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主动推进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发展
2015-08-15陆胜利
陆胜利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开放”列入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十三五”时期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更加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这体现着党中央放眼全球的宽广视野和长远谋划,对开放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开放发展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开放过程中促进生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迫切需要将开放型经济推向更高层次。
一、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推进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基础
到“十二五”末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一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和世界经济已经相互融合。外资利用量增质优,对外投资发展迅速。利用外资稳定发展,引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已经远远高于制造业。2014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机构超过2000家,研发、设计、物流等高端环节加快向我国转移。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超过利用外资规模约200亿美元,从而净资本输入国转为净输出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的提升,表明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布局全球产业链,构建全球价值链的能力提升。建设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基础已经具备。
2.开放型经济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转向区域高水平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更加重视区域合作,意图维持和重建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贸易规则新体系。欧盟也在不断完善一体化的制度安排。保护主义从单纯的贸易保护转向投资保护、金融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新产业保护等全面的经济保护。中国的贸易环境从比较自由宽松的转向不确定性。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依然严重,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全球经济从低端到高端均受需求不足影响。目前许多更具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产业的低端领域。只有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实现突破,努力实现在工业技术革命方面的新一轮发展和本质上的突破,实现制造业的大发展,才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世界各国在高端产业的竞争,蕴含着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3.开放型经济的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以开放倒逼改革是我国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全面深化改革将着力破除制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在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互动互促中实现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实现协调发展,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协调发展,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协调发展。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服务业、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全球贸易规则谈判和制定,增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这些变化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
4.开放型经济的实现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作用凸显。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在全球贸易中比重越来越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突破了传统外贸销售模式的制约,通过互联网将产品直接销给全球消费者,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增长点,这对加快外贸易产业链的重构,推动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完善,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和作用。
全球价值链投资使得贸易服务投资趋于一体化。价值链投资加快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使全球贸易增长呈现非线性特征。由于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利与频繁,使得传统比较优势变得越来越模糊;全球价值链投资成为区域经济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将使贸易政策出现重大变化。中国经济与全球价值链的密切程度是任何单一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对我们把握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突破价值链封锁、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发展带来机遇。
二、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特征
新常态下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进人转型升级新阶段,原有的比较优势发生了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也应随之进行根本性改变,战略目标从过去出口创汇到在国际价值链占据有利地位,开放重点调整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从开放产业制造业为主,调整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重。新的开放模式要求中国必须进行开放战略的调整,而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应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投资贸易更加便利化
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都会对学生重新分组,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这就为更多学生彼此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讨论机会,每次都会处于不同小组,与不同的同学进行问题讨论,长此以往,便可以在客观上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所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价值链为主导的国际分工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表现为资本要素跨国流动性不断增强,出现了贸易投资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开放型经济实现升级,取决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成本优势。从依托低端要素以及政策优惠所形成的成本优势融人了全球价值链,到降低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各类交易成本,更多的依靠制度设计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通过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创造和提供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更加便利化的环境。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对口岸管理部门的分工协调,货物的通关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生产要素流动性更强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生产要素跨国流动性的不断增强,各国参与国际竞争更多的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与质量,随着服务业开放,高端领域的竞争更多的依赖高端要素流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从以往仅仅注重货物贸易自由化,向注重高端生产要素,注重向人才、资本和信息等的自由流动。消除市场壁垒,扩大开放领域是关键环节,金融制度的创新便利企业融资需要,合理的人事制度便利企业吸收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只有集聚各类生产要素进行创新,中国开放型经济才能构建新的竞争优势。打造更具有利于高端要素自由流动的环境和体制,实质上就是要让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需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的区域开放型经济具有十分明显梯度差异。由于政策、区位、经济水平等影响,区域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要通过合理的开放型经济分工安排,使得梯度发展的区域开放型经济为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势。加快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实施国家建设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总体战略规划,要充分发挥东、中、西部的各自的战略地位和独特优势,打造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新增长极。将各地区现有各种开放型经济平台的优势进行整合,加强东、中、西、江海的联动,使得区域开放型经济能够协调发展。
4.国际贸易投资的规则与标准更高
