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推广视角下的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2015-08-15宋海燕
宋海燕
(郑州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一、发展理念: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与中原文化产业具有一致的发展目标
当今世界,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国热”引起了持续升温的“汉语热”,促进了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挂牌成立。2006年12月,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提出要适应当前形势,转变观念和工作重点,实施对外汉语教学的六大转变,全面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1]。目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以孔子学院建设为龙头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成为中外教育、文化等领域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汉语国际推广不仅是推广汉语,更重要的是通过汉语推广中国文化,介绍国家魅力,以语言推广促进文化传播,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河南地处中原,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英雄、农耕、商业、科技、医药、汉字、姓氏、崇祖、神龙、宗教、诗文、书画曲艺、武术、饮食等文化项目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是发展中原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保障。2011年10月,中共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制定了“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河南文化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文化大省的河南必须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实力,提升文化影响软实力。这就要求河南文化产业必须致力于国际化发展,大胆开拓国际市场,从根本上提升河南省和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的竞争实力[2]。
汉语国际推广的宗旨是通过汉语和汉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加强中国与世界各方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世界各国各地区对中国的认识与了解,发展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丰富的河南文化资源是了解河南、了解中原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原文化产业国际化进程旨在增强中原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世界影响力,充分发挥中原文化的经济功能,推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升地区软实力。因此,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原文化产业国际化在根本宗旨上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的。以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为视角,探讨基于汉语国际推广的中原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潜在方向和途径,对于二者的互动发展及增强中原地区及国家的软实力都大有裨益。
二、发展模式:推进基于汉语国际推广相关行业的拓展创新
2004年,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国统字[2004]24号)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依照该定义,“文化及相关产业”可组合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外围层、相关文化产业层等内容。其中,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及文化艺术服务;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及其他文化服务;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汉语国际推广视角下加快中原文化产业发展,就是要以汉语国际推广倡导的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为切入点,探索其与文化产业相关行业的结合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创新发展理念,开发推广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产品,开展中原特色文化展演与旅游体验,开发应用具有中原特色的汉语文化教学资源,从而推进相关行业的创新发展。
(一)文化旅游业
河南属于旅游文化资源大省,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推出了一些特色旅游线路,如古都游、寻根游、功夫游等;发展了一些以文化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大型节会,如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洛阳牡丹节、开封菊花花会、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淮阳伏羲姓氏文化节等;开发了一批以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旅游演艺节目,如《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忠烈千秋·杨家将》等。与汉语国际推广相结合,河南文化旅游业未来应更注重旅游产品的体验互动性,与从事汉语国际推广的国际国内院校及相关团体加强合作,以夏令营、游学团等灵活机动的形式满足各种团体的需要。作为国家级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的河南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承担的“汉语桥——国际学生夏令营”活动就是这种文化体验模式的成功范例,未来可考虑向国内外更大范围的汉语学习者推广更多的文化项目,如太极拳、各种地方戏曲(包括豫剧)、朱仙镇年画、汴绣等。
(二)新闻出版业
河南新闻出版业在新闻出版集团、图书出版社、报纸、期刊、记者站等相关领域发展迅速,但是,这些领域的服务和产品鲜有针对境外对象,特别是汉语国际推广对象的推广,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创新空间。第一,研究开发体现中原文化特色的面向海外汉语学习者的教材资源。河南的古都文化、名人文化、姓氏文化、汉字文化等都可以作为开发教材资源的主题。河南省的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与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合作开发的融合武术和汉语学习的“快乐武术学汉语”系列教材,是一次成功的尝试。第二,设计研发面向海外汉语学习者的期刊或报纸,以中原文化的推介和汉语学习指导及分享为主题,以汉语为主导语言,以电子媒介为主,满足海外汉语学习者了解中原文化、练习汉语的需要。第三,以武术、汉字、名人等文化资源为主题,设计开发易懂、有趣的绘本故事或读物,激发汉语学习者的阅读兴趣。
(三)广电影视演艺业
