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三问我国高校教学
2015-08-15唐君
唐 君
(遵义医学院 外国语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Jon Bergmann和Aaron Sam将实时讲解与PPT演示结合的视频上传网络,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诞生了[1]。2011年,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推动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发展[2]。这一里程碑式的教学革新与随之涌现的麻省理工开放课件运动(OCW)、耶鲁公开课、TED教育频道等优秀教学资源,为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储备,从而吸引众多教师付诸实践检验其效果,积累理论研究经验,以求形成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理性认识,翻转课堂教学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3]。
一、“翻转课堂”研究综观
有研究者从教学流程操作视角,将翻转课堂定义为:把“老师白天在教师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流程翻转过来,建立“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程序[4]。也有学者从教学技术支持的角度,认为翻转课堂是由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随后通过课堂上师生交流和完成作业来实现的教学过程[5]。那么,翻转课堂究竟是对传统教学流程的颠覆性逆转还是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革新?回答此问题,我们必须对现有国内外翻转课堂的研究进行梳理。
国外翻转课堂研究主要集中于与传统教学的对比[6]、教学应用[7]和探讨其他方法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效果[8]。国外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强调视频学习资源的开发应用与翻转课堂教学开展的具体步骤。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已在国外有了数年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模式,获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但对于翻转课堂的构成要件、内涵与外延、优缺点、教学过程中的控制手段等还缺乏系统性认识。
目前,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多为引进性介绍[9],同时也有结合特定学科或课程开展翻转课堂实践探索[10-11]和教学理念设计的研究[12]。国内理论研究多于应用研究,翻转课堂的实践也只见于几所学校,如重庆聚奎中学、南京行知中学、常州外国语学校、珠海市第五中学,高校的实践尝试则更为鲜有。
从国外的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出,视频学习资源与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手段是翻转传统教学流程的关键因素,因此它们才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内成功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也同样是凭借视频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的整合,通过彻底重组教学程序完成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总之,信息化教学是翻转课堂的根本特征。
二、三维解构“翻转课堂”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技术丰富的教学,不但基于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而且还涵盖相关的教学策略[13]1。既然现代信息技术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关键要素,那么翻转课堂就是信息化教学的一种特定形态。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造个性化学习空间,延展自由的学习时间,颠覆传统教学环节,从而有效发挥与调动学习者主动性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因此,翻转课堂实质上从空间、时间、主体三个方面完成了对传统教学的彻底翻转。
(一)教学空间的翻转
从已有实践案例不难发现,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室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空间地点,它成为教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问、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场所。客观上看,教室与课堂虽依旧是整个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理处所,但其间完成的教学环节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教学方式下本应由学生独自在家完成的练习,即知识的掌握与内化过程,被转移到课堂上来实现。传统教学中的课堂讲授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凭借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以视频资料等形式,于学生到达课堂之前下发,并由学生自行学习并完成相关测试;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也不再局限于学校的教室,它扩展到了住所、图书馆等场所。
(二)教学流程的翻转
传统教学流程大致可总结为“课堂教授―作业练习”,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大致为“学生学习材料―练习测试―教师辅导”。对照传统教学的“老师教在先,学生练在后”,翻转课堂的教学步骤可理解为“学生学练在先,老师辅导在后”。如此时间概念上对传统教学流程的革命,映射出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在观念上更加深刻的变革——对教学过程中主体的重新确立。
(三)教学主体的翻转
传统教学中的主角无疑是教师,课前教师设计课堂,课中教师主导课堂,课后教师通过练习巩固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完成对教学资源的学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一起讨论交流、协同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对学习成果进一步总结升华,可见,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的参与远远高于传统课堂,充分彰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极大提高。较之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特点是翻转课堂在全球范围内大受推崇的真正原因。
三、我国大学的教学现实与“翻转课堂”
我国高校的课程教学可分为公共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专业课一般按专业小班进行授课,而公共课则多为同专业甚至跨专业授课。从课程内容来看,有的课程重理论,有的课程重实践操作。虽然教学改革的浪潮汹涌,但大多高校在授课形式上却出奇地一致,都依旧是“老师讲,学生听”。教育信息化并未彻底改变高校教学实际,而被过度简单化地误读为多媒体教学,而多媒体教学又往往在教学实践中被再次简化误读为PPT文档演示。
我国高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要求大学生能够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根本性角色翻转,高校教师能够实现从课堂主导到课前设计、课中引导、课后辅导的综合翻转,教学手段能够实现从单一多媒体到真正信息化、网络化的立体翻转。
我国高校学生能否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根本性角色翻转呢?
