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礼仪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2015-08-15余欢
余 欢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
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进行,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人才培养目标从注重技能的培养到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礼仪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礼仪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上。
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目标,是传授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礼仪基本理论和技能,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其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能力。中职生的礼仪教育内容丰富,如仪容仪表礼仪、课堂礼仪、师生礼仪、同学交往礼仪、集会礼仪等礼仪,还包括面试礼仪、介绍礼仪、接打电话礼仪等日常生活或职场常见的礼仪规范。围绕礼仪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使礼仪教育深入人心。
一、开设礼仪教育课程,传授礼仪教育的基础
将礼仪教育真正纳入课堂中,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多安排一节礼仪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知识和具体操作规范教育。在礼仪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求实,注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如,制订文明礼仪月教育主题,根据年级特点分层进行的礼仪行为训练、礼仪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等。由于礼仪教育的实践性,礼仪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可广泛采用模拟训练法,开展模拟接待、模拟宴请、模拟谈判、模拟各种庆典活动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模拟、小组评价的方式亲身体验礼仪行为,而且反复加以训练。适当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选取贴近学生专业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案例,也可以从学生喜爱的明星或影视剧中选取礼仪榜样教育,还可以对一些常见的礼仪现象进行探讨。
二、开展系列礼仪教育活动,注重实践和养成教育
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和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礼仪教育活动,使礼仪教育从知识的掌握转变成自觉的行为,让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1.开展“三自教育”活动
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值周活动,每周安排值周班级在校园各个重要路口站岗。在校园内,值周学生对来往的师生,专业地鞠躬并礼貌问好,对不良行为的同学,主动上前提醒、阻止、批评与教育。自我校开展“三自教育”活动以来,提高了学生的礼仪意识、纪律意识、劳动观念和团队精神,学生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新形势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也逐步提高,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一方法值得推广。
2.开展礼仪学习活动
学校定期组织礼仪方面的竞赛,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征文、礼仪演讲比赛、礼仪辩论赛、礼仪技能竞赛和礼仪文化展示演出等;开展关于礼仪的读书、观影等学习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开展礼仪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者企业代表讲课,传授各种规范礼仪知识,加强礼仪教育的指导。这些活动容易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学生在欢笑声中加深了对礼仪的认识,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遵守礼仪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3.开展礼仪实践活动
开展“礼仪标兵”的评选活动,一方面要求学生从自身的点滴小事做起争取做个文明学生;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观察和发现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并及时制止,在校园中形成一股“文明礼仪风”;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的实践活动,做到“出口讲礼,出门行礼”,尤其是学生干部带头做好榜样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开展“礼仪志愿者”的活动,为社会上各种公益活动输送志愿者,提供礼仪服务,使他们自觉检验个人礼仪素质、践行礼仪规范,达到巩固知识、服务社会、展示学校风采的目的。
三、优化礼仪教育的环境,营造礼仪教育的良好氛围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创设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我们在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礼仪行为的同时,还应制订和完善必要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将礼仪要求也纳入其中,如制定包括礼仪内容在内的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度,并成立“礼仪监督小组”执行,对学生的日常礼仪规范进行督查、评价和反馈,将礼仪表现作为学生参加各类评优的一个内容等。这对规范中职生自身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养蒙莫先于礼”,只有对未成年人首先进行礼仪教育,使之言行举止有所循持,有所检束,止邪于未形,方可成人之后行圣贤之事,成为有德性的人。总之,加强中职生的礼仪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李莉.实用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