在文化产业开拓发展的浪潮中,河南广电影视演艺业创作了一些有较高知名度的作品,如:《快乐星球》《少林寺传奇》等电视作品;《木兰诗篇》《风中少林》等优秀剧目;《梨园春》《知根知底》《汉字英雄》《成语英雄》等品牌栏目。在汉语国际推广事业领域内,河南广电影视演艺业可与海外孔子学院等品牌加强合作,推介河南省现有的优秀作品,合作开发促进中原文化推广和语言学习的新产品。
(四)动漫游戏业
作为新兴产业,动漫产业是促使传统文化散发新活力的重要手段。闻名于世的迪士尼开发的动漫英语学习资源影响广泛,为语言文化推广和动漫游戏的结合提供了借鉴范例。因此,中原动漫游戏业可以在这方面做出尝试,吸引更多的汉语学习者和中原文化爱好者,如以已有的小樱桃动漫形象为基础,开发设计小樱桃汉语学习课程或游戏;结合武术、名人、古都、戏曲等文化主题设计新的动漫形象,开发各种包含中原文化和汉语学习内容的游戏产品。
(五)工艺礼品业
继续开发研究传统工艺文化产品如朱仙镇年画、汴绣、钧瓷等,借助汉语国际推广的场所和对象做充分的宣传推广,提高中原文化的海外知名度;开发研究以各种中原文化符号为内容的工艺品,作为中原对外交流的礼品、汉语国际推广活动的纪念品和奖品、海外汉语文化爱好者的消费品。具体可以利用的中原文化符号有功夫套路、功夫服饰、兵器、清明上河图、龙门石窟、牡丹、甲骨文、历史名人等。
(六)手机网络等新媒体行业
依托便利的网络平台,开发推广以中原特色文化为主题的视频资源或线上游戏;充分发挥河南手机报的普及优势,和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合作研究,以俗语、成语、交际文化等为专题,推出面向留学生的语言学习手机报;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用户资源,开发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手机汉语学习辅助软件和游戏,如以甲骨文汉字文化为主题的手机汉字学习软件;充分利用微薄、微信等交流平台加大中原文化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三、发展意义:促进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原文化产业互动发展
(一)中原文化是激发汉语学习者的动机源和推广抓手
语言教学是汉语国际推广的基本内容,汉语学习者数量的增多和学习水平的深化是其推广程度的标志。对大部分国外学习者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汉语非常难学,持续、单纯的语言学习常常让他们觉得缺乏趣味。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表明,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才能促进长久深入的语言学习。由于历史、现实、家族、个人等原因,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动机呈多元化状态分布。在实际的教学和推广工作中,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激发学习者的初始动机,增加学习者的数量。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看到了个人在中国发展的机会,在中国找工作、做生意等成为一些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动机,这一类动机常被称为工具性动机。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汉语与其生活和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即缺乏工具性动机的外国人,他们学习汉语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要想吸引他们接触和学习汉语,进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可以说,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和兴趣是人类普遍的心理特征,对中国文化的接触了解可以激发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机。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在发挥文化激发学习者汉语学习动机的作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第二,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汉语学习的持续和深化。目前,从国际范围内看,汉语学习者的数量和水平呈金字塔状分布,即初级水平的学习者比较多,真正达到中高级特别是高级水平的相对较少。对于那些持有工作、旅游、做生意等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他们常常只满足于能够进行日常交际,急学急用,一般很难长期坚持深入地学习;对于那些没有明确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枯燥乏味更容易让其学习动机减弱,从而浅尝辄止,轻易放弃汉语学习。汉语国际推广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增加汉语学习者的人次,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加深汉语学习者对中国的了解和友好意识,促进他们知华、友华。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及认同是实现这一长远目标的重要途径,保持学习者持久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动机研究中的“自我决定”理论把以从活动中得到乐趣和满足感为目的的动机称为“内在动机”,强有力的内在动机对于成功学习非常重要。在汉语国际教学和推广中,以文化为抓手,融合不同主题的文化内容,可以增强教学和推广工作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而趣味性恰恰能够引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以文化为抓手,保持学习者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持续促进汉语学习者保持强烈持久的内在动机,能使他们长久地坚持汉语学习,进而不断深化学习内容,提高汉语水平。
(二)汉语国际推广可促进中原文化产业的外向国际化
随着文化强省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在相关活动和产业的设计开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不相称,仍需加快发展步伐,开拓创新,提升河南文化产业在中原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力。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视角下推进中原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产业服务经营的海外针对性,有利于提升中原文化产业的受欢迎度和竞争力,促进中原文化产业的外向国际化。
1. 增加中原文化产业服务经营的海外对象,拓展发展广度
前已述及,在当前众多的汉语学习者中,持有找工作、做生意等工具性动机的人比较普遍。在初始阶段,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可能并不浓厚。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客观性,在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中,文化因素常常会被自觉地融入语言教学中,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进而引起他们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的关注。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海外推广角度看,这些学习者就是理想的潜在对象。调查发现,很多留学生正是因为来河南学习汉语,所以加深了对中原文化的了解和感情,更多地关注与中原文化有关的电视节目和影视作品,愿意对有特色的中原文化纪念品及小吃进行消费。同时,他们也会把自己对中原文化产品的体验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向朋友及家人等社交圈介绍,吸引更多的海外人士了解、关注中原文化产业相关服务和产品,拓展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的广度。
