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5-08-15王国花
王国花
(娄烦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山西·太原 030300)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意义
(一)使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在要求得到强化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保证自身稳定有序的运行,就必须做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涉及到了单位资金管理与资产管理两个部分,彼此间属于辩证统一的关系,能相互进行转化,而且财政职能行驶过程中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还做到了有机配合,同时完成单位各项活动对财务提出的任务要求。
(二)推进单位体制改革基本要求
新常态下,我国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上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使得诸多的单位发生了撤销和合并等现象,这样的大面积改革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审计与处理工作。特别是随着营改增的提出,各行政事业单位处于平稳状态下运行,税负得到了减轻。为此,强化单位改革中形成的资产转移及转换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保证了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而且有效防范了国有资产损失问题。
(三)突出了公共财政职能的必然要求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其没有复杂的资产结构,由财政投入所构成,属于国家公共财政资金的一种物化形态。公共财政共涵盖了增收与节支两方面的管理职能,是公共财政管理工作的根本性目的。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强化,有助于加快公共财政职能目标的实现,保证公共资产的合理配置,增强财政收入,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二、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忽视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纵观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实况,均是通过财政投资来获取所需的资产,有不少单位没有认识到强化资产管理对自身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所以实际中随意的购进资产,而关于资产的管理表现的漠不关心,各部门以本部门使用为出发点,进行大量的资产购置,但对购置后的资产无法充分的利用,这就使得资产使用效率得不到保障。我们都知道,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国有资产,使用的多数设备都是花高价所得。此外,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这会引起资产的严重浪费或流失。
(二)资产管理监管力度不够
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高效,不注重内外部监督,进一步加剧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以内部监督角度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资产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和高效性,未配备专业的人员负责管理,使用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有效性低,极易发生账账不符、账务不符的情况;从外部监督的情况上看,负责资产管理监督的各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工作十分的复杂与繁琐,人力不足,难以及时有效的控制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工作,缺乏有力的监督,引起资产浪费。
(三)资产管理体制未理顺,没有相关的制度作为依据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体制依旧未充分的理顺,缺乏清晰的管理主体,管理工作任务分工不明确,使用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无可厚非的会削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力度,严重者还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通过财政投资来获取一定的资产,忽视了国有资产的重要性,管理效率也较低,致使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难以做到有机的结合,多数制度只是一种摆设。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资产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法制建设难以有效处理实践中各类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财产管理制度,直接造成资产大量浪费。
(四)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之间未做到紧密联系
行政事业单位当前所采用的管理制度与资产管理不相符,通过分散管理及使用的方法手段来管理资产,而这样就导致资产管理和财产管理原本紧密的联系被分离,具体体现在:部分资产购置后未第一时间进行相关财务手续的办理,部分资产的报废、报损现象随意性很大,降低了资产台账的完善性,阻碍了有效的财务核算,导致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分离,对资产的财务监督投入力度不足。与此同时,预算编制人员缺乏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错误的认为加强资产购置比资产管理更为重要,大量的购置资产,导致资产长期闲置,极大的削弱了资产的有效性。
三、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一方面,树立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意识,调动全员的工作热情,相互之间配合协作管理好单位各项资产,全面熟知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强化资产管理;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摒弃过去的重视资产购置忽视资产管理的思想,全面调动各部门职工人员,保证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到资产管理活动中,增强资产使用率,促进工作水平。实现公开化、透明化的国有资产管理,切实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供保障。
(二)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力度
如果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不强,那么就会大量浪费国有资产,为此,应贯彻落实以内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单位而言,应充分考虑自身现状,制定一套与自身情况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经常性的抽查资产和账务情况,及时找出并有效处理导致盘盈盘亏的具体因素;对于国家资产管理监督部门而言,应充分发挥有效监管单位国有资产的作用,明确适应于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的工作流程及制度,对问题突出的环节必须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
(三)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相关制度构建
行政事业单位首先应将分级管理形式纳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清晰准确的划分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国有资产并提高其使用效率。其次,根据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制定有利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不仅要及时调整和改革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的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制定适应于新时期工作的制度,重新制定管理方法及管理制度;还要充分考虑新问题、新情况和单位未来发展中的新要求,构建能够促进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制度。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效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率及管理能力,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的国有资产管理。
(四)将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根据单位资产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切实保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良好结合,明确相应的用于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办法,加强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工作的财务监管,详细分析资产现状,不得存在帐外资产账目。对于资金预算管理,单位应为其制定科学规范的资产配置制度,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充分结合。发挥预算约束机制的作用,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推动预算的有效执行,确保资源的科学分配及应用,通过高效的预算管理制度促进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保证资产得到充分利用。
[1] 穆冬枚.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析[J].现代商业,2013,(35).
[2]徐艳.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12).
[3]蔡建波.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探究[J].齐鲁师范学院院报,2012,(3).
[4]李颜.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外资,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