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旗舰的引航人
2015-08-15一师青松建化集团工会
□一师青松建化集团工会
2013年8月26日,新疆兵团青松集团在乌鲁木齐市揭牌!
企业做强做大的背后是成绩:从2000年至今年仅13年时间,青松集团水泥产能由70万吨增加到2400万吨,是上市之初的34倍;总资产由上市前的2.3亿元,增加到125亿元,是上市之初的54倍;净资产由上市前的1.85亿元,上升到59.01亿元,是上市之初的32倍;职均年收入从上市前的14500元增至54700元,是上市之初的3.7倍。上市以来,青松集团进行了4次融资,共募集资金67.2亿元,为青松集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1月,青松集团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60家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行列,开始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历程。演绎这一跨越式发展传奇的正是公司“首席执行官”甘军和他的团队。
2000年11月,甘军担任了集团公司的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善于思考的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做大做强企业才有出路,如果抱残守缺,企业必定被淘汰破产!经过深思熟虑,他和班子成员制定了“巩固南疆,挺进北疆,做强做大水泥主业,通过资本运作,打造新疆一流的建材集团”的发展战略,打响了“四大战役”。
第一大战役:巩固南疆。
青松集团地处南疆,地广人稀,运输线漫长,运费高昂。实践证明,水泥产品公路运输半径在150公里至300公里,铁路运输在400公里至500公里,再远便因运费提高,很难有利可图了。然而南疆城市与城市之间动辄上千公里,如果只在一地设立生产点,如何覆盖南疆大片区域呢?
在兵团、第一师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青松集团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新疆加快南疆三地州经济社会发展机遇,自筹资金,相继收购了拜城、库车两地的水泥企业,使得公司的水泥生产能力增加到了96万吨。随即公司又投资1.5亿元新建了库车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拉开了青松建化水泥主业由立窑、中空窑为主转向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为主导的结构调整序幕。
正当甘军带领着他的团队大刀阔斧地进行兼并、重组、投资建新厂的当儿,2005年水泥市场突然变得萎靡,有些人又对甘军的“盲目冒进”表示了怀疑。为了解除大家的疑虑,甘军邀请了“深圳飞天管理创新公司”的专家学者们到青松集团把脉。经过近半年时间考察、调研,最后得出结论是,全国水泥市场的萎缩是短暂的阶段性表象,不久便会反弹复苏,并对“青松”前阶段跨越式发展作了充分的肯定。这让甘军一颗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
迎难而上,大踏步跨越式前进,在别人畏缩不前时抢先占领桥头堡,成了青松集团发展的理念。在这个理念支配下,青松集团先后投入50亿元,通过收购、兼并和新建生产线等方式,在乌鲁木齐市、五家渠、达坂城祁家沟、乌苏、和田、巴州、克州、库车、阿克苏等地建设9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并配套建设了总装机容量50MW的纯低温余热电站,基本完成了在全国十分之一土地的南疆,沿铁路、高等级公路,每相距300至500公里城市进行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布点的战略布局,并向北疆水泥市场进行延伸和拓展。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和基本实现了南疆乃至新疆的水泥工业结构调整。
2006年初,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在水泥行业里“上大压小”的一系列政策,这次水泥工业的产品结构调整,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小型水泥厂举步维艰。“青松”早早地跳出了中小水泥企业的圈子,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之一。
第二大战役:资本运作。
上市融资谁都知道,企业的最大矛盾之一是资金匮乏,它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企业一旦上市,就会吸收大量社会资金。甘军认为,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上市。他将他的想法拿到党委会上讨论,立刻得到班子成员的一致拥护。经过周密筹备,2003年7月,青松建化上市了!
