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经编:做“经编强国”的有力推手
2015-08-15李英
本刊记者-李英
特别报道SPECIAL
海宁经编:做“经编强国”的有力推手
本刊记者-李英
20多年间,浙江省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伴随着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塑造了一个个传奇,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也逐渐成长为经编产业重地。尤其是在“十二五”时期,浙江省海宁经编产业园区通过不断深化调整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由“经编大国”向“经编强国”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纺织工业领先典范系列报道8
栋梁榜: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
行业地位: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是全国最大的经编生产加工基地,园区的经编业经济总量占海宁纺织行业总量的 70%,约占全国经编行业总量的20%,并位居世界前列。2011年,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用纺织品特色突出。
上榜理由:中国经编行业是我国的特色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极具代表性,它是我国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之一,早在2002年就被授予“中国经编名镇”称号,目前可生产2000多种经编产品,主要包括服饰用、装饰用和产业用三大品类。
“十二五”时期,海宁经编产业园通过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由“经编大国”向“经编强国”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也带领着海宁经编不断奔腾向前。
海宁经编产品涵盖范围极其广泛。
数据说话
“十二五”期间,海宁经编产业发展硕果累累。2011年,海宁经编产值201.38亿元,到2014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收入291.68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利税18.65亿元,同比增长20.6%。
今年1~9月,园区技工贸收入201.04亿元,利税达11.54亿元。
从无到有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待挖掘的商机成为了创业者们的宝藏。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发展之初也只是马桥镇上由3家经编企业组成的小型乡镇工业园区,不过很快,园区领导就盯准了经编产业。
那时,出任马桥镇党委书记的沈顺年,一直在思考该用何种方式激活那些敢于破土求新生的民营企业家们的心。在当时,海宁从事皮草生意的人比较多,而从事经编行业的企业并不多,然而沈顺年深谙,越是成熟的行业其发展空间越小,新的领域反而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沈顺年认为,经编这个无所不在的万能“钥匙”,将会前景无限。
在沈顺年及园区领导的大力推动下,海宁的经编产业开始有声有色做了起来,经编产品琳琅满目,应用领域逐渐从服饰用、装饰用延伸到产业用领域。“不夸张地说,经编产品的应用范围上到天上飞的航空、航天,下到地上跑的汽车,水里游的游艇,身上穿的外套、内衣、帽子等,只要你能看见的都有经编产品。”沈顺年说道。
而之后的十几年间,海宁的经编产业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刷新着人们对它的认知。
2005年10月,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成立,园区随即成为了经编分会会长单位,开启了园区发展的新篇章;2006年,由园区发起并积极组织承办的第一届海宁中国经编服装设计大赛成功举办,同年,园区正式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并更名为“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2007年,园区产值首破百亿元;2008年,“马桥经编”成为“浙江区域名牌”; 2009年,全国首家经编产品专属交易中心“中国经编总部商城”投入使用,同时,园区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签订了节能减排自愿协议,成为行业内首个节能减排示范园区。
此后,园区又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全国仅有62家园区获此殊荣,园区也是纺织行业中仅有的3家之一;中国经编总部大厦正式启用,“马桥经编”在行业内率先跨入特色产业总部经济时代;第一届中国马桥经编交易会成功举办……
记者了解到,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是浙江省级百家特色工业园区中唯一一个经编针织工业园,中国经编产业集群地也由此兴起。“不少经编龙头企业就是在海宁经编产业园这个平台发展起来的,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海宁经编迈上了新的台阶,如今,海宁经编在全国已经初露锋芒,与广东、福建的经编产业集聚区域已经平起平坐。”海宁市盛星经编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国告诉记者,海宁经编的优势是设备先进,政策和投资环境优越,织造企业众多,产品成本相对低廉,因此市场潜力巨大。
谈到园区近年来的变化,黄建国谈到:“原来公司依靠业务员外出招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园区为企业提供了商城平台,我们也从原来的出门找,转变为客户上门看。”黄建国表示,通过园区搭建的商城平台,他们今年已接到七八个订单,增加产值300多万元。“预计今年商铺实现产值将达到1000万元,占公司总产值的十分之一。”
其实,海宁市盛星经编有限公司只是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众多商户的一个缩影,如今,园区的产业用经编产品已经占到了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的75%,篷盖类柔性复合材料、充气游乐材料、经编土工格栅、玻璃纤维经编增强材料等更是层出不穷。据悉,目前海宁经编产业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海宁纺织行业总量的70%,占全国经编行业总量的20%。
顺势而为
海宁经编就像一个从山顶顺势滚下的雪球,变得越来越大。海宁经编在迈进“十二五”规划第一年,即2011年,就举办了首届经编操作工技艺擂台赛,全面激发经编行业一线操作工提升自我水平;同年,国家纺织人才交流培训中心授予园区实验工厂“国家纺织人才培训基地”称号;园区被表彰为首批“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这一年,新一任园区领导濮新达,正式接过海宁经编产业园的接力棒,并提出了“经编产业提升发展、第三产业创新发展”的发展战略。“中国生产了全世界约85%的经编产品,而我们园区生产的经编产品份额约占全国的25%。海宁经编产品总量不小,接下来我们将要转变思路,从‘做大’向‘做强’转变,加强经编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建设。”濮新达表示,海宁经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走高端化、差异化的道路。
他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海宁经编重点打造“三个中心”。一是以经编总部大厦为载体,在已入驻的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机构的基础上,继续引进创业投资、基金、保险、审计等业务机构,打造海宁第二金融中心,为经编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二是以经编研究院为核心,重点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着重以经编科研、产品检测、技术研发等领域为招商对象,打造经编工业设计中心。三是加快电子商务及品牌总部基地的启动,在完善产业链、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集聚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力量,打造智慧创意中心。
