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8-15杨颖
杨 颖
(长沙市望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湖南·长沙 410200)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一)主观忽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时,往往将行政管理作为重点,一些单位存在模糊战略发展目标的现象,使得国有资产管理方向不明确。例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往往主观忽视无形资产管理,且未设置专门的管理制度,同时也未对会计科目设置进行完善。
(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国有资产管理时,其方法较为落后,也不能够将实物管理原则充分应用在其中,使得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流于表面。同时,由于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机构的配置比较松散,常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例如,重视购买环节,主观忽视资产后期管理,且存在严重的重复性购置现象,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三)国有资产管理流程欠缺
国有资产处置报批手续相当繁琐,财务人员大多不愿主动处理,导致在进行国有资产出售、转让及相应处理时,未能根据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汇报。同时,针对这类资产,并未实施资产价值评估,而是直接进行私自转让、变卖,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相关产权在变动过程中发生大量流失。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存在缺陷,常常导致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
(四)约束机制缺失
现阶段,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比较高效的约束机制,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关约束机制,但是并未对其进行深化,进而给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不同程度影响,财政部门监管不到位。同时,沿用传统记账方式,导致国有资产记账状态与实际不符。另外,受到单位内部机构编制及人员岗位设置的限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形式化严重,导致国有资产使用、处置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
(五)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要求计提折旧,导致大部分单位未对新购入资产建立卡片,且没有明细账。同时,会计人员普遍年龄偏大,会计核算水平较低,从而使国有资产后续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没有详细的账目、没有详细的资料,且缺乏盘点,久而久之形成烂账、坏账。例如,资产只有增加没有减少,可导致账实严重不符。坏损到期资产未进行有效清理,导致虚列资产。
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
国有资产管理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对财务管理进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管理水平。为此,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要逐渐应摆脱行政命令的约束,进而淡化行政性管理,突出战略发展目标。首先,要提高对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转变传统观念,为资产管理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时,要与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符,并在此基础上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再次,明确单位发展目标,转变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观念。例如,针对无形资产管理,应加以重视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并进行核算,明确资产流向。
(二)完善制度建设,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是在上级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引导下开展国有资产管理,这样能够保证资产管理工作取得比较良好的管理成效。但是,很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导致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出现滞后。因此,要在内部建立与国有资产实际管理相符的制度,并在实践工作中进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中长期管理目标,在符合单位财务管理现状的前提下,对相关管理岗位进行优化。同时,在单位内部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但要注意其应与实际匹配,并与岗位职能相统一。
同时,对单位战略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分解,在全体职工中贯彻管理理念、目标及执行方法,使国有资产管理满足发展目标。通过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相关管理制度,可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实施。例如,制定国有资产购买、处置环节相关标准,减少重复购置现象。同时,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动情况及主要流向,对资产进行动态化管理,进而保证资产统筹、配置合理,逐渐实现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三)重视管理流程,促进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
重视国有资产管理流程,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突出其重要作用。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计划,并对管理质量及管理效果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发现问题后,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整改。与此同时,资产管理流程要具备动态性和变化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指标更具针对性。对于国有资产浪费、闲置等现象,要严格按照规定及时进行整改,将设备、材料等闲置资产按照相关程序上缴至政府财政。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应对国有资产的预算执行情况开展评估,进而减少资产浪费。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审核和调整时,要严格按照单位预算管理要求,使预算行为能够充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工作中发挥约束力。同时,在单位内部建立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密切关注国有资产构成、分布情况,并重点监督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固定资产的良好管理,可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明确的固定资产总账,当然也包括各项明细账。定期开展实物资产管理、盘点,第一时间正确处理固定资产置换等问题,防止国有资产在此过程中出现丢失或损毁,避免长期挂账现象,保证账实相符;对外,在单位决算公开的同时,应进行重大、重要资产公开,让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让人民群众来监督国有资产情况。
(四)健全约束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内控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逐渐向规范化、制度化及严谨化方向发展,为资产管理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同时,加强经济管理,可完整清楚展示物资管理情况,使单位管理者明确财务运行状况,进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在约束机制下,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人力成本、财物成本,并确定核算对象及成本支出范围,保证资产分配正确、合理。
(五)加强基础工作,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会计教育与培训,经常组织学习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相关的会计知识及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政策,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工作考核,财政部门应简化规范国有资产处置流程并加大业务指导和监督力度。通过检查,促进各单位财务规范,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服务水平,是检验我国行政管理部门服务质量的标准,也是其工作效率的直接外在体现。为此,我们应以战略角度作为主要出发点,不断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目标进行强化,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优化管理方法,使其更具实效性和科学性。
[1]佟红英,费建英.全成本核算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4,(8).
[2]马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机制的构建和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
[3]许维海.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建立研究[J].财政监督,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