2. 增强海外服务经营对象对中原文化的理解,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度
语言教学是汉语国际推广的主要任务。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来河南学习汉语,这就为中原文化产业的深度开发和发展提供了可能。而且,因为有了语言这个工具,他们也更倾向于体验原汁原味的中原文化,选择原版的、本土的中原文化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原文化产业外向推广的成本。
在中原文化产品国际化进程中,语言是一个无法跨越的障碍。文化服务和产品在最初的推介阶段一般比较注重依靠丰富多彩的主题及绚丽夺目的外在形式,如少林功夫和太极拳的招数、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的图片、传统戏曲的唱段、杂技的技艺表演、特色小吃的品尝等,快速、有效地吸引受众的眼球。但是,文化的推介和传播绝不能仅限于外在形式,更应关注文化精髓,从深度上探索文化产品的开发。以少林武术为例,其原生拳种有30多种,每种拳法的产生和发展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内涵。从整体来看,少林武术涵盖易学、兵学、伦理、美学、养生等内容,儒、道、释三种文化思想,这些较为抽象的文化资源单靠外在的展示和体验难以深刻体现出来,必须加入阐释和交流,这就离不开语言这种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翻译在语言交际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首先,翻译需要大量的精通中原文化和外语的翻译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长期的投入。其次,与中国历史、思想、语言、习俗等密切相关的中原文化,其原始表述和展示途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翻译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很难精准体现其深刻内涵。通过翻译对文化内涵的了解只能是间接的,无法深入了解原汁原味的文化样态,这就可能使中原文化的魅力大打折扣。以武术为例,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很多技法名称本身都打上了鲜明的传统文化的烙印,体现出了四字格为主、简约为美、工整对称的文化特点[3],这些也都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中国语言的深入理解才能领会。
四、发展保障:实施基于汉语国际推广的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一)必要性及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省各地区的竞争已经不限于彼此之间,还体现为各自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地处中原的河南省要想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软实力。河南省要真正使丰富的中原文化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文化资源大省的实际相匹配,就必须加快中原文化的国际化进程,塑造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受众群体的中原文化品牌。
汉语国际推广已作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进入国家的战略视野,因此,河南省实施基于汉语国际推广的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就显得非常必要。其重要意义在于,以“知中国者知中原、知中原者知河南”为目标,以汉语国际推广为依托,继续加大中原文化产业的外向国际化力度,在汉语国际推广视角下创新中原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提高中原文化产品的知名度,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实施步骤及途径
1. 提高认识,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
河南省要想在汉语国际推广视角下实现中原文化各相关行业潜在创新领域的蓬勃发展,就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河南省在文化创造性上所能爆发出的能量。因此,与河南省经济文化发展相关的各领域各行业都必须提高认识,对基于汉语国际推广的中原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有充分的认知。相关机构及各级各类文化产业部门要真正把通过汉语国际推广促进中原文化产业国际化提高到全省战略的高度。首先,决策层要树立结合互动的发展理念,做出倾向性引导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其次,具体行业在政策导向下应加大资金投入,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层层推进,形成合力。
2. 整合资源,培育开发特色项目
在当前的形势下,单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多元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和选择。中原文化产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树立开发自有品牌的意识。这有赖于对中原传统文化丰富资源的深入系统挖掘,对当前各行业先进技术和理念的深入整合,对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对特色项目的培育开发。比如,汉字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国际推广的组成部分,河南是汉字的发源地,以汉字文化介绍、汉字学习、汉字文化符号为主题,可以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丰富这一主题文化的生产方式和呈现方式,实现文化服务和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开发视频、动漫、电子期刊、点读笔、游戏、工艺品等相关产品,打造围绕汉字文化主题的特色项目和品牌。
3. 更新观念,注重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发展中原文化产业,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智能基础,是关系中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中原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亟需既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又懂产品开发设计及经营管理的高层次、多技能、创新型、复合型文化人才。相关部门和行业要更新观念,把培养复合型创新文化人才提高到发展战略的高度,采取各种措施加快人才的培育。比如,可以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促进其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针对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设立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专业和学科。
[1] 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2):106―110.
[2] 苏全有,刘桂兰.中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3] 曹令军.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战略构建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8):96―98.
[4] 罗春霞,李雷,赵发田.浅谈中国语言文化在武术中的体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