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陶刻装饰艺术之我见
2015-08-15袁德波
袁德波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陶刻,是一种情感和生命的形式,是紫砂文化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人,透过语言做思想上的交流,透过艺术的形象做心灵的交流。紫砂陶刻,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她将诗书画铭吸纳交融,使其充盈文化味和书卷气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与鉴赏需求。中国紫砂陶艺史,一直延续着陶刻装饰文化,我们要在传承中,将其发扬光大。
紫砂陶刻装饰是一门具有特殊魅力和诱惑力的艺术。在今天,文人参与仍是传承这一艺术的有效途径。紫砂素面素心,加上精湛的工艺技术,更充分发挥了其浑厚大气、朴实无华的特性,在紫砂胚胎上铭文作画,只需提笔画稿或以刀代笔。对文化人来说,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也是艺术情感的宣泄。因此当代诸多书画家、金石家都乐于此道。
紫砂陶刻的神韵虽具金石味,但必须在金石味中注入“泥刻味”,或者说是一种紫泥刀痕的独特美感。正因为如此,紫砂壶的雕刻不同于一般的雕刻,也有别于漆雕和其它陶瓷刻绘,以刻绘国画为例,它是在紫砂陶坯多角线条等复杂的造型上进行操作的,画面与画稿相似,书画以外也有印章款识,但布局上有所不同,需按照紫砂壶各种造型分别对待。而成功的刻痕别具笔墨意味,要求清晰而层次分明,刀法既定就不能更改,真正做到刀刀见笔,一件优秀的紫砂壶制品,在成功的造型上进行精致的镌刻,俨如一幅完美的中国画。所以紫砂壶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最初,紫砂陶刻装饰是由制壶艺人署名落款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饰形式,后来由于茶事兴盛和紫砂壶的社会影响,爱好者追求书法艺术和铭刻趣味,这就吸引了社会上不少精于品壶的书画家、金石家纷纷介入其中,有的人不仅出样订制,还挥毫饰壶;同时,刻划、装饰的部位也延至壶的肩、腹、盖面等显眼处了。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清嘉庆道光年间的金石家陈曼生设计的壶样,由陈曼生及他的幕友撰词作画镌刻于壶上,促进了紫砂陶刻工艺的发展。
现时,与时俱进的审美情趣,促使宜兴紫砂陶较好地传承了传统,使紫砂陶艺作品更美、更雅更具传统文化特征。在江苏省有一大批著名的文化人先后参与到宜兴紫砂陶的创作、研讨中来,不少人为宜兴紫砂陶著书立说,为艺人树碑立传,传承了紫砂文化历史,使后人研究紫砂有了文字依据,也提高了紫砂陶的身价,确立了紫砂在中国陶瓷艺术之林的地位。
紫砂陶制作工艺已由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并且向联合国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涵盖了紫砂陶刻这一元素。因此,做好紫砂陶刻大文章,显得尤为重要。许多传世名壶正是“字以壶传,壶随字贵”,造就了珠联璧合、世代相传的艺术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完善文人参与的运作机制,力求使能工巧匠和高级专业人才得到完美的结合。
紫砂陶刻装饰由于自身固有的特性,较之其他艺术,其创新要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只能从具体的作品出发,因品种制宜,因特色制宜,因条件制宜,因市场制宜。 在今天这个开放和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审美情趣出现了多样性的特征。必须有多样性题材的表现,必须顾及及不同人群和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要求,才能适应不同爱好者的接受心理。
笔者重点提出的是:题材的多样性,是特指在具有积极向上的基础上,有文化底蕴的。切不可庸俗,更不能有低级趣味的文字及图案出现在紫砂陶刻装饰上。真正使宜兴紫砂这块非物质文化遗产招牌永不倒。给我们的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文化才富,才是我们想要做的而且必须做的。
[1]《紫砂壶铭赏析》陈茆生著
[2]《中国紫砂茗壶珍赏》夏俊伟韩其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