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认识完善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建设
2015-08-15唐飞
◎唐飞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新阐述新部署,科学回答了协商民主的本质属性和开展协商民主的重点领域、主要渠道及途径、方式等,并将之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人民民主方面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为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广阔的实践平台,对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人民政协事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长远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面对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健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意义重大。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增强民主制度选择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更好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以更大的包容性、更丰富的形式、更高的效率,来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提升认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开展得如何,取决于各协商主体民主协商意识的强弱。增强协商意识,从党委、政府来说,要按照“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协商,虚心听取和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更新理念,认识到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扩大公民参与乃至增强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途径和基础。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的重心正逐步从经济发展指标向政治发展指标转移,而是否重视协商民主、协商民主的发展情况无疑是政治指标中的重要内容。对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广大政协委员、各界人士来说,要认清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参与协商过程中始终做到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从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敢于讲真话、勇于讲实话、坚决讲负责任的话。
完善机制。要按照中央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总体部署,认真分析影响政协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机制因素和薄弱环节,进一步规范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容、形式和程序,进一步完善协商议题确定机制、知情明政机制、协商形式选择机制、协商主体遴选机制、各界意见表达机制、协商意见报送和反馈机制,形成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相互衔接、务实管用的政协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一是明确协商程序。认真研究人民政协同政权机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基层组织等各种协商渠道的关联性以及相关制度的配套衔接,努力使各种协商渠道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按照制定协商计划、做好协商准备、开展政治协商、汇总协商成果、协商成果办理与反馈等五个步骤,设计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操作要求和运作程序。二是明确协商计划。增强协商的计划性,有助于政协委员对要协商的议题早知道、早研究,心中有数,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避免仓促上阵、简单表态。党委、政府、政协等要明确年度协商计划,并列入党委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哪些问题必须由哪些单位、哪些团体通过协商对话解决,细化规则,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切实发挥好协商的作用。三是明确协商内容。要细化协商的内容,对必须协商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避免协商的随意化。要扩大协商议题的覆盖面,增强协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力。要突出协商重点,各种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召开听证会的重大事项,应当作为重点提交人民政协进行协商。
创新形式。俞正声同志要求,要拓展协商民主形式,充分运用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等形式,使政协经常性、规范性协商平台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要对已经比较规范的协商形式,如专题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要认真总结其经验,使各项工作更加完善成熟;对开展还不够广泛、不够成熟的协商形式,如界别协商和对口协商,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使其更加活跃有序。政协的协商大都以会议座谈讨论的形式进行,但不应该完全局限于会内协商,还可以进行现场协商,使协商从会上“说”走向实地“看”、现场“议”;不仅可以书面协商,还可以网络协商,使协商更加生动活泼、快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