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写作
2015-08-15阴锐
阴 锐
(河北省乐亭县马头营镇贾滩上中心小学)
作文,长期以来让语文教师感到头疼,尤其是农村教师更是束手无策。一般都认为,农村生活缺乏情趣,学生无话可说。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束缚下,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见作文而生畏,写出了一篇篇集大量错别字、病句于一体,空洞无味的作文。我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下面就简谈一下自己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的点滴看法。
一、着眼小事,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也就是说,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把作文当作一件乐事,就会兴趣盎然地构思、表达。所以,在作文引导课上我注重从小事入手,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在平时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喜爱各种小事物,如小物件、小动物等。于是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请每位学生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件小玩具,首先让几位学生先介绍他们可爱的玩具是什么,可爱在哪里,也可以说说玩具的来历。随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接着,发给每人一张白纸,让他们把自己讲的写下来,最后将学生作文装订成册,再加上一个漂亮的电脑彩喷封面,并起名为《我的最爱》,放在班级图书角供大家阅读。学生们看着自己的作品编入“书”中了,写作兴趣顿时高涨,有了想尽全力把自己的作文写精彩、生动的愿望,随后学生们陆续“出版”了《快乐童年》《我的梦》《动物王国》《可爱家园》等作文集子。
二、以画激趣,调动写作兴趣
小学阶段90%的学生喜欢画画,即使是成绩较差者,也总爱舞动手中的笔,画出自己喜爱的东西。鉴于此状,在一次作文练习课上,我打破常规,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16 开白纸,要求学生利用纸的一半展开想象自由作画,内容上不做统一要求,再让学生根据画面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写在另一半纸上(要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完成后小组内先交流,每组自评出两幅最好的作品在班内展示,供同学学习评价,同学还可以勾出好的词句,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画面或段落旁画星星。学生评价后,教师再对每幅作品加以表扬,最后评出最受同学欢迎的作品。这种形势的写作在内容上毫无限制,既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玩中激趣,强化写作意识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本着学生的这一特点,我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活动中积累素材。一次元旦放假前,我组织学生搞了一个题为“快乐元旦”的迎新年活动,在“成语接龙奔马年”“超级模仿秀”“动物大连蹲”等几个游戏环节中,孩子们笑声不断。其间,我还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一边游戏,一边观察周围人的动作、神态、语言,逐一地及时指导及时评价。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玩得高兴的同时知道了写作文原来就是这么回事。所以,游戏一结束,学生就能挥笔成文,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欢声笑语。由于有了写作素材,学生写起来不再无话可说了。
四、及时批改、讲评学生的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鼓励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巨大。学生每写完一篇作文,多多少少有些成就感,毕竟那是他们劳动的结晶。每次课堂写作训练,我总见几个先完成作文的同学,私下交流着自己的作品,足见他们期盼别人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因此我作文批改总是很及时,不超过一周的时间。以使学生对作文的期望值不减。
批改时我们既要寻找每个闪光点又要指出文中明显的失误,既要有技巧的点拨又要做出情感的反应。老师的评语不在多而在于切中要害,让学生读后感觉到老师是认真看了我的作文的。那么下一次他会更认真地对待写作,因为他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教师善于在改评中作出正确的指导,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特别是对在作文中流露出低调、消沉情绪的学生,我们要多给予关心,甚至可以面批进行交流,而不是批评责怪。
上好讲评课也是保证写作有效的一个环节,每次作文讲评都力求上成精品课,让学生爱听,既有思维方式的指导也有审题思路的探索,既有佳作的欣赏也有病文的点评修改,既有老师的讲评也有同学的返评。每次讲评突出一点,然后连点成线,再连线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老师精选优秀的作文在班级宣读,我在宣读前先和小作者沟通一下,因为有人不愿意当众宣读自己的文章,特别是文章涉及私事的时候。宣读优秀作文一方面是对小作者的鼓励,进一步更生动地表现生活,另一方面也能激励其他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老师选择的作文不要局限于几个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面要广,选择写作有进步的学生的作文也未尝不可,抓住每一篇文章中的显著特征,哪怕是一段文字,几句话,甚至一个标题。有了教师耐心细致的工作才会有学生更重视写作的结果。
泰戈尔曾说:“日光把金色的诗琴,赠给恬静的繁星,让它们弹奏永恒的光明。”那教师就是把生花的妙笔,还于可爱的学生,让他们谱写多彩的人生。帮助我们的学生克服畏惧写作的心理,让他们放松自己,为兴趣真情而写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兴趣是关键,点评是基石。只有我们开动脑筋,立足实际,引领学生从点点滴滴中寻找素材,在玩中学,在乐中写,用自己的双手去描绘,去创造,才会硕果累累。
[1]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江平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