尽管我国基础教育已经尝试多种改革方案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却始终未改变学生作为“听众”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角色,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中小学阶段形成的被动学习习惯在短期内很难改变。翻转课堂中的学生,必须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前自行学习视频,课中积极讨论、主动探索,课后总结经验,深化知识。从构建注意学习观看来,这是一个建构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14]。换言之,翻转课堂正是一种通过兴趣和求知欲的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绝对主角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然而,面对早已习惯于“填鸭式”“浇灌式”的莘莘学子,翻转课堂教学必将遇到严峻的挑战。
我国高校教师能否实现从课堂主导到课前设计、课中引导、课后辅导的综合翻转呢?
“颠倒教室”并不是学生毫无组织的、自由的、随意的学习,而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较之传统教学中单凭口头讲授、板书引导的教师身份,翻转课堂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更加多维的关键作用。首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必备条件是课前教学视频及资源的发布,而这些教学视频和资源的研发者就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课程要求,设计制作逻辑紧密、吸引力强、声像俱佳的视频材料。可见,在课前准备阶段,翻转课堂教学就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不但要结合课程形成独到的教学见解,而且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演绎,寓教于乐。其次,翻转课堂教学的课中阶段,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互动、探讨与质疑解决问题,内化知识。传统教学的“教师一言堂”显然与翻转课堂教学的师生交流及生生交流相悖,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学生个性,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建构开放的课堂。最后,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后阶段特别强调教师的辅导作用。教师不仅仅是前期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更是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的坚强后盾。课前视频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课中讨论对学生知识内化起着决定性作用,而课后辅导则直接决定着学生知识深化的程度。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他们能否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翻转课堂教学所需的教学实践中去,能否达到翻转课堂提出的综合教学能力标准,都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我国高校教学手段能否实现从单一多媒体到真正信息化、网络化的立体翻转呢?
翻转课堂教学从课前到课后都尤其关注师生间的互动反馈,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而所有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都需凭借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小由于时间和空间带来的局限性。即使在教育信息化发达的美国,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不但要求学校具备必需的硬件基础设施,更要求教师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美国艾尔蒙湖小学提出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能很好地将 Moodle平台应用到教学中,使得翻转教学活动能在学生间、师生间良好进行”;克林顿戴尔高中要求“教师利用 Techsmith公司的Camtasia Relav(一款录屏软件)将课堂讲授内容录制成视频”;河畔联合学区则主张利用iPad进行数字化互动教学。这些学校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我国各高校基本上都不具备。从国内翻转课堂的成功案例看,重庆聚奎中学搭建了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并给所有学生发放了平板电脑;南京行知中学则以全国最大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沪江网作为其技术支撑。人手必备的学习终端以及大型的信息管理平台甚至基于云服务的微课程平台,对于我国目前的多数高校教学而言更像是理想。
翻转课堂教学是出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而进行的教学方式变革,是授课方式的信息化革命。明确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应具备的基础条件和我国高校的现实,有利于我国高校理性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尝试,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强调: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我国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到 2020年,要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这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全面实施带来了希望。
[1] 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2] Katie A.Educator evaluate “Flipped Classrooms” benefits and drawbacks seen in replacing lectures with on-demand video[J].Education Week,2012(10).
[3] 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8).
[4] 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
[5] 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
[6] Strayer J F.How learning in an inverted classroom influences cooperation, innovation and task orientation[J].Learning Environ Res,2012(15).
[7] Gardner,Justin G.The Inverted Agricultural Economics Classroom: A new way to teach? A new way to learn?[C]//Presentation at the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s 2012 AAEA Annual Meeting,Seatle.Washington,2012: 12―14.
[8] Gannod G C,Burge J E,Helmick M T.Using the inverted Classroom to teach Software Engineering[C]//2008ACM/IEEE 30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2008: 777―786.
[9] 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10] 陈晓平.传统教学模式被翻转的端倪——“翻转课堂”在承认高校商务英语写作中的时间与体验[J].中国成人教育,2013(10).
[11] 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开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12]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13]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4] 王长江,李卫东.“颠倒的教室”:美国教育新景象[J].上海教育科研,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