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途径探讨

2015-08-15荣豫川

天中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音乐会声乐舞台

荣豫川

(黄淮学院 音乐表演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提高人的综合文化修养和素质,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目前,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被社会各界民众所认识,各类学校也把艺术教育提上了日程,并在课程安排、学时保障、师资队伍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作为大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声乐,就是用演唱表达思想感情,其生动真切的内容和优美的声音,既能感动演唱者本人,也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声乐以演唱为主旨,涉及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等学科。在声乐学习中,只有主动地把书本知识与具体的声乐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掌握和提高声乐技巧。舞台实践作为艺术实践的一部分,在声乐这一表演艺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高校声乐教育的现状来看,教师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音准、节奏等知识技能的把握上,尽管学生了解了基本训练方法,但表演能力欠缺。因此,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声乐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提高声乐实践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声乐人才的属性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一)声乐人才的社会属性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所谓应用型声乐人才,是指通过接受大学声乐教育,能把学到的音乐理论和声乐技能应用到音乐文化活动中去的专业性人才。声乐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人们学习声乐的目的,绝不是仅仅了解一些乐理知识和发声方法。一个合格的声乐人才,一要具有扎实的声乐理论功底、较高的演唱水平和出色的音乐表演能力,能够通过演唱让听众得到艺术熏陶;二要具备一定的声乐欣赏和创新能力;三要具备开展声乐教学的能力,能够帮助声乐爱好者掌握演唱的基本技巧。这些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具体的实践锻炼。一个艺术人才的成长和成功,除了天生的禀赋和爱好之外,后天的教育和锻炼尤为重要。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招生情况良好,但报考艺术专业的学生中不少是将其作为考取大学的一条捷径,这造成了学生音乐素质的良莠不齐。面对这种现实,高校艺术类专业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声乐人才,必须明确声乐人才的社会属性。高校培养声乐人才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演唱水平和表演能力,而且要使其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只有为社会服务,才能体现声乐人才的价值。艺术为大众服务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到群众中去,通过各种形式的舞台,通过近距离的演唱表演,实现为群众服务的目的,这便是声乐教育和声乐人才培养的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属性要求我们在培养声乐人才时要关注社会需求,重视学以致用,把实践教学放到和日常课堂教学与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声乐人才的实践属性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发声技巧基础训练贯穿声乐人才培养的始终。在声乐学习的基础阶段,重点是歌唱意识的培养、歌唱腔体的训练和科学演唱通道的建立,通过咬字、吐字、音准、节奏的练习解决发声技术上的问题。在这一阶段,学生通常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发声训练去领悟对声乐的某种“感觉”。然而,这种“感觉”是抽象的,学生自身一般无法判断其正确性,还会如“瞎子摸象”,不能形成整体感觉。因此,在高校声乐人才培养中,必须通过声乐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演唱、演绎环境下去摸索,把模糊不清的感觉转变为对具体作品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应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的实际演唱练习,结合平时掌握的发声技术、音乐理念、情感处理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现从发声技术到发声技巧的过渡,去伪存真,找到正确的“感觉”。

(三)声乐人才的应用属性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高校在声乐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除了要突出人才培养的师范性,还要兼顾其市场性和应用性。声乐人才从事的教学工作或舞台演出工作,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目前,演出界呈现多元化趋势,正规或大型音乐表演、商家促销活动、社区音乐会、各类合唱比赛等都离不开声乐人才,这为声乐人才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就高校对声乐人才的培养来讲,“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我们也应随之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使培养的声乐人才既有较强的演唱能力,又有教学能力,符合声乐教育和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声乐人才”[1]192。声乐人才的应用属性,要求声乐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实践做文章,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需要并胜任未来工作的声乐人才。

二、舞台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舞台实践对于声乐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综合音乐修养的提高上。综合音乐修养对于音乐工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对音乐本体的基本审美与理解以及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具体任务、重要意义和基本价值的认识。笔者认为,学生综合音乐修养的养成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舞台实践离不开音乐理论、演唱技巧的指导,而音乐理论、演唱技巧能够在舞台实践中得到提升。