2003年7月24日,6000万股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增至18492.75万元,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占总股本的65.90%,一师为实际控制人。青松建化进入资本市场,为企业发展铺就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高速路。
2007年11月,青松建化再次公开增发6100万A股,融资7.1亿元。此次募集资金全部投入到占全国十分之一的南疆土地上,沿铁路、高等级公路的州级城市,推进生产线全面升级和布点,实现水泥产品结构调整和产能扩张,实现了集团在南疆全方位覆盖的夙愿,也标志着一个立窑水泥生产线时代的完结。到2009年,集团新型干法水泥总产量已突破90%以上,水泥年产达到730万吨。
2010年8月,青松建化第三次配股融资成功,融资7.02亿元。此次配股募集资金将用于克州、巴州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和巴州、和田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以及库车日产12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
上市后的青松集团,先后进行了4次融资,共募集67.2亿元,企业利用这笔资金加大了扩建投入。新厂迅速产生了利润,这种良性循环很快回报了股民。由此,青松建化在股市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第三大战役:挺进北疆。
大战役硝烟还未散尽,在巩固了南疆水泥市场的基础上,甘军带领着他的团队又开始了谋划“挺进北疆”的战役,把工作重心逐渐往北移,分步实施“挺进北疆”战略。
此时恰好乌鲁木齐卡子湾水泥厂破产,这家老厂由于设备落后,经营不善,造成资不抵债,被上级处以政策性破产。
青松集团领导班子多次酝酿,统一了认识:收购兼并这家水泥厂,在卡子湾新建水泥生产线。北疆战役拉开了。2004年,青松集团投资近2亿元,在乌鲁木齐市卡子湾建成当时全疆单线生产规模最大的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该生产线主要生产高标号水泥和特种水泥。在自治区首府,在北疆前沿阵地,青松集团楔进了一枚结实的钉子!“青松”的大动作也让北疆的同行震惊不已,这支南疆的劲旅果真打上门来了!
2004年3月8日,青松建化投资3500万元与天业集团等三家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组建了年产40万吨利用电石渣生产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线,仅用半年时间就建成投产。
2010年,甘军和他的决策者们,在乌苏投资4.9亿元,建成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合作的年产120万吨的乌苏青松水泥,项目建成后,青松集团水泥总产能达到850万吨。甘军的“子弟兵”们一路攻城掠地,向北疆的纵深腹地英勇挺进!
2011年5月18日,青松集团乌鲁木齐日产2×7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达板城区隆重开工奠基。这标志着青松集团在“挺进北疆”战略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项目总投资近21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熟料465万吨,水泥650万吨,年供电量17572万度,协同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是青松集团“十二五”期间,实现“六大突破”,做强做优水泥主业,打造“百亿”、“百年”企业的重大项目之一。项目的实施为集团公司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大战役:整合兵团水泥企业。
整合兵团水泥企业既是兵团党委对青松集团发展的肯定,又是对青松集团的信任和鞭策。根据兵团党委关于组建兵团水泥集团的决策部署,2013年,青松集团开始了对伊犁南岗建材、天业水泥的整合工作。以甘军为首的青松集团领导层深刻认识到:此次整合采取不仅是资源、资产的整合,更是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理念的碰撞融合;要尊重南岗建材形成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和经营模式,只有文化、价值理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才能获得1+1>2的整合效果。为此,甘军提出,集团公司上下要统一认识、主动进入、完备方案,按照“理念引导、包容兼顾、渗透融合”的方式,知难而进、齐心协力、扎实有序地推进整合工作。
在兵团、一师和四师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伊犁南岗建材的积极合作下,2013年8月26日,新疆兵团青松集团在乌市挂牌成立,标志着青松集团整合兵团水泥、组建兵团建材集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1月25日,重组成立了伊犁青松南岗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伊犁青松南岗党委及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展开了以整合资源、聚焦优势为导向,对伊犁河谷和南岗建材区域的矿产资源、目标企业开展了整合重组的前期工作。
青松集团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率先开展了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制定了抓管理、强团队、重创新的三大激励机制,即:人才竞争机制、改革分配机制和目标激励机制,为公司进行自主创新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公司重点研发油井水泥、抗硫水泥、大坝水泥、低碱水泥等特种水泥的高附加值产品,均获成功。尤其是H级油井水泥生产技术、G级油井水泥生产技术,获得美国石油学会API认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2010年,被上交所公布为380指数公司。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入选“央视财经50指数”,并被评选为“十佳回报公司”样板企业,荣获“中国上市公司诚信50强”企业。
自改制以来,青松集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全国优秀诚信企业”、“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质量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而甘军同志也先后获得“全国第七届优秀创业企业家”、“中国十大卓越企业管理工程师”、“建材行业改革开放30年代表人物”、“中国经济建设杰出贡献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着军人气质和江南才子风格的甘军,正在“青松”旗舰上一路高歌,乘胜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