重点推进
在“十二五”发展的重点任务当中,海宁经编产业园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以总部经济引领服务业全面发展,加强品牌和渠道建设,着力打造创新型的人才队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六个方面入手”,快速实现海宁经编产业园转型升级。
比如,在品牌和渠道建设方面,园区通过加强品牌和渠道建设,不断提升海宁经编的区域品牌形象。
一方面,园区从优势骨干企业入手,积极创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推进企业品牌运作中的资本创新、渠道创新、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整合无牌加工企业,推进品牌化运营。此外,园区还重点培育20家左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企业,鼓励企业加快品牌国际化进程,并着力培育1~3个国际知名品牌作为园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驱动力,确立世界经编之都的地位。
以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的代表企业之一,浙江华生经编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企业是国内首家拉丝充气材料的生产厂家,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浙江华生经编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生华告诉记者,2013年公司研发出超轻薄0.7mm充气材料,一平米售价在17元,其他企业只能研发1.2mm的充气材料,其售价在32元,0.5mm的差距使得超薄充气材料更轻便、好携带,价格低廉,因此迅速占领了国内外市场。仅2013年当年,超轻薄充气材料产值就达466万元。2014年,其产值则达到了3277万元,今年产值更是预计突破7000万元。
“就目前来说,国内拉丝充气材料这一块我们拥有很高的话语权。”蒋生华说,其实拉丝充气材料并不是企业唯一的“绝活”, 生华国内首创的热熔涂层工艺,各项物理指标均可媲美刀刮涂层,且与之相比更具价格优势,如今也已经获得欧盟、美洲、非洲等世界各大市场的认可。
据悉,该公司已经为拉丝充气材料生产工艺申报了国内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公司现拥有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于2009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2010年获“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
而在加强市场推广和渠道建设工作方面,海宁经编则在做优做强制造环节,稳定和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将关注焦点向品牌和营销渠道转移,比如园区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国经编总部商城和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使之成为园区市场推广和渠道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园区还积极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促进品牌快速和广泛传播,开拓基于互联网的营销渠道。
海宁经编在重点推进“六个方面”的举措下,园区发展卓有成效。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海宁经编产业发展更是硕果累累。2011年,海宁经编产值201.38亿元,到2014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收入291.68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利税18.65亿元,同比增长20.6%。今年1~9月,园区技工贸收入201.04亿元,利税达11.54亿元。
海宁经编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如今,已经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
“十二五”期间,海宁经编重点打造“三个中心”。一是以经编总部大厦为载体,在已入驻的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机构的基础上,继续引进创业投资、基金、保险、审计等业务机构,打造海宁第二金融中心,为经编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二是以经编研究院为核心,重点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着重以经编科研、产品检测、技术研发等领域为招商对象,打造经编工业设计中心。三是加快电子商务及品牌总部基地的启动,在完善产业链、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集聚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力量,打造智慧创意中心。
终极目标
回眸“十二五”,园区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均取得明显进展,同时,也为建成集总部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时尚创意基地和先进制造基地四大基地为一体的国际、国内重要经编产业基地,创新型、服务型现代产业集群,纺织强国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今年,在“十二五” 即将收官之际,魏国锋接过了园区领头雁的接力棒,带领园区秉承“传承”与“改革”,砥砺前行。
提及园区的发展与个人的心态,魏国锋比喻:人分为两种,一种人他看到了某座山,爬上去,会说我到了,这里是我的了,另一种人则是爬上了一座山后感到豁然开朗,因为他看到前面还有更多的山可以爬。未必更高,但是有不一样的风景。显然,魏国锋属于第二种,他希望自己的心和脚,能与园区的发展一道,一直要奋斗在路上。
他向记者介绍说,中国经济进入换档期,海宁经编将把重心放在加快适应新常态上,尽快实现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使经编产业从产能效益真正过渡到“智慧效益”,而短期来说,可能还需要面对一些阵痛。园区今年争取实现技工贸收入290亿元,工业总产值160亿元。
其次,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研发投入占企业总收入4.0%以上的企业占园区企业总数的比重达到5%,研发投入占企业总收入2.5%以上的企业占园区企业总数的比重达到20%。形成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经编产业用纺织品技术和产品,在国际高端经编面料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园区还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公共服务内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产品检测、标准制定、研发支持、技术服务、创业孵化、融资、信息分享、培训、工商税务、专业咨询(管理、会计、法律、国际贸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服务。
尤其是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将力求完备。企业在设计研发、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生产制造等主要环节信息化应用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电子商务覆盖率达到100%,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80%。
此外,园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还将持续提高,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企业按照国家清洁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园区具备生态示范作用。
眺望未来,海宁经编产业园仍将一直“行走”在经编行业的最前沿,在传承与创新中推动园区经编产业发展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