(一)舞台能促进音乐理论与实际能力的结合

没有具体实践活动的支撑,声乐也就失去了作为听觉艺术的价值。柏拉图曾站在音乐社会职能的角度,以远见审视并希望通过以法律的形式来保障音乐的艺术实践,从而确保音乐艺术作为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能。我国古代音乐家嵇康认为音乐是不存在“哀乐”的。针对孔子提出的“移风易俗,莫甚于乐”这一观点,嵇康认为:“和心足于内,和气见于外,故歌以叙志,儛以宣情。然后文之以采章,照之以风雅,播之以八音,感之以太和,导其神气,养而就之。迎其情性,致而明之,使心与理相顺,气与声相应,合乎会通,以济其美。”[2]1332实际上,嵇康又在不知不觉中承认了“声有哀乐”。可见,音乐理论和社会现实、社会存在及音乐表达实际相结合,能够匡正不切实际的音乐理论。当代音乐家沈湘的声乐理论对中国声乐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邹本初先生撰写的《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可以作为学习声乐的参考书,其中论述的美声唱法尤其值得借鉴。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脱离了舞台便无法生存下去。只有通过具体的舞台演唱,声乐作品才算真正完成,不然只能是纸面上的音符与文字而已。戏曲作品也是这样,只有通过演员的舞台表演和演绎,才能实现其叙事作品的价值。根据声学理论,没有机械振动就不能产生声音,更遑论“乐”了。正如一些失传的声乐作品,只靠文字记载,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其音乐特征。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丰子恺先生在《音乐入门》一书中指出:“凡音乐鉴赏力底养成,最初须自己练习唱奏,则基础巩固。”[3]1尤其是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无论是基本的技术、技巧还是更深一层的内容表达,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何能做到相对完整的表达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或演唱外国作品时多是学唱原文,其出发点是忠实于原作,希望较好地表达作品的意愿,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学唱而咬外文,缺乏对作品所表达的具体含义的深刻认识,即便技巧再好,也只能是没有灵魂的模仿而已。只有深入地认识与理解作品,才能在实际演唱中较为准确地呈现作品的音乐美感,而音乐工作者认识与理解作品的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舞台实践提高。

(二)舞台演出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舞台演出对学生来讲是实践锻炼,学生演唱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舞台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舞台演出,学生能对自己的演唱水平有一个主观认识,进而明确努力方向,不断提高演唱水平。学生的舞台演出受到老师的赞扬和听众的欢迎,有利于学生激发和巩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生音乐会后,教师将学生的此次演唱与日常舞台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做对比,指出哪些方面发挥得好,哪些方面发挥得不尽如人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不断挖掘学习潜能。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对于学生的舞台实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失败和挫折;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查找不足和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探求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方法。

(三)舞台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唱素质

学生要提高自身的演唱素质,必须重视提高日常理论学习、日常演唱训练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学生通过舞台实践,“可使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在社会范围内得到认可。同时,能更好地认识到自身能力和演唱水准的差距,从而确立更高的学习目标,促进演唱能力的不断提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声乐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堂、琴房以及理论上”[4]。以笔者的经验,师生音乐会、广场音乐会等舞台实践,能够使学生将平时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熟练掌握声乐作品,逐渐提高整体演唱和表演水平;同时,舞台实践可以促进师生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声乐艺术修养和演唱水平。“熟练的声乐演唱者不光只是在声音上让人感觉到一种成熟和美的感受,而且舞台形象还会使人眼前一亮。一个细微的表情,一个恰到好处的动作,一个舞台上简单的挪动,一个台上台下的默契的互动,一种情感投入的表现,这些都是通过声乐舞台实践一步步、一次次培养和积累起来的。想要获得良好的声乐演唱形象及舞台表演能力,舞台实践是必须要扎实走下去的路线。”[4]80通过现场感极强的舞台表演,能够使学生不断提高舞台形象塑造能力,增强演唱的艺术感染力。以一位学生在师生音乐会上演唱歌曲《昭君出塞》为例,前期的彩排中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仅限于表面,舞台整体形象的塑造不理想,通过一次次的练习,经过反复的人物推敲,终于在演出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可见,完善舞台形象可以提高舞台表演力和艺术感染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表演素质。

三、扩展声乐教育的实践教学平台

声乐教育的实践教学中,舞台是最具代表性实践平台,但舞台实践毕竟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不是所有学生都有大型舞台实践的机会,因此,声乐的实践教学,要利用各种不同的平台,如周末文化专场音乐会、节庆音乐会、社区演出、公益演出等,尽量为全体学生提供表演和展示的机会。

大部分学生比较内秀,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甚至对舞台有恐惧感。参与基于艺术活动的各类大型比赛、公益活动甚至商业演出,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或改变学生的身心与思想。音乐能使学生人格高尚,舞蹈能使学生美丽健康,戏剧表演能使学生情感丰富。

各种形式的演出能够促进学生声乐学习的纵向发展。我们在鼓励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提倡学生“术业有专攻”,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举办专题音乐会,演绎一些耳熟能详的传世经典。一些民族经典,“无论是歌还是曲都有它的地域性、历史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全面的审美概念,还能应时代潮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积累多种音乐素材。”[5]161专题音乐会以某一个主题,集合若干有共同性的歌曲,以专题的形式集中展现事件的起因、进展、趋势和影响程度,给观众以全方位的认知和感受。专题音乐会的演绎具有全面性,声乐具有专业性,学生在专题音乐会上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感悟。

声乐比赛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声乐有专业与非专业之分,有严肃音乐、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等题材之别,不同的声乐比赛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各类比赛中,可能会有学生用通俗唱法演出艺术歌曲,或用美声唱法唱通俗歌曲,以新颖吸引观众和评委。声乐比赛中,学生通过与其他选手的竞争,会在自尊等心理的驱使下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心,进而会更多地关注声乐,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

[1] 孙作东.高师应用型声乐人才培养的探索[J].音乐创作,2012(4).

[2] [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丰子恺.音乐入门[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4] 李凤坤.谈艺术实践对声乐学习的重要作用[J].音乐生活,2012(3).

[5] 梁雪.高校声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

猜你喜欢

音乐会声乐舞台
搞砸的音乐会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失败的音乐会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