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将要求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规范、更加公平、更加法制、更加透明化,必然产生对更高质量和标准的投资和经贸规则的需求,对这一点我们需要正视,主动去适应不断趋于高标准和高质量全球市场经济规则,才能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才能掌握主动权,而达不到高标准和高质量经济规则的国家和地区,则可能被边缘化。通过开放来倒逼改革。在全球经济贸易规则趋向高质量和高标准化的趋势下,构建更具有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新规则,是建成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关键步骤。
三、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新举措
1.把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作为优化区域布局的主要着力点
积极利用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布局,打造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充分发挥各个经济带的战略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先发优势,增加东部地区开放型经济价值链高端的比重,将东部沿海地区打造为开放型经济核心区。积极加强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功能整合,依托各个经济带的腹地,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基础优势和功能叠加优势,促进西部、中部、东北地区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2.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加快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的不健全和,政府资源配置干预太多,必然扭曲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引导各级政府积极建设各类综合性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引导各类贸易促进会、行业中介组织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财务、知识产权、法律、商业事务调解、管理决策的咨询、风险评估和预警等方面的服务。大力扶持各类平台类企业发展。鼓励金融、物流、咨询、代理等各类提供专业服务业和配套服务业的平台类企业发展。鼓励平台类企业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包括报关、商检、物流、金融、退税等在内的所有外贸供应链服务,帮助中小外贸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外贸竞争力。
鼓励金融创新。新常态下开放型经济发展由传统的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通过金融创新可以为创新驱动提供资金需求。科技进步是实现创新驱动的核心,科技进步需要相适应的金融资产的支撑。要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支持服务。建立具有风险投资功能的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提供各类服务。鼓励企业积极利用国际金融市场,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努力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转变外汇管理和使用方式,放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放宽企业和个人外汇管理要求,放宽跨国公司资金境外运作限制。加强国际收支监测,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改进并逐步取消境内外投资额度限制。
服务业作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有效地推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路径就是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服务贸易因此也越来越成为全球各国竞争的关键领域,服务业水平越来越成为全球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扩大服务业开放来拉动服务业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培育,是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借助开放来增加高端生产者服务供给,是促进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放宽服务业的投资准入,积极推进金融等服务部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准人限制,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要切实提高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
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负面清单主要是明确界定了政府的权利边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推行,实质是适应高标准全球经济规则的表现和探索,是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保障。负面清单管理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在新一轮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应把负面清单作为外资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着力点。
推进贸易便利化。全面实施通关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加快推进口岸相关部门的监管互认、信息互换、执法互助,避免重复查验,要尽快完善口岸管理体制,使之形成统一规范便利的管理模式。要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推动形成协同高效的平台,积极借鉴国际上运营较为成功的单一窗口管理模式,使得各有关部门能够在一体化平台上协同运作,使得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成本更低。
创新贸易方式培育竞争新优势。新常态下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平台建设至关重要,通过构建贸易发展平台来引导和推动外贸企业创新贸易方式,拓展国际市场。探索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电子口岸建设和跨境电子商务的试点进行有机结合,在出人境、税收以及外汇管理等方面便利化。要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支持专业市场、中小外贸企业充分运用电子商务的功能,进行电子商务营销配送网络的搭建,积极打造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
抓住自贸区的建设所带来的重要战略机遇。自由贸易区为探索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途径、积累新的经验,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加快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在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其它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借鉴自贸区的改革思路和做法,争取有关体制机制复制,从而形成有点到面的开放体系,促进各地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建设。
3.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路一带”的建设,是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战略布局,将为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紧紧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人文相通,全面推进与沿线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一战略对于中西部地区有利于抓住机遇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东南沿海地区更加有利于便利化地开展对外贸易。“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会带动中西部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优化国内开放型经济的区域布局,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因而将为中国提升开放型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创造重要战略机遇。既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了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了就业和民生改善,又能够有助于开拓新的市场,将国内过剩产能向外输出,从而为国内产业的转型发展腾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沿线参与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平台,将对中国重塑话语权提供重要机遇,有助于确立中国在世界经济新格局中的地位。
4.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全球经济治理需要中国智慧。随着中国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从一个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到规则制定者,通过建设性的意见参与和引导全球经济治理进程,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使国际规则更加平等公正、更加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长久繁荣。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并为我国自身的发展创造和谐有利的国际环境。不但要加强同主要国际经济金融组织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推动其在经济治理改革的发挥积极作用。必要的时候创立新的国际组织,对现有国际组织进行补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拓展,人类活动的范围与空间不断加大,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减少和消除贸易投资壁垒,避免全球贸易治理体系碎片化。支持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进良好有序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3]金京.论新形势下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J].经济管理,2015(6).
[4]裴长洪,郑文.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J].经济学动态,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