“ 留守儿童之家”。 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信息拓展服务功能,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要成立专门机构,教师为主要成员。 学校要建立健全“ 留守儿童”档案,开设心理辅导室,可聘请专业心理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定期组织儿童观看红色经典电影,丰富儿童生活,消除寂寞和孤独。 帮助儿童树立远大理想、规范行为,使他们自信乐观地生活和学习。建立学校领导、班主任、生活辅导员相互配合的“ 留守儿童”管理体系,确保“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设立亲情电话,定时组织儿童给父母汇报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使留守儿童感受到“ 家”的温暖。使儿童“ 留”的安心,生活学习快乐。

3.社会各级政府和组织都要关心留守儿童

各级政府、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和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导牵头,让全社会都参与到关心“ 留守儿童”的工作中来。从法律、经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满足留守儿童的需求,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杨志科,曾林刚.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的问题现状及学校对策[ 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7).

猜你喜欢

子女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